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自制鳞片状炭还原氧化铜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通过加热淀粉脱水法制备了鳞片状炭,研究了鳞片状炭与果木炭及活性炭对氧化铜的还原性能,实验表明鳞片状炭的还原性能优于其他2种炭材料,对可能的实验原因进行了分析。
作者
李军
机构地区
北京市十一学校
出处
《化学教育》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55-55,共1页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ducation
关键词
鳞片状炭
氧化铜
热还原
活性炭
果木炭
分类号
O614.121 [理学—无机化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5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8
同被引文献
31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3
1
杨绍武.
一种简单更高效的木炭还原氧化铜方法[J]
.化学教育,2009,30(4):72-72.
被引量:4
2
李建生.
用未干燥的活性炭做“木炭还原氧化铜实验”[J]
.教学仪器与实验(中学版),2003,19(8):31-31.
被引量:3
3
陈承声,王欣,唐周汉.
木炭还原氧化铜实验成功的关键再探[J]
.化学教育,2010,31(2):68-70.
被引量:6
二级参考文献
5
1
贾玉江,贾华娜.
木炭还原氧化铜实验教学研究[J]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5(1):64-64.
被引量:3
2
郝金声,余跃东,周进康.
木炭还原氧化铜最佳实验条件研究[J]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5(5):37-39.
被引量:10
3
杨绍武.
一种简单更高效的木炭还原氧化铜方法[J]
.化学教育,2009,30(4):72-72.
被引量:4
4
李建生.
用未干燥的活性炭做“木炭还原氧化铜实验”[J]
.教学仪器与实验(中学版),2003,19(8):31-31.
被引量:3
5
钱亚兵,鲍正荣.
碳还原氧化铜实验研究[J]
.实验教学与仪器,2003,20(9):15-17.
被引量:8
共引文献
8
1
陈承声,王欣,唐周汉.
木炭还原氧化铜实验成功的关键再探[J]
.化学教育,2010,31(2):68-70.
被引量:6
2
李德前.
试管直立情况下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可行性研究[J]
.化学教育,2012,33(8):77-79.
被引量:2
3
周文元.
近年来木炭还原氧化铜实验的改进评价及实证研究[J]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3(6):51-54.
被引量:4
4
宋全文.
木炭与氧化铜反应实验的创新设计[J]
.教育与装备研究,2016,32(7):66-70.
5
付立海.
碳粉还原氧化铜最佳实验条件探究[J]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6,37(8):80-83.
被引量:2
6
董旭刚.
木炭还原氧化铜实验的新认识[J]
.化学教育(中英文),2018,39(3):48-48.
7
刘车.
木炭还原氧化铜实验的分析与改进[J]
.化学教与学,2020,0(5):96-97.
被引量:2
8
李莹萍,谢乃健,陈承声.
二氧化碳熄灭阶梯蜡烛实验的创新设计[J]
.化学教育(中英文),2020,41(21):59-62.
被引量:2
同被引文献
31
1
李志富.
关于甲烷制备实验的改进[J]
.化学教学,1996(7):14-15.
被引量:3
2
任有良,石启英,周春生.
甲烷制备实验中掺入物的选择[J]
.教学仪器与实验(中学版),2005,21(11):30-31.
被引量:5
3
吕亚娟,白林.
氨气的制取和性质实验的绿色化研究[J]
.化学教育,2007,28(5):50-50.
被引量:4
4
任有良,张国春,刘萍.
甲烷制备实验的认识与改进[J]
.商洛学院学报,2007,21(2):45-47.
被引量:6
5
王寿红,李情义.
用正交实验法对碳还原氧化铜实验的研究[J]
.北京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2):30-33.
被引量:5
6
任有良,张国春,鄢焕荣.
甲烷制备实验的新方法[J]
.教学仪器与实验,2007,23(9):26-27.
被引量:3
7
贾殿赠,杨立新.
铜(Ⅱ)化合物与NaOH室温条件下固-固相化学反应的XRD研究[J]
.化学通报,1997(4):51-52.
被引量:17
8
卫泽敏,吴先强.
以木炭还原氧化铜探究固相反应机理及反应条件[J]
.化学教学,2009(8):48-49.
被引量:5
9
朱鹏飞,马宏佳,杜静.
一种有效的实验研究模式——利用传感技术对吸热反应热效应的实验研究[J]
.化学教育,2009,30(12):62-64.
被引量:3
10
蒯世定,杨道华.
碳还原氧化铜实验的探究[J]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0(1):49-50.
被引量:6
引证文献
1
1
龙琪,陈昌云,孙高爱,张春云,周兴宇,邵阳.
研磨:被忽视的重要实验操作[J]
.化学教育(中英文),2024,45(15):96-101.
1
刘波.
碳单质的性质和应用[J]
.初中生学习指导(九年级冲刺版),2016,0(7):113-114.
2
王敏,邵鑫,刘凤珍.
水热法制备硫化镉-氧化石墨烯复合物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J]
.聊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26(1):53-56.
被引量:1
3
戚万友.
白磷还原氧化铜实验的巧妙设计[J]
.化学教育,2016,37(21):67-68.
4
陈少康.
两个还原氧化铜实验的改进[J]
.实验教学与仪器,2006,23(7):49-49.
5
曲济方,张生万,马望京,黄计军.
在醇水溶剂中硫酸、油酸共掺杂聚苯胺的研究[J]
.功能材料,2002,33(1):57-59.
被引量:4
6
胡浩斌.
对甲苯磺酸催化—氧化钙脱水法合成富马酸二甲酯[J]
.固原师专学报,2002,23(6):12-15.
被引量:1
7
孟宪华,邵鑫,刘凤珍.
氧化石墨-银复合物的微波辅助合成与表征[J]
.聊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25(2):30-33.
被引量:2
8
石晓东.
以腙消除法和肟脱法由芳甲醛合成芳甲腈[J]
.化学试剂,1990,12(5):314-314.
被引量:1
9
邹伶俐,吴芸芸,梁永和.
非均匀成核法在石墨表面改性研究中的应用[J]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2001,24(4):342-344.
被引量:6
10
潘军青,万平玉,孙艳芝,王子镐,刘小光.
纳米铋酸钠的合成及其结构表征[J]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4,25(12):2204-2207.
被引量:5
化学教育
2011年 第8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