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宏观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45-46,共2页
Macroeconomics
同被引文献46
-
1袁华明.中国 迈入跨江发展时代[J].观察与思考,2004(9):30-32. 被引量:8
-
2葛本中.从“划江而治”到跨江发展——论行政区划调整与长江沿岸城市发展[J].城市发展研究,1995,2(4):41-44. 被引量:3
-
3邵波,李王鸣.国内外跨江河城市发展比较研究——杭州市城市跨江发展经验分析[J].经济地理,1993,13(4):29-33. 被引量:19
-
4李王鸣,李疏贝.杭州都市区新城发展特点与发展策略研究[J].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2005,32(1):108-114. 被引量:8
-
5王兴平.我国滨江大城市的跨江扩展[J].城市规划学刊,2006(2):91-95. 被引量:28
-
6吕荣胜,袁艺.港口产业集群对区域经济的带动效应[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5(3):47-50. 被引量:20
-
7南京市六合区人民政府.六合区总体规划(2002~2020)[R].南京:江苏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002. 被引量:1
-
8南京市六合区人民政府.六合区近期建设规划(2004~2007)[R].南京:江苏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005. 被引量:1
-
9张逸潇.探索具有芜湖特色的科学发展之路[N].芜湖日报,2011-12-13(B01). 被引量:1
-
10胡霞利,郁宗菊.芜湖马鞍山17年后成特大城市[N].新安晚报,2013-03-27. 被引量:1
引证文献10
-
1方大春,芮明杰.沿江城市跨江发展的经济学机理[J].区域经济评论,2013(5):136-141. 被引量:4
-
2汤长新,葛幼松.跨江发展背景下城市新空间发展策略研究——以南京市六合新市区建设为例[J].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31(2):135-140. 被引量:3
-
3何党生.芜湖承接产业转移的新视角和新路径[J].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2(1):4-7. 被引量:3
-
4何党生.“先行先试”视阈下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的率先发展[J].经济师,2011(8):210-212. 被引量:1
-
5丁家云,雷勋平.皖江城市跨江发展战略的思考[J].铜陵学院学报,2011,10(5):54-59. 被引量:7
-
6陶训健.基于行政区划调整探析马鞍山的跨江发展[J].经济论坛,2012(1):63-66. 被引量:2
-
7汪永太.沿江地区拥江发展的路径和对策研究——以芜湖市为例[J].巢湖学院学报,2013,15(4):65-71. 被引量:3
-
8周青青,方娟娟.经济转型发展背景下铜陵市跨江发展战略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6(22):200-201.
-
9张晓东.沿江中等城市跨江发展特征及问题分析——以芜湖为例[J].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6(2):126-131. 被引量:2
-
10陈广桂,陈云岳.南京都市圈下扬-镇合并跨江融合发展浅议[J].中国农业会计,2021(8):49-51.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21
-
1廖胤希,陈牡丹,苏悦.新时代背景下中小城市跨江发展的模式研究与空间策略回应探讨——以芜湖为例[J].江苏城市规划,2020(7):11-16.
-
2方大春,芮明杰.沿江城市跨江发展的经济学机理[J].区域经济评论,2013(5):136-141. 被引量:4
-
3夏非.南京城市全面跨江发展初探[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1,20(2):129-136. 被引量:22
-
4聂勇.政府推进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发展的建议[J].安徽科技,2011(8):8-10.
-
5聂勇.推进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企业发展建议[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6):87-89. 被引量:1
-
6陶训健.基于行政区划调整探析马鞍山的跨江发展[J].经济论坛,2012(1):63-66. 被引量:2
-
7秦广虎.基于博弈视角的皖江城市带旅游景区利益群体关系测度分析[J].铜陵学院学报,2013,12(3):67-69.
-
8方大春,王玉翠.皖江城市跨江发展实证研究:基于偏离-份额模型[J].铜陵学院学报,2013,12(6):65-69.
-
9唐艳.芜湖城市经营模式分析[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4(1):6-11.
-
10黄靖茹,周一成.芜湖市跨江发展战略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31(12):146-147. 被引量:3
-
1潘培咸.关于沿江城市同中心城市互补性的思考[J].学术界,1991(1):81-83.
-
2安徽十城市市委书记、市长畅谈“皖江”宏图[J].中国城市经济,2010(3):12-15.
-
3仲志余.强化沿江城市联动发展 促进湖北长江经济带开放开发[J].世纪行,2010(2):22-22. 被引量:1
-
4长江中游一颗耀眼的明珠——武汉市房地产近况一瞥[J].中外房地产导报,1994(19):9-9.
-
5邰英角,许铭,张小平.安徽省城市化水平综合分析评价[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5(2):18-20. 被引量:5
-
6刘尧飞,徐娜,张薇.长江经济带背景下沿江节点城市建设研究--以泰州为例[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6,32(7):853-857. 被引量:2
-
7江宏,陈华,严爱玲.沿江城市开发区功能定位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7(08X):13-14.
-
8周铁虹.论夹江带状的城市发展方式[J].学习与实践,1986(5):32-33.
-
9李世超.长江中下游沿江城市带状发展初探[J].地理学与国土研究,1990,6(2):37-40.
-
10周坚民.浅析江阴港口物流产业发展的优势与劣势[J].科技致富向导,2010,0(10Z):9-10. 被引量: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