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东巴文研究的新趋势
被引量: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东巴文的研究已有百余年历史,且方兴未艾。随着研究手段和研究方法的不断创新,21世纪东巴文研究出现了新的发展趋势,研究材料逐步拓展,理论研究更加深入。具体表现在五个方面:对现有字词典的反思和研究取材的转变;重新注意字释的编纂;开始重视东巴文应用性文献的收集整理研究;开始逐步注意到纳西族支系的东巴文以及东巴文文字理论的深入。
作者
邓章应
机构地区
西南大学汉语言文献研究所
出处
《兰州学刊》
CSSCI
2011年第12期131-135,共5页
基金
教育部哲社规划项目"东巴文谱系整理及历时演变研究"。(项目编号:11YJA740016)
关键词
东巴文
字释
应用性文献
支系
分类号
H257 [语言文字—少数民族语言]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68
参考文献
50
共引文献
48
同被引文献
50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50
1
邓章应,白小丽.
纳西东巴文语境异体字及其演变[J]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6(4):82-86.
被引量:13
2
张扬.舞蹈的出处和来历(之二)[D].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被引量:1
3
喻遂生.一封最新的东巴文书信[A].纪念王力先生百年诞辰学术论文集[C].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
被引量:1
4
邓章应.纳西东巴文新造字造字机制试析[A].第二届国际东巴艺术节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2005.
被引量:2
5
邓章应.纳西东巴文初造字仿拟机制试析.世界人类学民族学联合会第16届大会会议,2009.
被引量:1
6
喻遂生.东巴文白地买古达阔地契约译释[A].纳西东巴文研究丛稿(第二辑)[c].成都:巴蜀书社,2008.
被引量:2
7
喻遂生.东巴文卖拉舍地契约译释[A].中国文字学报(第一辑)[c].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
被引量:1
8
喻遂生.纳西东巴文文献学纲要[A].历史文献研究(第28辑)[c].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被引量:1
9
刘油雪.纳西东巴经《大祭风·超度男女殉情者·制作木身》字释及研究[D].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被引量:1
10
木仕华:纳西东巴文字性质研究评议[A],腾飞的翅膀-2009丽江文化旅游研讨会论文集[c],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10.
被引量:1
二级参考文献
68
1
周良平.
从汉字的发展过程看造字法[J]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23(3):36-41.
被引量:8
2
周有光.
文字发展规律的新探索[J]
.民族语文,1999(1):49-59.
被引量:22
3
杨正文.
纳西族东巴象形文字的演变[J]
.思想战线,1999,25(5):78-85.
被引量:3
4
木仕华.
纳西东巴象形文字辞典说略[J]
.辞书研究,1997(4):117-122.
被引量:1
5
杨启昌.
东巴教及象形文字的产生年代问题[J]
.云南社会科学,1994(1):70-73.
被引量:6
6
刘又辛.
纳西文字、汉字的形声字比较[J]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20(1):85-94.
被引量:6
7
喻遂生.
东巴形声字的类别和性质[J]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19(4):62-66.
被引量:6
8
王元鹿.
纳西东巴文与汉形声字比较研究[J]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14(5):54-57.
被引量:11
9
傅懋勣.
关于纳西族图画文字和音节文字的几个写本中一处正文的校定问题[J]
.民族语文,1984(4):1-7.
被引量:2
10
方国瑜,林超民.
“古”之本义为“苦”说——汉字甲骨文、金文、篆文与纳西象形文字比较研究一例[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2(5):18-23.
被引量:7
共引文献
48
1
鄧章應,張永惠.
漢魏六朝石刻專用字類型、特點及與類化字的區別[J]
.汉语史研究集刊,2019(1):212-221.
2
何丹.
论“图画文字说”的原始版[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34(5):142-148.
被引量:9
3
朱建军.
汉字、彝文、东巴文文字起源神话比较研究[J]
.云南社会科学,2007(4):103-107.
被引量:4
4
甘露.
纳西东巴经中假借字的地域研究——以白地、丽江、鲁甸为例[J]
.昆明学院学报,2009,31(5):117-121.
被引量:1
5
王元鹿,朱建军.
“坡芽歌书”的性质及其在文字学领域中的认识价值[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41(5):78-81.
被引量:11
6
和秀梅.
纳西东巴文字研究概况[J]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0,26(4):83-84.
7
黄思贤.
从异体字的差异看纳西东巴文的发展[J]
.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6(3):78-81.
被引量:1
8
王元鹿.
中国南方民族古文字研究的一些瓶颈[J]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5):69-72.
被引量:2
9
李志农,乔文红.
“发明”与重构——论云南维西玛丽玛萨人的文化自觉[J]
.思想战线,2011,37(1):141-142.
被引量:4
10
甘露.
东巴文假借现象初探[J]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76-80.
同被引文献
50
1
黄思贤.
《纳西象形文字谱》质疑[J]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4(5):69-73.
被引量:2
2
木仕华.
纳西东巴文中的卐字[J]
.民族语文,1999(2):58-64.
被引量:7
3
汪宁生.
从原始记事到文字发明[J]
.考古学报,1981(1):1-44.
被引量:112
4
刘又辛.
纳西文字、汉字的形声字比较[J]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20(1):85-94.
被引量:6
5
陈振寰,王宪钿.
文字结构、文字体系和汉字的性质[J]
.社会科学战线,1987(1):316-326.
被引量:8
6
王元鹿.
纳西东巴文与汉形声字比较研究[J]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14(5):54-57.
被引量:11
7
傅懋勣.
纳西族图画文字和象形文字的区别[J]
.民族语文,1982(1):1-9.
被引量:24
8
喻遂生.
甲骨文、纳西东巴文的合文和形声字的起源[J]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17(1):85-89.
被引量:15
9
王元鹿.
纳西东巴文字与汉字不同源流说[J]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8(1):93-95.
被引量:8
10
王元鹿.
纳西东巴文字与汉古文字假借现象的比较及其在文字史上的认识价值[J]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27(2):147-149.
被引量:3
引证文献
2
1
罗欢,许敏.
近年来纳西族东巴文研究的文献计量分析[J]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1(1):53-57.
2
邓章应.
东巴文研究回顾与展望[J]
.比较文字学研究,2017(1):1-20.
1
甘露.
纳西东巴文献中假借字比较研究[J]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08,27(2):105-109.
2
曹勇衡.
《语言迁移与二语习得:回顾﹑反思和研究》述评[J]
.现代外语,2006,29(4):431-433.
被引量:8
3
何高大,王婧.
国外译界论译动态——《翻译学手册Ⅱ》评介[J]
.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23(4):79-81.
4
罗黎,王晓冬.
国内语篇语言学研究的发展动态研究[J]
.中国外语,2014,11(4):105-111.
被引量:5
5
赵丽华.
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几点认识[J]
.商,2012(5):146-146.
6
马晓红.
对外汉语文化类教材的趣味性探讨[J]
.语文学刊(基础教育版),2008,0(11):17-18.
被引量:6
7
研讨徐德江语言文字理论[J]
.汉字文化,2005(4).
8
钟耀萍,和树昆.
汝卡东巴文有词无字类字词关系存因探析[J]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5):68-70.
被引量:1
9
杨亦花.
纳西语的内部屈折初探[J]
.大理大学学报,2016,1(3):27-30.
被引量:3
10
颜小娜.
“认知与隐喻”研究20年综述(1989—2008)[J]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4(3):101-103.
被引量:3
兰州学刊
2011年 第1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