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间接言语行为理论和日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被引量: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塞尔提出的间接言语行为理论不仅是语用学的核心理论,也为日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提供了理论基础。将间接言语行为理论引入到教学中,引导学生在特定语境中处理好语言的形式与功能、语言的得体性和准确性之间的关系,进而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作者
李玉华
机构地区
长沙大学
出处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2期189-190,共2页
Journal of Changchu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s Edition)
关键词
间接言语行为理论
日语教学
跨文化交际能力
高语境文化
分类号
H36 [语言文字—日语]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3
同被引文献
18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3
1
孟瑾著..日语语用学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210.
2
徐昌华,李奇楠编著..现代日语间接言语行为详解[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266.
3
小泉保.言外的语言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336.
被引量:4
共引文献
3
1
高兴兰.
间接言语行为理论对日语教学的启示[J]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2009,26(4):95-99.
2
蒋静.
大学日语听力教学的问题与对策[J]
.考试周刊,2010(7):116-117.
3
李苗苗.
以输入假设理论为基础设计日语听力课程[J]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31(10):193-194.
被引量:2
同被引文献
18
1
李艳.
以学生为主体的PDCA循环在高职日语精读课程中的应用——以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
.职业技术,2022,21(9):66-72.
被引量:3
2
刘小珊,陈访泽.
从言语行为理论看日语的感谢行为[J]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2,13(1):25-31.
被引量:4
3
孙洁.
行为引导型教学法在二外日语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
.都市家教(上半月),2012(10):159-159.
被引量:1
4
林妙明.
从言语行为理论看“日语敬语五分法”[J]
.考试周刊,2013(1):98-99.
被引量:1
5
于泳.
高校日语专业中的日本文学教学与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5):173-173.
被引量:7
6
董奎玲.
浅谈日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J]
.教育教学论坛,2013(19):89-90.
被引量:1
7
赵东玲.
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对策研究——高校日语专业基础阶段[J]
.金融理论与教学,2014(3):107-110.
被引量:2
8
周彩华.
浅析日语课堂中由教师引导的修正策略[J]
.考试周刊,2014,0(104):101-101.
被引量:1
9
隋玉芳.
現代敬語表現の特徴について[J]
.科技视界,2015(34):205-205.
被引量:1
10
王珏.
拒绝表达研究在日语教学中的应用[J]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8,36(3):194-196.
被引量:1
引证文献
3
1
沈晓平.
行为引导型教学法在中职日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
.科学咨询,2024(10):220-223.
2
潘敏.
从言语行为理论看日语间接请求表达[J]
.教育思想理论研究,2024,2(6):40-42.
3
周燕花.
日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探讨[J]
.都市家教(上半月),2016,0(7):293-293.
1
王富春.
语用的最高原则——得体——从社会方言中得到的启示[J]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4):118-119.
2
陈智华.
浅谈商务英语教学中交际能力的培养[J]
.才智,2011,0(36):47-47.
3
李媛.
谈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育[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30):159-159.
4
胡世平,胡亮才.
语言的得体性与交际能力的培养[J]
.湖南城市学院学报,2004,25(2):95-97.
被引量:1
5
高兴兰.
间接言语行为理论对日语教学的启示[J]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2009,26(4):95-99.
6
张如梅.
语言的得体性与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J]
.大理学院学报(综合版),2004(4):93-95.
被引量:3
7
刘娟,魏玉文.
论中西方文化差异及英语交际语言的得体性[J]
.社科纵横,2010,25(9):169-171.
8
陈全煜.
社会语言学基本理论给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J]
.Sino-US English Teaching,2004,1(9):68-70.
9
武慧桃.
浅谈英汉词汇的社会文化内涵[J]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4(2):45-46.
10
张国,赵薇.
论礼貌语言的得体性[J]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85-88.
被引量:5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