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课程评价模式发展理路研究
被引量: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课程评价的模式化研究作为20世纪兴起的课程评价新方法,在过去的一个多世纪中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随着课程评价模式数量的增多,给课程评价模式的选择带来了不便。论文以时间和技术发展为2条主线,分析了常见课程评价模式的发展理路,以期找出课程评价模式在进步与发展过程中的内在联系和脉络,为课程评价模式理论的研究和深入提供帮助。
作者
刘垚
机构地区
重庆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出处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1年第12期26-29,共4页
Theory and Practice of Contemporary Education
关键词
课程评价
发展理路
目标模式
回应模式
分类号
G423.04 [文化科学—课程与教学论]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4
参考文献
9
共引文献
35
同被引文献
16
引证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10
参考文献
9
1
李雁冰著..课程评价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323.
2
Suttllebeam D, Shinkfield A. Systematic Evaluation[ M]. Boston: Kluwer - Nijhoff, 1985.
被引量:1
3
Guba EC, Lincoln YS. Effective Evaluation [ M ]. San Francisco: Jossey Bass, 1951.
被引量:1
4
Tyler RW. Basic Principles of Curriculum and Instruction [ M ]. Chicago :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49.
被引量:1
5
黄静宜.
CIPP课程评价模式简析[J]
.职业技术教育,2005,26(10):38-39.
被引量:36
6
Stake RE. The Countenance Of Educational Evaluation [ J ]. Teachers College Record, 1967,68 (7) :523 - 540.
被引量:1
7
Stake RE. Program Evaluation: Particularly Responsive E- valuation [ M ]. Boston: Kluwer Nijhoff Publishing, 1983.
被引量:1
8
MacDonald B. The Evaluation Of the Humanities Curricu- lum Project: A Holistic Approach[J]. Theory into Prac- tice,1971,10(3) :163 - 167.
被引量:1
9
Stenhouse L. An Introduction to Curriculum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 M ]. England : Heinemann, 1975.
被引量:1
二级参考文献
4
1
林智中,马云鹏.
课程评价模式及对课程改革的启示[J]
.教育研究,1997,18(9):31-36.
被引量:31
2
李巧林.
中西课程评价模式的比较与思考[J]
.江苏高教,1996(4):73-76.
被引量:4
3
代蕊华.国内外主要教育评价模式述评[J].中国高等教育评估,1996,(1).
被引量:4
4
肖远军.
CIPP教育评价模式探析[J]
.教育科学,2003,19(3):42-45.
被引量:183
共引文献
35
1
刘茜,曾内圣,周颖.
新文科背景下新闻传播学专业核心课程TPPA评价体系构建研究[J]
.中国新闻传播研究,2024(1):215-229.
2
陈勇.
CIPP评价模式在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商务实践类课程中的应用研究[J]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3,29(17):131-133.
被引量:6
3
谭艳红,农星东.
CIPP模式在商务英语专业课程内容重构中的运用[J]
.高教论坛,2013(2):117-119.
被引量:2
4
蒋国勇.
基于CIPP的高等教育评价的理论与实践[J]
.中国高教研究,2007(8):10-12.
被引量:60
5
刘学程,张春润,刘亚东,奚水兵.
基于CIPP的装备保障训练全程评估模式研究[J]
.军事交通学院学报,2011,13(5):32-36.
被引量:4
6
周雪.
基于CIPP的高职物流管理类实训学业评价之探索[J]
.职业教育研究,2011(8):124-126.
被引量:2
7
伊洪冰,刘学程,张爱民,李太慧.
装备保障训练评估基本问题研究[J]
.军事交通学院学报,2012,14(1):36-40.
被引量:4
8
徐仁凤.
CIPP评价模式在高职商务英语课程体系中的运用研究[J]
.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1(4):95-98.
被引量:5
9
刘佳龙.
基于CIPP的高校教学团队评价的理论与实践[J]
.学理论,2012(36):246-247.
10
徐仁凤.
基于CIPP模式的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课程体系构建[J]
.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3(1):84-87.
被引量:2
同被引文献
16
1
刘青,王根顺.
发展性课程评价——高校课程评价发展的新趋势[J]
.商业文化(学术版),2010(9):245-246.
被引量:5
2
和学新.
课程评价若干理论问题探讨[J]
.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5,17(3):26-29.
被引量:13
3
林德全.
论课程评价多元化的若干关键问题[J]
.天中学刊,2006,21(4):21-23.
被引量:13
4
天津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课题组,张广君,曹静.
课程评价基本理论问题研究综述[J]
.天中学刊,2006,21(6):5-8.
被引量:8
5
王根顺,郝路军.
高校课程评价元评价探析[J]
.北京教育(高教),2007(4):49-51.
被引量:6
6
廖萍.
高校课程评价综述[J]
.当代教育论坛(学科教育研究),2007(10):83-85.
被引量:8
7
王惠.
发展性课程评价在高校课程评价中的运用[J]
.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8(3):81-83.
被引量:18
8
董兴.
国外课程评价理论发展趋势研究[J]
.教育与职业,2008(32):32-34.
被引量:29
9
方勤华.
近年来我国课程评价研究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J]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8(6):142-147.
被引量:23
10
陈波涌.
对“能力本位”课程评价的思考[J]
.教育与职业,2008(35):120-121.
被引量:5
引证文献
4
1
陈世彩.
我国高校课程评价研究述评[J]
.临沂大学学报,2013,35(1):12-14.
被引量:9
2
池奕婷.
浅谈培智学校语文课堂教学的策略[J]
.考试周刊,2017,0(67):22-22.
3
张庆臣.
基于能力本位的中澳课程评价体系研究与实践[J]
.教育教学论坛,2019(37):179-180.
被引量:1
4
吕艳秋.
浅谈评价方法的单一性[J]
.青年文学家,2013,0(13):92-92.
二级引证文献
10
1
陈蕾,黄睿,黄志平.
高职院校实践课程评价体系构建[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1(11):61-64.
被引量:28
2
石福荣,旷锦云,杨宇,刘啟燕.
新时代“破五唯”开展课程评价的探索与实践——以云南财经大学为例[J]
.科教导刊,2023(22):7-9.
3
纪锐森.
基于职业导向的课程教学组织与评价方式改革初探——以美国FSU经管类课程为例[J]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20(3):76-78.
被引量:1
4
辛琳琳,陈世彩.
高校课程质量评价的多元化理论探析[J]
.临沂大学学报,2014,36(4):25-28.
被引量:3
5
张婷,陈忠平,丁志杰,郭腾,陈君华.
应用型高校无机非金属材料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
.山东化工,2015,44(13):122-123.
被引量:3
6
倪秋梅.
高职院校公共英语分层教学可行性研究——以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
.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4(3):110-113.
被引量:3
7
姜红,王艳珍.
高校课程评价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对策[J]
.人力资源管理,2016(1):123-124.
被引量:7
8
曹树进,夏晓.
基于结果导向的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J]
.北极光,2019(9):143-144.
9
李雨燕,檀成仪.
学生视角下的高校课程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J]
.才智,2019,0(9):88-88.
被引量:4
10
袁嬿婷,张婕.
高校发展性课程评价研究20年综述[J]
.成才,2022(8):13-14.
1
张国强.
我国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发展理路之反思[J]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2007(10):3-5.
2
张小竹,覃锴.
中高职公共英语课程评价模式有效衔接的对策[J]
.广西教育,2015,0(18):49-50.
被引量:3
3
林智中,马云鹏.
课程评价模式及对课程改革的启示[J]
.教育研究,1997,18(9):31-36.
被引量:31
4
天津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课题组,张广君,王玉凤,周云虹.
课程评价模式研究综述[J]
.天中学刊,2006,21(4):18-20.
被引量:9
5
王璐.
泰勒课程评价模式对我国中小学英语评价观的启示[J]
.辽宁教育,2014(9):20-22.
6
王卫华.
教师在教育研究中的地位变迁及展望[J]
.教师教育研究,2010,22(4):19-24.
被引量:7
7
白月桥.
素质教育课程评价模式的建构[J]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5):99-104.
被引量:4
8
白月桥.
素质教育课程评价模式的建构[J]
.复印报刊资料(教育学),2003(1):100-105.
被引量:2
9
金家新.
从外貌模式到回应模式——论斯泰克的课程评价理论[J]
.教育研究与评论(小学教育教学),2009(9):15-17.
10
唐青才,朱德全.
试论课程评价模式的价值取向[J]
.大学(研究),2007(Z1):45-49.
被引量:3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1年 第1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