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浅谈道教的“承负”说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承负说在《太平经》中首先提出,是道教的基础理论。承负说是一种宣传因果报应的劝善理论,承负说认为,人不但要承受自己行为的善恶果报,还要承受祖先行为的善恶果报。承负说出现的根本原因就是中国社会的现实,重视家庭的中国古代社会是承负说产生的土壤。这种立足于中国实际情况的劝善理论非常具有说服力,即使在今天依然具有它的警示意义。
作者
刘晓民
机构地区
南京大学哲学系
出处
《宜春学院学报》
2013年第4期37-39,共3页
Journal of Yichun University
关键词
太平经
承负
起源
意义
分类号
B22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43
参考文献
6
共引文献
259
同被引文献
5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6
1
汤用彤.读《太平经》书所见.国学季刊,1935,(1).
被引量:3
2
王明.太平经合校[M].北京:中华书局,1960.739,728,722-723,27,292-293,292,293,740,741,299-300.
被引量:234
3
王明著..抱朴子内篇校释[M].北京:中华书局,1985:399.
4
刘昭瑞.
“承负说”缘起论[J]
.世界宗教研究,1995(4):100-107.
被引量:16
5
黄景春.
“承负说”源流考——兼谈汉魏时期解除“重复”法术[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41(6):103-109.
被引量:15
6
韩吉绍.
“承负说”与两汉灾异论[J]
.史学月刊,2007(12):29-36.
被引量:10
二级参考文献
43
1
王月清.
中国佛教善恶报应论初探[J]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1998,35(1):60-67.
被引量:21
2
连劭名.
汉晋解除文与道家方术[J]
.华夏考古,1998(4):75-86.
被引量:24
3
唐兰.
《黄帝四经》初探[J]
.文物,1974(10):48-52.
被引量:33
4
杭德州.
长安县三里村东汉墓葬发掘简报[J]
.文物,1958(7):62-65.
被引量:30
5
吴青.
灾异与汉代社会[J]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25(3):39-45.
被引量:22
6
石衍丰.
《枕中书》及其作者[J]
.宗教学研究,1986(0):50-52.
被引量:6
7
韩跃成,张仲.
敦煌佛爷庙湾五凉时期墓葬发掘简报[J]
.文物,1983(10):51-60.
被引量:41
8
张剑,余扶危.
洛阳唐寺门两座汉墓发掘简报[J]
.中原文物,1984(3):34-42.
被引量:17
9
刘昭瑞.
“承负说”缘起论[J]
.世界宗教研究,1995(4):100-107.
被引量:16
10
连劭名.
建兴廿八年“松人”解除简考述[J]
.世界宗教研究,1996(3):116-119.
被引量:4
共引文献
259
1
刘爽.
东汉社会的“灾异观”[J]
.黑龙江史志,2014(11):327-328.
2
詹石窗.
道教神仙信仰及其生命意识透析[J]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31(5):510-515.
被引量:6
3
刘永明.
医学的宗教化:道教存思修炼术的创造机理与渊源[J]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2(5):38-43.
被引量:7
4
乐爱国.
道教生态伦理:以生命为中心[J]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54(5):57-63.
被引量:6
5
连镇标.
郭璞易占与道教关系探考[J]
.周易研究,2002(6):34-39.
被引量:3
6
黄洽.
宗教·人性·伦理——谈古代文言小说神仙考验型作品的流变[J]
.齐鲁学刊,2005(1):91-94.
被引量:1
7
曹玉华.
道教“仙真”形态演变论[J]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35-40.
被引量:2
8
杨军.
道教伦理观及其现代文化价值[J]
.贵州社会科学,2005(5):78-80.
被引量:1
9
卿希泰.
道教文化与世界和平[J]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4):50-52.
10
梁宗华.
齐鲁文化对早期道教的影响[J]
.东岳论丛,2005,26(6):174-178.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5
1
孔令梅.
道教承负说浅析[J]
.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11(4):15-18.
被引量:2
2
姜生.
道教与中国古代的寄生虫学[J]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4):57-64.
被引量:8
3
金荣.
试论命门与五脏六腑的关系[J]
.河北中医,2013,35(11):1713-1714.
被引量:2
4
姬凌辉.
中国古代因虫致病说述论[J]
.中医药文化,2016,11(4):9-13.
被引量:3
5
孙培淇.
帛书《德道经》的释义研究[J]
.品位·经典,2019,0(4):55-58.
被引量:1
引证文献
1
1
曹正同,段力,朱敏敏,武凤震.
道教医学“病因理论”探微[J]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24,33(5):1-4.
1
卢波.
论道教的劝善理论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功能[J]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5):19-21.
2
曾颖.
最大的快乐在于不需要再骗人了[J]
.精神文明导刊,2013(1):56-56.
3
储昭华.
尼采对自由主义的批判及其警示意义[J]
.江西社会科学,2009,29(11):22-26.
4
李守庸.
孟轲对孔子义利观中积极因素的继承与发展[J]
.经济评论,2004(4):8-14.
被引量:1
5
郑万耕.
《汉书》中所反映的天人谐调论[J]
.齐鲁学刊,2006(3):5-8.
6
周秋光,徐美辉.
道家、佛家文化中的慈善思想[J]
.道德与文明,2006(2):4-8.
被引量:20
7
沈红.
谈《魔鬼代言人》的主旨及警示意义[J]
.电影文学,2011(2):95-96.
8
王月清.
中国佛教劝善书初探[J]
.佛学研究,1999(0):226-234.
被引量:4
9
唐土红,喻权良.
伊壁鸠鲁的快乐论及其伦理反思[J]
.伦理学研究,2006(3):71-75.
被引量:6
10
李明珠.
道家文化的和谐思想[J]
.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8,26(4):52-56.
宜春学院学报
2013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