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近年来木炭还原氧化铜实验的改进评价及实证研究
被引量:
4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以课堂实际效果为出发点,对近几年来木炭还原氧化铜实验的主要改进方法加以验证。运用冶金学中的烧结理论分析本实验,验证了实验成功的关键在于:保证高温热源、恰当的质量比和足够的研磨程度。
作者
周文元
机构地区
无锡市旺庄中学
出处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
2013年第6期51-54,共4页
Teaching Reference of Middle School Chemistry
关键词
木炭
氧化铜
实证
烧结
分类号
G633.8 [文化科学—教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7
参考文献
10
共引文献
23
同被引文献
39
引证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4
参考文献
10
1
钱亚兵,鲍正荣.
碳还原氧化铜实验研究[J]
.实验教学与仪器,2003,20(9):15-17.
被引量:8
2
蒯世定,杨道华.
碳还原氧化铜实验的探究[J]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0(1):49-50.
被引量:6
3
化学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九年级上册教师教学用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166.
被引量:1
4
大楚网.细数碳粉泄漏对人体的危害[EB/OL].http://hb.qq.corn/a/20100220/000286.htm.
被引量:1
5
白福秦.木炭的还原性(演示实验设计)[EB/OL].http://chem.eersp.com/HXJS/200704/3289.html.
被引量:1
6
李颖,杜晶晶.
木炭还原氧化铜实验改进2例[J]
.化学教育,2010,31(2):71-72.
被引量:5
7
刘怀乐.木炭还原氧化铜实验的讨论[J].化学教育,1987(1):51.
被引量:1
8
郝金声,余跃东,周进康.
木炭还原氧化铜最佳实验条件研究[J]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5(5):37-39.
被引量:10
9
陈承声,王欣,唐周汉.
木炭还原氧化铜实验成功的关键再探[J]
.化学教育,2010,31(2):68-70.
被引量:6
10
高正中编著..实用催化[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6:343.
二级参考文献
7
1
贾玉江,贾华娜.
木炭还原氧化铜实验教学研究[J]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5(1):64-64.
被引量:3
2
郝金声,余跃东,周进康.
木炭还原氧化铜最佳实验条件研究[J]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5(5):37-39.
被引量:10
3
刘知新,梁慧姝,郑长龙.化学实验论.http://rcs.wuchang-edu.com/RESOURCE/CZ/CZHX/HXBL/HXTS0111/4093_SR.HTM,2009-05-03.
被引量:1
4
木炭还原氧化铜.http://202.192.128.41/wxhxsy/_private/172.htm.2009-05-03.
被引量:1
5
杨绍武.
一种简单更高效的木炭还原氧化铜方法[J]
.化学教育,2009,30(4):72-72.
被引量:4
6
李建生.
用未干燥的活性炭做“木炭还原氧化铜实验”[J]
.教学仪器与实验(中学版),2003,19(8):31-31.
被引量:3
7
钱亚兵,鲍正荣.
碳还原氧化铜实验研究[J]
.实验教学与仪器,2003,20(9):15-17.
被引量:8
共引文献
23
1
王锦化,李晖,孙张珂,杨俊玲,闫怀光,刘彬.
高师实验教学研究中碳还原氧化铜实验的重新设计[J]
.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05(4):4-7.
被引量:1
2
许小忠.
关于燃烧着木片上的氧化铜被还原的实验探究[J]
.化学教学,2006(3):63-64.
3
张翼,黎国兰.
碳还原氧化铜实验条件优化探究[J]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08,27(8):58-61.
被引量:4
4
陈承声,王欣,唐周汉.
木炭还原氧化铜实验成功的关键再探[J]
.化学教育,2010,31(2):68-70.
被引量:6
5
李云华.
高校实验室催化剂还原方法的分析与探索[J]
.实验室科学,2010,13(6):94-95.
6
李军.
自制鳞片状炭还原氧化铜[J]
.化学教育,2011,32(8):55-55.
被引量:1
7
李德前.
试管直立情况下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可行性研究[J]
.化学教育,2012,33(8):77-79.
被引量:2
8
任娟,杨东清.
纳米氧化铜在中学化学演示实验中的应用研究——碳还原氧化铜实验的改进[J]
.化学教与学,2013(4):85-85.
被引量:4
9
庄晓松.
对初中《化学》教材实验内容的几点思考[J]
.化学教学,2014,0(11):24-26.
被引量:3
10
汪阿恋,吴新建,张贤金,叶燕珠.
木炭还原氧化铜实验的再探究[J]
.化学教学,2015,0(4):66-68.
被引量:4
同被引文献
39
1
李志富.
关于甲烷制备实验的改进[J]
.化学教学,1996(7):14-15.
被引量:3
2
穆玉鹏.
碳还原氧化铜实验的改进[J]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1(1):88-88.
被引量:1
3
任有良,石启英,周春生.
甲烷制备实验中掺入物的选择[J]
.教学仪器与实验(中学版),2005,21(11):30-31.
被引量:5
4
吕亚娟,白林.
氨气的制取和性质实验的绿色化研究[J]
.化学教育,2007,28(5):50-50.
被引量:4
5
任有良,张国春,刘萍.
甲烷制备实验的认识与改进[J]
.商洛学院学报,2007,21(2):45-47.
被引量:6
6
王寿红,李情义.
用正交实验法对碳还原氧化铜实验的研究[J]
.北京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2):30-33.
被引量:5
7
任有良,张国春,鄢焕荣.
甲烷制备实验的新方法[J]
.教学仪器与实验,2007,23(9):26-27.
被引量:3
8
贾殿赠,杨立新.
铜(Ⅱ)化合物与NaOH室温条件下固-固相化学反应的XRD研究[J]
.化学通报,1997(4):51-52.
被引量:17
9
卫泽敏,吴先强.
以木炭还原氧化铜探究固相反应机理及反应条件[J]
.化学教学,2009(8):48-49.
被引量:5
10
朱鹏飞,马宏佳,杜静.
一种有效的实验研究模式——利用传感技术对吸热反应热效应的实验研究[J]
.化学教育,2009,30(12):62-64.
被引量:3
引证文献
4
1
胡海铭.
巧用长柄V型玻璃管做“木炭还原氧化铜”实验[J]
.化学教育,2014,35(23):52-53.
被引量:2
2
刘车.
木炭还原氧化铜实验的分析与改进[J]
.化学教与学,2020,0(5):96-97.
被引量:2
3
吴琳洁.
百草霜在还原氧化铜实验中的应用[J]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24(10):47-48.
4
龙琪,陈昌云,孙高爱,张春云,周兴宇,邵阳.
研磨:被忽视的重要实验操作[J]
.化学教育(中英文),2024,45(15):96-101.
二级引证文献
4
1
马逸群.
巧用长柄V型石英玻璃管做高温化学实验[J]
.化学教学,2017,0(6):63-67.
被引量:1
2
吴著章.
也谈用长柄V型管做碳还原氧化铜实验[J]
.化学教与学,2017(10):91-91.
被引量:1
3
蔡贞,陈莉.
演示实验“木炭还原氧化铜”的研究与改进[J]
.化学教与学,2021(3):84-87.
被引量:4
4
向刚.
巧用铝箔做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J]
.化学教与学(下半月),2022(9):96-97.
1
宋婷,卢一卉,李远蓉.
木炭还原氧化铜实验条件的探究[J]
.实验教学与仪器,2013,30(9):37-38.
被引量:1
2
马本良,董彦君.
对木炭还原氧化铜实验的一点改进[J]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6,0(11):52-52.
被引量:7
3
田志良.
木炭还原氧化铜实验的改进[J]
.教育实践与研究,2002,0(12):55-55.
4
蒋发强.
“木炭还原氧化铜”实验的改进[J]
.中国校外教育(中旬),2016,0(5):111-111.
被引量:1
5
石磊,李宝禄.
《木炭还原氧化铜实验》的简捷做法[J]
.实验教学与仪器,2005,22(1):20-20.
6
阎士贞,阎小飞.
一年级活动课参考资料[J]
.河北教育(教学版),1996,40(Z1):53-53.
7
汪阿恋,吴新建,张贤金,叶燕珠.
木炭还原氧化铜实验的再探究[J]
.化学教学,2015,0(4):66-68.
被引量:4
8
秦丙昌,张俊峰.
木炭还原氧化铜演示实验的改进[J]
.化学教学,2001(9):11-12.
被引量:3
9
蔺清源.
影响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因素与对策[J]
.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1(19):93-93.
10
周书才.
案例教学法在《钢冶金学》教学中的应用[J]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6):165-166.
被引量:1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
2013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