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我国理工科博士生教育现状剖析及对策
被引量:
7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理工科博士培养在我国博士生教育中始终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一级学科授权点中,理工科占63%;1990-1999年理工科培养的博士达3.1万余人,占同期全国培养博土生总数的64%;
机构地区
清华大学研究生院
出处
《中国高等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27-30,共4页
China Higher Education
关键词
中国
理工科博士生
教育
队伍建设
学科结构调整
管理机制
研究生教育
创新
分类号
G643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36
引证文献
7
二级引证文献
36
同被引文献
36
1
杨力斌,黄知涛,冯道旺,王颖.
工科博士研究生专业课教学创新的思考与探索[J]
.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7,30(2):68-70.
被引量:6
2
张英.
浅谈研究生素质教育中的情商培养[J]
.雁北师范学院学报,2003,19(3):45-48.
被引量:4
3
李未.
关于博士生的自我培养[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1998(2):17-19.
被引量:2
4
潘艺林,何仁龙,马桂敏,张元兴.
导师的指导对博士生培养质量的影响——对部分师生的问卷调查与文献比较[J]
.教育与现代化,2004(2):20-25.
被引量:13
5
陶勇芳,商存慧,崔华华.
关于高等工科教育创新的探索[J]
.中国高教研究,2005(1):54-56.
被引量:72
6
叶松,瞿海东,蒋国俊.
博士生导师队伍考核评估机制研究[J]
.中国高教研究,2005(6):22-24.
被引量:30
7
廖志诚.
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J]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4):116-119.
被引量:5
8
潘立,计时鸣,鲁聪达.
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创新教育探析[J]
.高教论坛,2006(4):127-129.
被引量:5
9
孙燕.
高校博士生培养现状与对策[J]
.大学教育科学,2006(5):103-105.
被引量:11
10
宁以风.
试论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情商教育[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24(11):75-76.
被引量:4
引证文献
7
1
张英.
浅谈研究生素质教育中的情商培养[J]
.雁北师范学院学报,2003,19(3):45-48.
被引量:4
2
李永乐,李亚东,吴梦雪,陈宁,强士中.
汇报点评式逆向教学方法在博士生专业课程中的实践[J]
.高等建筑教育,2013,22(1):56-60.
被引量:2
3
徐晓明.
博士研究生政治理论课程教学改革新探[J]
.教育与职业,2007(30):105-106.
被引量:2
4
张挺,熊璋.
关于硕博连读型博士生自我培养的探析——以一个工科博士生的视角[J]
.高教论坛,2009(1):124-125.
5
张淑林,彭莉君,古继宝.
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特征分析[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0(5):1-5.
被引量:27
6
丁善萍,贠大强.
研究生情商培育探析[J]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3(3):94-96.
7
林红.
利用三级学位制度培养复合型博士的新型硕博连读模式[J]
.科教文汇,2006(9):15-16.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36
1
张广美,刘媛媛,张旸旸.
新形势下医学研究生高情商的培养[J]
.西北医学教育,2007,15(4):643-644.
被引量:7
2
冯瑞娜.
研究生的情商教育[J]
.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教育版),2007(6):81-83.
被引量:3
3
王永生,庞之洋,丁江明,刘承江,杨琼方,孙存楼,魏应三.
“本-硕-博”连续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9,57(6):124-126.
被引量:7
4
丁善萍,贠大强.
研究生情商培育探析[J]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3(3):94-96.
5
郑义.
论工程科研院所博士生导师队伍的建设[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58(5):138-143.
6
张伟明.
油气储运工程学科建设的思考[J]
.训练与科技,2010,31(6):48-51.
7
刘建树,丁辛,陆嵘,舒慧生.
行业背景工科博士研究生培养中导师作用的发挥--基于纺织学科获选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的分析[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1(3):31-35.
被引量:4
8
吴鸿翔,汪玲.
试论高层次创新性人才培养的学科环境——从全国优博论文的“共生效应”谈起[J]
.研究生教育研究,2011(4):1-5.
被引量:4
9
严新平,张怀民,范世东,童泽望,程光德.
高校博士培养质量提升的策略研究——基于某重点理工大学的调查与分析[J]
.研究生教育研究,2011(4):25-31.
被引量:9
10
王永伟,徐飞,李淑敏.
哲学学科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分析[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2(8):49-53.
被引量:4
1
张礼.
加强理工科博士生物理基础的一个尝试[J]
.国际物理教育通讯,1991(16):8-9.
2
章道云.
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深化高等教育改革[J]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3(3):80-82.
3
潘公凯.
探索中国特色的现代美术教育之路——就中央美术学院的改革与发展答本刊记者问[J]
.美术研究,2003(1):4-13.
被引量:27
4
王红晓.
论财经院校教育教学方法的改革[J]
.广西财经学院学报,2006,19(S1):53-55.
5
潘永华.
我国大学发展的战略思考[J]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8(2):31-35.
被引量:3
6
王毅,于晓钧,王伟,刘芳.
高等院校的专业设置与就业之探讨[J]
.科技信息,2009(2):39-39.
被引量:1
7
史耀武.
我国研究生教育中有待解决的几个问题[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0(1):63-64.
被引量:3
8
孙江林.
高校如何帮毕业生找工作[J]
.人事管理,2003(196):44-45.
被引量:2
9
盛真.
适应社会需要培养复合型人才[J]
.安徽科技与企业,2001(2):24-24.
10
彭国华,雷涯邻.
我国高校理工科博士生科研激励因素实证研究[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2,33(3):68-73.
被引量:1
中国高等教育
2002年 第8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