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北美海棠组培快繁技术
被引量:
9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以北美海棠当年生枝顶芽或腋芽为材料进行组织培养,最佳分化增值培养基为MS+6-BA0.5~1.0+IBA 0.2,最佳瓶内生根培养基为1/2MS+NAA0.5,瓶外生根采用800、1 000 mg/L的NAA及500、800 mg/L的ABT进行速蘸处理效果较好。在繁殖材料受限的条件下,组织培养是进行北美海棠快速繁殖的良好方法。
作者
赵志新
机构地区
河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出处
《农业科技通讯》
2011年第12期186-187,共2页
关键词
北美海棠
组织培养
快速繁殖
分类号
S682.19 [农业科学—观赏园艺]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0
参考文献
7
共引文献
28
同被引文献
95
引证文献
9
二级引证文献
29
参考文献
7
1
王瑞华.
气候变暖对冬小麦生产影响与对策[J]
.农业科技通讯,2008(6):113-115.
被引量:7
2
任德超,胡新,黄绍华,葛君,赵敬领,朱培培,张福娟.
晚霜冻害对不同类型小麦产量性状的影响[J]
.河南农业科学,2011,40(5):55-58.
被引量:20
3
魏振锋.
小麦旺长的原因分析和冬春管理措施[J]
.农业科技通讯,2007(3):19-19.
被引量:5
4
孙华庆,房伟强,许晓东,孙田,杜德山,刘传水,姜晓东,刘西美.
玉米秸秆还田小麦免耕播种的注意事项[J]
.种子世界,2010(4):40-41.
被引量:3
5
郏治国,贺翠兰,郏云英.
小麦防早衰技术[J]
.河南农业,2010(2):18-19.
被引量:2
6
肖世和.小麦区域与展望[R].科技入户工程-2008年小麦技术资料,2008,52-73.
被引量:2
7
隋鹏飞,等.小麦主导品种与主推技术[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49-132.
被引量:2
二级参考文献
10
1
朱伟,李玉兰,刘茵,赵霞,胡新,黄建英,黄绍华,胡中好.
黄淮中部麦区冻害发生特点·形成原因及其防御措施[J]
.安徽农业科学,2005,33(5):768-769.
被引量:10
2
皇甫,自起,常守乾,李秀花,陈德华,孙利华,董国靖.
小麦晚霜冻害的特点及预防补救技术[J]
.河南农业科学,1996,25(9):5-8.
被引量:28
3
罗东亮,袁文先,赵朝峰,于连成,郭继红,孔令芝.
小麦冻害研究初报[J]
.河南农业科学,1997,26(2):8-9.
被引量:13
4
胡新.霜冻灾害与防御技术[M].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2001:8l-82.
被引量:3
5
董忠强.豫东地区小麦冻害的特点及预防补救措施.河南农业科学,1996,(9):8-10.
被引量:1
6
黄绍华,张琪,孟宪政,胡新,黄建英.
抗晚霜冻小麦品种的生态特征观察[J]
.河南农业科学,1999,28(3):6-7.
被引量:6
7
冯玉香,何维勋,孙忠富,钟秀丽.
我国冬小麦霜冻害的气候分析[J]
.作物学报,1999,25(3):335-340.
被引量:129
8
冉宪忠,闫世忠,武建华,王建设,祝秀丽,郭瑞莲,胡新,黄建英,黄绍华.
黄淮麦区晚霜冻危害特点及其防御[J]
.河南气象,1999(3):33-33.
被引量:12
9
申秀萍,肖跃成,朱培荣,蒋植才,陈立本,施元林.
冻害麦的生育特点及其防救[J]
.上海农业科技,2000(1):43-45.
被引量:1
10
冯玉香,何维勋,饶敏杰,钟秀丽.
冬小麦拔节后霜冻害与叶温的关系[J]
.作物学报,2000,26(6):707-712.
被引量:70
共引文献
28
1
韩波,张光琴.
徐州地区小麦冬前旺长原因及防控措施[J]
.甘肃农业科技,2009,40(10):47-48.
被引量:4
2
李辑,严晓瑜,王颖.
辽宁省近50年霜的气候变化特征[J]
.气象,2010,36(11):38-45.
被引量:32
3
薛丽丽,康娟.
河南省小麦生产中相关投入的计量经济模型分析[J]
.中国农学通报,2011,27(1):328-332.
被引量:2
4
张小卫.
小麦旺长的原因与防控技术探究[J]
.小麦研究,2011,32(2):30-32.
被引量:1
5
张绍英,孙金霞.
小麦旺长的原因与防控技术探究[J]
.中国科技博览,2011(34):263-263.
6
李向阳,王宝玲.
临渭区小麦避灾集优高产栽培技术[J]
.农业科技通讯,2011(12):136-137.
7
陈菊霞.
优质强筋小麦新麦26号的特点及栽培技术[J]
.种业导刊,2012(4):10-11.
被引量:1
8
康影.
玉米秸秆还田技术在小麦栽培中的应用研究[J]
.安徽农学通报,2012,18(10):70-70.
被引量:9
9
邢召同.
小麦旺长的原因分析及冬春管理技术[J]
.农业与技术,2012,32(5):103-103.
10
刘璇,王瑞丽,周伟,方保停,郑宏远,张艳林,詹克慧.
春季低温对冬小麦穗部发育和粒重的影响[J]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2013,47(4):373-380.
被引量:19
同被引文献
95
1
裴轶琨,李晓玲,李克秀,李毅丹.
‘霍巴'海棠组培快繁技术研究[J]
.北方园艺,2011(10):124-127.
被引量:5
2
王冰洁,李厚华,阙怡,魏新翠,王亚杰.
‘雪球’海棠组织培养体系的建立与优化[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43(3):77-82.
被引量:9
3
刘志强,汤庚国.
海棠在园林中的应用研究[J]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工程技术版),2004,17(3):75-80.
被引量:30
4
丰锋.
龙眼组织培养褐变抑制研究[J]
.中国南方果树,2004,33(6):49-51.
被引量:12
5
韩碧文,李颖章.
植物组织培养中器官建成的生理生化基础[J]
.植物学通报,1993,10(2):1-6.
被引量:66
6
李桂荣,孙丽,孙俊逢.
油桃组织培养过程中防止褐变的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2005,33(5):827-828.
被引量:14
7
柴慈江,严仁玲,王震星,孟庆田,杨恩芹.
葡萄试管苗土支撑培养带坨移栽研究[J]
.华北农学报,1995,10(1):116-119.
被引量:21
8
吴雅琴,赵艳华,李春敏.
昌红苹果离体叶片不定芽的诱导及植株再生[J]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06,21(1):32-35.
被引量:22
9
邹英宁,李国怀,樊青峰,吴强盛.
不同抗氧化剂对中国李茎段培养的影响[J]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06,25(1):84-86.
被引量:24
10
郭韩玲,赵亚丽,梁建军.
培养基蔗糖浓度对苹果组培苗扩繁和生根的影响[J]
.山西果树,2006(5):11-12.
被引量:4
引证文献
9
1
吴海红,赵兴华,于洪岩,邢桂梅,李丹.
海棠“美加欧3号”组织培养技术研究[J]
.辽宁林业科技,2014(2):32-34.
被引量:1
2
蔡鸿宇,陈楠,朱艳.
北美海棠组织培养方法探析[J]
.园艺与种苗,2016,36(3):62-63.
被引量:3
3
黄俊轩,刘艳军,杨静慧,李建科,李雕.
北美海棠组培快繁研究[J]
.天津农业科学,2016,22(8):22-26.
被引量:11
4
贾晓梅,周悦,崔彬彬,曹柳青.
北美海棠组织培养中褐变影响因子分析[J]
.江苏农业科学,2016,44(12):91-93.
被引量:2
5
邵凤成.
北美海棠行道树培养技术[J]
.现代农业科技,2017(24):146-147.
被引量:2
6
张伟龙,张超,杨静慧,刘艳军,李瑞祥,刘杉,王芝学.
不同外植体与激素对北美海棠松散型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J]
.天津农学院学报,2020,27(2):31-34.
被引量:5
7
王瑞敏,沈瑒,陈颖,冯凯,张涛,陈燕琼,杨华.
‘高原之火’北美海棠叶片组培快繁再生体系[J]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20,48(7):23-28.
被引量:6
8
李利娟,孙艳艳,张龙,胡晓旋,李广平,张往祥.
‘云想容’海棠茎段组织培养技术[J]
.北方园艺,2021(7):66-72.
被引量:6
9
黄洁萍,柴慈江,夏瑞,董媛媛,岑芬.
北美海棠试管苗生根培养研究[J]
.天津农学院学报,2022,29(1):28-32.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29
1
席秀利,黄海波,楼步青,詹若挺,王浩涵.
广陈皮DNA提取优化及茶枝柑的ISSR分子鉴别[J]
.江苏农业科学,2017,45(13):27-31.
被引量:6
2
邵凤成.
北美海棠行道树培养技术[J]
.现代农业科技,2017(24):146-147.
被引量:2
3
李擎.
浅谈北美海棠的修剪技术[J]
.现代园艺,2018,41(13):38-39.
被引量:2
4
马昕,庞志蕊,杨静慧,李珍,刘艳军,王兴,李冰.
8个北美海棠品种耐盐碱生理差异研究[J]
.天津农学院学报,2018,25(4):24-28.
被引量:8
5
张伟龙,张超,杨静慧,刘艳军,李瑞祥,刘杉,王芝学.
不同外植体与激素对北美海棠松散型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J]
.天津农学院学报,2020,27(2):31-34.
被引量:5
6
王瑞敏,沈瑒,陈颖,冯凯,张涛,陈燕琼,杨华.
‘高原之火’北美海棠叶片组培快繁再生体系[J]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20,48(7):23-28.
被引量:6
7
解晓红,解红娥,王凌云,李江辉,吴宇浩,王萌,张鸿兴,武宗信.
绿洲一号菌草组培快繁技术体系的建立[J]
.山西农业科学,2020,48(9):1383-1386.
被引量:3
8
李翠新,何德,孟德中.
轻木植物组织培养研究[J]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38(3):253-256.
被引量:2
9
许丁帆,刘艳军,范丽娜,施丽婷,杨静慧.
黑加仑稳定增殖体系的建立[J]
.浙江农业科学,2020,61(11):2278-2280.
10
欧明烛,任启飞,马菁华,刘芳,杨朔.
昌感秋海棠引种扦插繁殖技术研究[J]
.耕作与栽培,2020,40(5):5-8.
被引量:5
1
苏琼.
龙牙百合快速繁殖研究[J]
.农技服务,2010,27(4):521-522.
被引量:1
2
董敬超.
沙棘组织培养快繁技术研究[J]
.农业科技通讯,2015(6):160-162.
被引量:1
3
田成利,傅玉兰,张作梅,吴蒙,李罡.
香花槐的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J]
.中国农学通报,2008,24(4):162-166.
被引量:4
4
李春秀,石大兴,王米力,孙雁霞.
丽格海棠组织培养继代苗生根技术研究[J]
.山东林业科技,2005,35(5):4-5.
被引量:1
5
杨艳敏,魏永祥,张舵,王兴东,张立宁.
辽砧2号组培苗瓶内生根技术研究[J]
.北方果树,2016(2):4-5.
被引量:2
6
王勇,杨元,吴国智,郝砚英.
红掌组培苗两种生根培养方法的比较研究[J]
.天津农业科学,2009,15(4):27-29.
被引量:8
7
李君.
欧洲火棘组培快繁技术研究[J]
.河北林业科技,2011(6):23-23.
被引量:1
8
张凯,刘明群,赵建华,朱霞,黄玉,于德红.
蓝莓品种都克组培苗瓶内生根培养研究[J]
.中国果树,2015(1):49-51.
被引量:7
9
邢秀芹,王秀芹.
康乃馨茎的腋芽诱导和再生植株的研究[J]
.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9,23(6):32-34.
10
许纪龙,李兰涛,武玉玲,王元营.
垂丝海棠的组培快繁技术[J]
.中国产业,2010(9):77-77.
被引量:3
农业科技通讯
2011年 第1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