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专业学位研究生基于项目的校企协同培养模式探索
被引量:
3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在分析目前我国校企基地式合作培养模式存在的不足及其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专业学位研究生基于项目的校企协同培养模式,阐述了该培养模式的核心内涵和特点以及构建该培养模式应坚持的原则。
作者
张永泽
刘晓光
董维春
机构地区
南京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中国药科大学研究生院
南京农业大学
出处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8-12,共5页
Academic Degrees & Graduate Education
基金
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2013年研究课题"专业学位质量保障体系研究--以药学硕士为例"(编号:CI-2013Y07-108)的阶段性成果
关键词
专业学位研究生
培养模式
实践基地
校企协同培养
分类号
G643.7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8
参考文献
10
共引文献
267
同被引文献
240
引证文献
36
二级引证文献
147
参考文献
10
1
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深入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的意见.教研[2013]3号.
被引量:1
2
刘思炜,樊杰,董海.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M].沈阳:东北大学出版社,2012.
被引量:8
3
李景元,蒋国平,宋建新,邓艳,王霁.
浅析“双导师制”在工程硕士培养过程中的落实情况[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8(12):19-23.
被引量:49
4
林枋,成丽娟.
情境学习理论支撑下基于问题的网络学习[J]
.中国电化教育,2009(11):20-22.
被引量:18
5
胡海青.
我国产学合作人才培养中企业机会主义行为的制度分析[J]
.高等教育研究,2014,35(1):61-67.
被引量:17
6
刘秀清,谭德荣,高松,李瑞先.
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双导师制”实施方案初探[J]
.教育教学论坛,2012(29):20-21.
被引量:16
7
许红著..中美研究生培养模式比较研究[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10:267.
8
雷正光.
德国双元制模式的三个层面及其可借鉴的若干经验[J]
.外国教育资料,2000,29(1):78-80.
被引量:145
9
赫尔曼·哈肯.协同学:大自然构成的奥秘[M].凌复华,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24-30.
被引量:4
10
张伟贤.
关于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现状的思考和建议[J]
.教育与职业,2011(9):38-39.
被引量:23
二级参考文献
8
1
高瑞利,孔维宏.
网络环境下基于问题的学习[J]
.中国电化教育,2004(8):28-32.
被引量:53
2
张瑶祥.
高职教育工学结合培养模式问题的探讨[J]
.职业圈,2007(06S):190-191.
被引量:32
3
Rhem J.Problem-Based Learning :An Introduction [J ].The National Teaching &Learning Forum, 1998,8(1) : 1-2.
被引量:1
4
叶海智,丁楠.
关于情境学习理论与PBL的关系的思考[J]
.教育探索,2007(11):118-119.
被引量:30
5
胡海青,朱家德.
产学合作培养人才中企业集体行动困境分析[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1,59(1):51-59.
被引量:32
6
刘刚.
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双导师制”培养模式探索[J]
.文教资料,2011(25):176-178.
被引量:14
7
金鑫,王蓉.
高职院校办学主体差异与校企合作水平的实证分析[J]
.高等教育研究,2013,34(2):50-56.
被引量:35
8
刘晓明,杨如顺.
高职校企合作的现状、问题及模式选择[J]
.职教论坛,2003,19(14):30-31.
被引量:202
共引文献
267
1
吕卫东,李西建.
“一带一路”背景下校企合作的留学生培养模式探索——以长安大学为例[J]
.中国成人教育,2020,0(2):53-55.
被引量:8
2
张勇,赵红月,张雪蕾,程康,王金荣,屈建航,胡元森.
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模式研究与探索——以现代智能农牧装备产业学院为例[J]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3(16):191-194.
被引量:2
3
陈凤杰,宋庆伟,杨庆坤,李靖,张卫.
基于工程教育认证的资源勘查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改革路径探讨[J]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3(7):168-171.
4
郭士清,庄宇,颜兵兵,李小海.
地方高校工程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途径探究[J]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2,5(3):106-109.
被引量:6
5
李玉清,雷颖,陈荣荣,刘晓光.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科技服务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南京农业大学“双线共推”服务模式为例[J]
.高等农业教育,2021(1):26-31.
被引量:10
6
孟晓旭.
浅谈'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的体会[J]
.医学信息(医学与计算机应用),2014,0(10):16-16.
7
杨鑫慧,张利.
高职教育现状研究[J]
.北方经贸,2007(4):125-126.
被引量:17
8
白金山.
通信站阀控式铅酸免维护蓄电池的维护[J]
.电力安全技术,2006,8(12):42-43.
被引量:1
9
周国军.
借鉴发达国家经验 构建高职课程结构模式[J]
.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7(2):10-12.
10
叶锦萍,廖凌燕,潘莎,林先梅.
高职生扩大就业途径的探索[J]
.理论导报,2009(10):54-55.
同被引文献
240
1
郝海刚,郭艳,张晓红,杨文超,李常艳.
新工科背景下化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探索[J]
.化工高等教育,2022,39(2):53-60.
被引量:12
2
李景元,蒋国平,宋建新,邓艳,王霁.
浅析“双导师制”在工程硕士培养过程中的落实情况[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8(12):19-23.
被引量:49
3
李艳梅,姜莉.
中美德三国博士生(医学科研型)培养模式比较研究[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1999(4):72-76.
被引量:9
4
袁阳.
工具合理性、价值合理性与现代化[J]
.社会科学研究,1991(5):58-63.
被引量:8
5
曹霞,于娟.
产学研合作创新稳定性研究[J]
.科学学研究,2015,33(5):741-747.
被引量:38
6
马黎.
中美研究型博士生培养模式比较研究[J]
.高等教育研究,1994,15(1):69-74.
被引量:16
7
肖国芳,吴松,彭术连.
产学研结合 研究生培养新模式———“交大—宝钢”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特征与思考[J]
.中国高教研究,2006(10):23-25.
被引量:41
8
李志义.
谈高水平大学如何构建本科培养模式[J]
.中国高等教育,2007(15):34-36.
被引量:39
9
赫尔曼·哈肯.协同学[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2001.
被引量:5
10
翁史烈.
工程教育中的产学研合作[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7,55(5):7-9.
被引量:22
引证文献
36
1
羊玥颖.
西南民族地区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研究[J]
.中外企业文化,2021(11):191-193.
被引量:1
2
衣伟宏,张庆国.
全日制地质工程专业研究生培养模式探讨[J]
.文教资料,2014(23):101-102.
3
施尚明,张庆国,刘吉余,衣伟宏.
全日制地质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探索[J]
.中国地质教育,2014,23(4):38-40.
被引量:7
4
金仁植.
关于韩中校办企业特征与性质的研究——以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及韩国釜山大学的校办企业为中心[J]
.当代韩国,2015(2):60-72.
5
贾雪玲.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价值取向探析[J]
.现代教育论丛,2015(4):67-70.
6
陈友良,许建凤.
基于PDCA循环理念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基地建设[J]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4(3):284-287.
被引量:8
7
李克文,刘昕,崔学荣,张红霞.
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创新研究[J]
.教育评论,2015(10):84-87.
被引量:6
8
张永泽,董维春.
我国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现状与对策研究——基于58家药学硕士研究生培养单位的调查[J]
.研究生教育研究,2015(6):71-74.
被引量:15
9
杜燕锋,卢勃.
全日制教育硕士不同培养模式教学质量的差异分析[J]
.研究生教育研究,2016(1):44-50.
被引量:6
10
魏文毅,牛广财,李士泽,俞龙浩,阮长青,翟爱华.
浅析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多样化创新型培养模式[J]
.高教学刊,2016,2(16):87-89.
被引量:6
二级引证文献
147
1
梁子宁,滕建北,谢泽碧,李永华.
浅谈中药类专业硕士创新能力培养现状[J]
.壮瑶药研究,2021(1):163-167.
被引量:1
2
鲁金秋,张政龙,崔光霞,沈雁华.
以冰雪特色发展为基础构建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J]
.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20(9):269-269.
3
乔少杰,韩楠,李艾鲜,陈权亮,黄萍.
计算机专业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J]
.计算机教育,2020(3):162-166.
被引量:3
4
汪江涛,宋鹏,宋程威,王小东,侯小改.
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下农业硕士实践能力培养路径探索[J]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3(22):86-88.
5
邓波.
研究生培养与企业工程建设“双提升”模式研究[J]
.北京教育(德育),2020(11):37-40.
6
安雪姣,李格,郭晓燕,张宝,朱向东,张庆华.
大学课堂的日常教学管理改革与创新——以江西农业大学生物工程专业为例[J]
.轻工科技,2020,36(4):129-130.
被引量:1
7
林河成.
我国的稀土金属生产及应用[J]
.世界有色金属,2000,25(3):10-13.
被引量:2
8
梁炯丰,杨泽平,易萍华,薛凯喜.
论地方院校地质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J]
.内江科技,2015,36(4):101-102.
9
梁炯丰,杨泽平,易萍华,梁海安.
地方院校地质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探索[J]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4(3):273-276.
被引量:4
10
张杰,刘立.
依托实践基地 提高药学硕士人才培养质量[J]
.改革与开放,2016(6):94-95.
1
金建国,魏明军,邸志刚,侯国强,龚瑞昆,赵宏微.
以项目为载体 多学科协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
.河北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2(5):73-75.
被引量:4
2
王华忠.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J]
.读写算(教育导刊),2014(3):29-29.
3
曾红.
论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协同培养创新型人才[J]
.时代教育,2013(5):170-171.
被引量:4
4
房中申,刘以成.
亟需多方协同培养的非智力因素[J]
.新校园(上旬刊),2010(9):80-81.
5
葛金田,孙晓莹.
产学研背景下专业学位研究生协同培养机制的理论模型构建[J]
.物流工程与管理,2013,35(12):231-233.
被引量:6
6
李更生.
改革高职教育 推进工学结合[J]
.卫生职业教育,2011,29(16):16-17.
被引量:2
7
雷飞宇.
校院合作模式下护生评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的研究[J]
.科技信息,2012(32):107-107.
8
施晓秋,刘军.
“三位一体”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实践[J]
.中国大学教学,2015(8):34-39.
被引量:60
9
刘文明,张琳,诸士春.
CDIO模式下工程人才协同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
.产业与科技论坛,2016,15(20):208-209.
10
蔡振春,王荣德,蒋云良,顾永跟,祝守新,袁彩君.
地方本科高校开展“最适教育”的路径探析[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5,63(6):146-150.
被引量:3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14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