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创伤记忆的历史复活与公共建构——论电影《一九四二》的见证叙事
被引量: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纵观影史,尽管不少艺术家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艺术探索精神,用影像见证历史灾难,并奉献出一些堪称经典的作品(比如斯皮尔伯格的《辛德勒的名与勘),然而,不论是从数量上看,从涉及题材的广度和深度上看,还是从影片在唤醒人类良知,重建公共心灵秩序的作用上看,都是远远不够的。
作者
王岩
机构地区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创作与评论》
CSSCI
2013年第6期80-83,共4页
Criticism and Creation
关键词
历史责任感
创伤记忆
叙事
电影
复活
斯皮尔伯格
探索精神
艺术家
分类号
J905 [艺术—电影电视艺术]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6
共引文献
5
同被引文献
35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10
参考文献
6
1
张一兵.阿多诺:奥斯维辛之后不再写诗[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01)
被引量:1
2
余虹.
奥斯维辛之后:审美与入诗──中西审美诗学批判[J]
.外国文学评论,1995(4):108-115.
被引量:6
3
宋致新编著..1942:河南大饥荒[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5:218.
4
南帆..文本生产与意识形态[M],2002.
5
乐黛云,张辉主编..文化传递与文学形象[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377.
6
(德)阿多尔诺(Adorno,Theodor,W.)著,张,峰译..否定的辩证法[M].重庆:重庆出版社,1993:412.
共引文献
5
1
冯黎明.
明天谁来招安文学理论?[J]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28(5):25-28.
被引量:2
2
张卫东.
汉语作为一种文学媒介[J]
.华文文学,2010(2):41-52.
被引量:1
3
吴兴明,张婷,赵良杰.
我们应该如何反思现代性?——论余虹的精神空间[J]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40(1):116-121.
4
陈雨田,张帆.
奈莉·萨克斯诗歌中的“大屠杀”主题与犹太人命运[J]
.名作欣赏(鉴赏版)(上旬),2015(8):65-69.
5
赵卫东,毛景色.
当代新历史小说的“革命性”及现实问题重估[J]
.嘉应学院学报,2018,36(4):67-71.
同被引文献
35
1
赵静蓉.
创伤记忆:心理事实与文化表征[J]
.文艺理论研究,2015(2):110-119.
被引量:41
2
孟繁华.
战争本质的国族叙事与个人体验——中国、西方战争文艺“历史记忆”的差异性[J]
.山东社会科学,2006(4):63-66.
被引量:10
3
陈荒煤.《为创造新的英雄典型而努力》,《长江日报》,1951年4月22日.
被引量:3
4
唐纳.《抗战期中的电影批评》.重庆《扫荡报》,1938年11月28日.
被引量:3
5
子都.《人类史上的奇迹--<东亚之光>观后》,载重庆《扫荡报》1941年1月11日.
被引量:2
6
[奥]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引论》,高觉敷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第216页.
被引量:2
7
[德]约恩·吕森Ⅸ历史思考的新途径》,綦甲福、来炯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143--208页.
被引量:1
8
[德]哈拉尔德·韦尔策编《社会记忆;历史、回忆、传承》,李斌、王立君、白锡蕉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被引量:1
9
[法]马克·费罗Ⅸ电影和历史》,彭妹炜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被引量:1
10
[法]克里斯蒂昂·德拉热、樊尚·吉格诺《历史学家与电影》,杨旭辉、王芳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被引量:1
引证文献
2
1
李道新.
抑制的精神创伤与断裂的历史记忆——中国抗战电影的身心呈现及其文化征候[J]
.当代电影,2015(8):16-21.
被引量:9
2
张娟.
论科尔森·怀特黑德《地下铁道》中身体的文化记忆功能[J]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39(6):54-61.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10
1
王霞.
民族创伤与历史记忆:“南京大屠杀”题材电影中的人性叙事[J]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36(2):195-206.
2
沈鲁,彭俊颖.
民族精神成长史的影像书写——以“南京大屠杀”题材电影为例[J]
.军事历史研究,2018,32(6):112-122.
被引量:1
3
史博公,杜东凯.
新时期以来抗战电影述论(1979—2015)[J]
.当代电影,2015(9):111-115.
被引量:7
4
张玉霞.
新世纪中国电影抗战叙事中的边疆话语——新疆电影语境中的抗战片扫描[J]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2016,30(1):13-17.
5
干瑞青.
反战与否:简论日本二战电影塑造战争记忆的方式[J]
.艺苑,2016(4):41-43.
被引量:2
6
黎风,丰云鹏.
中国电影中的南京大屠杀话语与创伤焦虑[J]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19(12):34-40.
被引量:1
7
王霞.
“南京大屠杀”题材电影研究综述[J]
.电影文学,2021(18):52-55.
被引量:1
8
鲁文禅.
悲情半岛的自我救赎:电影《寄生虫》精神分析式解读[J]
.声屏世界,2021(14):108-110.
被引量:1
9
王诗彤.
论《地下铁道》中的身体政治[J]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2023(24):50-53.
10
效艺昕,吴丽娜.
创伤后应激障碍题材电影叙事研究综述[J]
.叙事医学,2023,6(6):425-430.
1
连晗生.
作为挽歌和史诗的《诗论》[J]
.诗书画,2017,0(1):170-176.
2
李耕.
瓢斋记碎(六则)[J]
.雨花,1996,0(6):37-38.
3
陈颖.
台湾抗日小说的一道奇异景观——台籍原日本兵的南洋战争见证叙事[J]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4):95-101.
4
徐贲.
“记忆窃贼”和见证叙事的公共意义[J]
.外国文学评论,2008(1):79-86.
被引量:13
5
沈杏培,姜瑜.
刍议当代小说的见证叙事——以“文革”题材小说为对象的研究[J]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3):75-81.
被引量:2
6
陈全黎.
伪证:见证叙事的伦理问题[J]
.外国文学研究,2016,38(1):153-161.
被引量:1
7
李自国.
站起来的春天(组诗)[J]
.星星,2011,0(5):5-9.
8
崔卫平.
要多少好东西才能造就一个人[J]
.出版参考(新阅读),2005(5):46-46.
9
潘秋子.
从三重空间看伍尔夫的秩序观[J]
.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2011(3):81-84.
10
黄涛梅.
人类良知的守夜者——评剑云新作《诗人的血是什么》[J]
.飞天,2003(6):111-112.
创作与评论
2013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