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大学生感戴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被引量:1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2005年2月,胡锦涛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指出:“一个社会是否和谐,一个国家能否实现长治久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没有共同的理想信念,没有良好的道德规范,是无法实现社会和谐的。”感戴是一种道德情感,它来自于道德并能够激发人们的道德行为,可见感戴情感的培养是思想道德素质提升的一个不可忽视的方面。大学生群体是全体社会成员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群体,是当代青年的主体,是祖国的希望和未来,因此,大学生的感戴现状如何直接体现了大学生群体的思想道德素质水平,对社会的和谐发展也具有一定的影响。近些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对高品质生活的追求,部分大学生盲目攀比消费,只知道向父母一味索取,不理解父母的艰辛;并且,伴随着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历程,
作者 郭晶晶
出处 《求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A01期218-220,共3页 Truth Seeking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2

二级参考文献17

  • 1周振甫.诗经译注[O].北京:中华书局.2002. 被引量:2
  • 2韩愈.韩昌黎文集校注[O].马其昶,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42. 被引量:2
  • 3陈寿.三国志:第五册[O].北京:中华书局,1982:1335. 被引量:2
  • 4荀子.荀子[O].安小兰,注.北京:中华书局,2007:272. 被引量:1
  • 5Hornby,A.s.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第四版增订本)[K].北京:商务印书馆出版,牛津大学出版社(中国)有限公司,1997:650. 被引量:1
  • 6孟子,等.四书五经[O].北京:中华书局,2009. 被引量:1
  • 7梁启超.梁启超全集(第十四卷)[O].北京:北京出版社,1999:4088. 被引量:1
  • 8吕氏春秋·淮南子[O].杨坚,校.长沙:岳麓书社出版,2006. 被引量:1
  • 9李鸣,李江泓.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M].2007年修订本.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67. 被引量:1
  • 10李振斌,李洋任.一位辛酸父亲的来信(1).[EB/OL] 新浪读书.新浪网.(2006-09-27)[2010-06-18].http://book.sina.com.cn/nzt/edu/wentihaizi/5.shtml. 被引量:1

共引文献59

同被引文献1

引证文献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