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方证辨证与辨证论治的探源
被引量: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方证辨证与辨证论治的关系是近年来争议的焦点和当前研究的热点。但对于二者的渊源却讨探不够深入,本文将二者的渊源并列探讨,以期对正确看待两种辨证体系有所启示。
作者
赵厚睿
戴红
机构地区
湖北中医药大学
出处
《江西中医药》
2011年第12期24-25,共2页
Jiangxi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基金
2009年度湖北省卫生厅湖北省中医药中西医结合科研课题(项目编号:2008Z-Y04)
关键词
方证辨证
辨证论治
渊源
关系
分类号
R241 [医药卫生—中医诊断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4
参考文献
11
共引文献
239
同被引文献
48
引证文献
5
二级引证文献
40
参考文献
11
1
朱邦贤.
方剂辨证与方证规范化之我见[J]
.上海中医药杂志,1997,31(11):2-5.
被引量:43
2
任应秋.谈谈中医的"辨证论治"[J].陕西新医药,1976,(1):35-39.
被引量:6
3
刘公望.
论《伤寒论》的“方”与“证”(七)──兼谈“方证照合”是中医药理学的关键[J]
.天津中医学院学报,1994,13(4):35-39.
被引量:5
4
邓铁涛..中医诊断学[M],2006.
5
贾春华,王永炎,黄启福,鲁兆麟.
基于命题逻辑的伤寒论方证论治系统构建[J]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30(6):369-373.
被引量:19
6
符友丰.
论“证”的概念与“辨证论治”思路[J]
.医学与哲学,1994,15(8):38-39.
被引量:10
7
冯世纶主编..解读张仲景医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6:433.
8
朱邦贤.
“方证相对”是中医辨证论治法则之魂[J]
.上海中医药杂志,2006,40(8):52-54.
被引量:60
9
任应秋.中医的辨证论治体系.中医杂志,1955,12(4):19-21.
被引量:7
10
熊兴江.辨方证不同于辨证[N].中国中医药报,2010,7(1):4.
被引量:3
二级参考文献
14
1
何克抗.
关于教育技术学逻辑起点的论证与思考[J]
.电化教育研究,2005,26(11):3-19.
被引量:116
2
刘渡舟.
方证相对论[J]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6,19(1):3-5.
被引量:117
3
贾春华,王永炎,黄启福,鲁兆麟,王庆国.
《伤寒论》方证理论体系框架[J]
.河北中医,2006,28(3):224-226.
被引量:16
4
张介宾.景岳全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530.
被引量:18
5
维特根斯坦.哲学研究[M].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5.25-26.
被引量:51
6
朱邦贤,陶御风.中医病证小方辞典[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
被引量:1
7
沈自尹.勤求古训,博采众长,广开新路[J].上海中医药杂志,1981,(6):2-2.
被引量:1
8
李致重.日本汉方医学衰落轨迹[A].崔月犁.中医沉思录[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1997.162-170.
被引量:2
9
苏宁.2005年江苏省中医药发展、中西医结合高级论坛暨学术大会学术研究进展综述[EB/OL].http://www.jstcm.com/news,2006-02-28.
被引量:1
10
施沛.祖剂[M].上海:上海古籍书店影印明崇祯十三年刊本,1983.
被引量:1
共引文献
239
1
方坤炎,郭超峰,吕丽容,莫崇朗.
基于医案关联规则挖掘技术分析的小柴胡汤方证关系研究进展[J]
.辽宁中医杂志,2020(8):202-204.
被引量:3
2
黄辛迪,丁长松,梁昊,邓乐.
基于药性理论的中医辨证论治模型构建研究[J]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9,42(6):455-459.
被引量:10
3
龙爱华,刘平,李风华,慕永平,都广礼,王磊.
从不同功效方剂干预大鼠胆汁淤积性肝硬化的效用探讨取效方证病机[J]
.中医药学报,2008,36(2):9-12.
被引量:8
4
程磐基.
《伤寒论》汤方辨证源流研究与思考[J]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1999,13(4):11-14.
被引量:7
5
高琳,谢鸣.
柴胡-黄芩合煎与分煎液的保肝作用比较[J]
.中成药,2004,26(11):942-943.
被引量:18
6
王阶,张兰凤,王永炎.
方证对应理论源流及临床研究[J]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04,6(4):13-17.
被引量:25
7
李沛清,刘喜平.
对中医证与方证研究的思考[J]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5,12(4):5-6.
被引量:7
8
邸若虹,李永健,崔花顺,何新慧.
辨证论治的困惑与思考[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5,11(4):259-260.
被引量:8
9
邢斌.
论类方与类方证群相关[J]
.中医杂志,2005,46(7):483-485.
被引量:22
10
曹红宝,王学民,徐英舜.
舌脉客观化互动式辨证诊疗系统[J]
.北京生物医学工程,2005,24(4):261-263.
被引量:4
同被引文献
48
1
赵雅萍.
探讨用药频率与疗效的关系[J]
.中医杂志,2009,50(S1):117-118.
被引量:1
2
童舜华.
试论把握中医疾病基本病机的意义[J]
.中医杂志,2004,45(8):568-569.
被引量:8
3
赵洪钧,刘延伶.
中西医结合看“辨证论治”和“辨病论治”——一论“证”概念的误区[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5,11(1):14-16.
被引量:11
4
张兰凤,王阶,王永炎.
方证对应研究[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05,20(1):8-10.
被引量:71
5
阚湘苓,王玉兴.
从《秦伯未医文集》看其辨证思维[J]
.天津中医药,2005,22(2):141-143.
被引量:2
6
邸若虹,李永健,崔花顺,何新慧.
辨证论治的困惑与思考[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5,11(4):259-260.
被引量:8
7
刘秀清,冯世纶.
《伤寒论》的方证体系初探[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1995,1(4):50-52.
被引量:14
8
叶纪平.
张仲景“方证相对”辨证思想的内涵及价值探析[J]
.国医论坛,1995,10(1):8-9.
被引量:3
9
顾武军.
《伤寒论》方证辨证探析[J]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5,11(2):20-22.
被引量:11
10
贾春华,王永炎,黄启福,鲁兆麟,王庆国.
《伤寒论》方证理论体系框架[J]
.河北中医,2006,28(3):224-226.
被引量:16
引证文献
5
1
王丹妮,郭会军,蒋自强.
李发枝谈方证辨证[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4,20(2):158-159.
被引量:12
2
王辉,高雅,何庆勇.
何庆勇运用吴茱萸汤的经验[J]
.中国中医急症,2017,26(6):979-980.
被引量:7
3
邢玉瑞.
中医方证辨证概念争鸣探讨[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18,33(7):2747-2750.
被引量:14
4
朱红俊,陆曙,苏飞波.
基于临证处方探析五运六气与经方方证相应的关系[J]
.亚太传统医药,2019,15(10):160-163.
被引量:5
5
许伟明,江丽杰,胡镜清.
秦伯未和任应秋病证观分析[J]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22,42(4):389-392.
被引量:3
二级引证文献
40
1
王丹妮,李政伟,李青雅,陈莉华,蒋自强,郭会军.
李发枝运用经方治疗艾滋病合并肝硬化腹水经验[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5,21(1):101-102.
被引量:5
2
曹灵修,张林.
方证关系研究思路[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16,31(8):3166-3169.
被引量:11
3
董环,张晓梅,姜良铎.
从状态论治无症状疾病[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19,34(5):2306-2308.
被引量:16
4
吴明阳,孙华妤,张国海.
李发枝辨方证运用清肝利湿汤经验[J]
.辽宁中医杂志,2016,43(8):1615-1616.
被引量:3
5
陈莉华,吴涛,李政伟,王丹妮,蒋自强,郭会军.
李发枝对艾滋病合并股骨头坏死的认识与治疗[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7,23(9):1319-1320.
被引量:6
6
邵明义.
基于方证辨证思维运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伴失眠32例[J]
.国医论坛,2018,33(1):9-11.
被引量:3
7
张佩江,贾玉聪,吴明阳.
李发枝临证辨证思维特色简析[J]
.中医杂志,2018,59(22):1910-1914.
被引量:5
8
张歌,李恒谋.
从血府逐瘀汤“异病同治”看方剂辨证[J]
.中医药通报,2019,18(2):34-35.
被引量:3
9
覃堃,王辉,但文超,代爽,何庆勇.
何庆勇运用泽泻汤的经验[J]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9,14(5):636-638.
被引量:6
10
桑海艳,张国海,李发枝.
李发枝运用大柴胡汤经验介绍[J]
.新中医,2019,51(9):62-64.
被引量:3
1
什么叫中药不良反应[J]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05,29(3):226-226.
2
刘桂荣.
正确看待中药的“毒性”(中医)[J]
.山东卫生,2003(6):55-55.
3
吴光亮,许东航.
辨析中药的不良反应[J]
.中国中药杂志,2005,30(21):1696-1697.
被引量:9
4
刘树英.
抵御H7N9禽流感的第一防控宝典[J]
.开卷有益(求医问药),2013(6):9-11.
5
余杰.
六味地黄丸不可随便吃[J]
.家庭医学(下半月),2008(11):52-53.
6
马祥琴.
正确看待蜂蜜的保质期[J]
.长寿,2012(7):35-35.
7
张景文.
正确看待中医脉诊[J]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09,11(12):8-8.
被引量:1
8
陈二玲.
如何正确看待和使用中药注射剂[J]
.光明中医,2011,26(5):1070-1072.
被引量:5
9
吴声振.
正确看待中药不良反应 提高用药安全意识[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7,5(5):41-42.
被引量:1
10
天成美.
正确看待中医号脉[J]
.养生月刊,2013(1):51-51.
江西中医药
2011年 第1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