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课堂教学的重建:走向研究性教学
被引量:
1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我国当前这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灵魂。这意味着我国基础教育开始关注每一个学生个性发展的独特性,这在新中国的教育史上是第一次。那种一切以控制和塑造学生为目的、以知识技能的传递和训练为手段、以教科书和形形色色自上而下的外部评价为圭臬的“传递性教学”,已与时代精神的发展方向背道而驰。代之而起的,是以观念的诞生与合作创造知识为核心的“研究性教学”。一。
作者
张华
机构地区
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
出处
《基础教育课程》
2005年第1期32-36,共5页
关键词
研究性教学
倾听学生
课堂教学
课程与教学
教科书
知识观
教师
追求真理
传递性
独特性
分类号
G632.4 [文化科学—教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8
参考文献
12
共引文献
34
同被引文献
88
引证文献
14
二级引证文献
196
参考文献
12
1
张华.
研究性学习与生活[J]
.教育发展研究,2003,23(6):17-21.
被引量:35
2
钱穆著..中国思想通俗讲话[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2:119.
3
张华著..经验课程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294.
4
张华著..课程与教学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485.
5
(汉)许慎撰(宋)徐铉校定说文解字[M].
被引量:1
6
牟宗三著..中西哲学之会通十四讲[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232.
7
Hawkins,D.The Informed Vision:Essays on Learning and Human Nature. . 1974
被引量:1
8
Stenhouse,L.An Introduction to Curriculum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 1975
被引量:1
9
Duckworth,E.“The Having of Wonderful ldeas”and Other Essays on Teaching and Learning. . 1996
被引量:1
10
“Tell Me More”:Listening to Learners Explain. . 2001
被引量:1
二级参考文献
8
1
张华 石伟平 等.课程流派研究[M].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6..
被引量:29
2
[德]胡塞尔著.胡塞尔全集 第六卷[M].,.第130页.
被引量:1
3
[法]卢梭著 李平沤译.爱弥儿[M].商务印书馆,19778.(72,217).
被引量:1
4
[英]斯宾塞著 胡毅等译.斯宾塞教育论著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
被引量:7
5
[美]约翰·杜威著 赵祥麟等译 (6).学校与社会·明日之学校[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被引量:4
6
[美]布鲁纳著 邵瑞珍译.教育过程[M].文化教育出版社,1982.23,33.
被引量:7
7
张华.
论“研究性学习”课程的本质[J]
.教育发展研究,2001,21(5):14-18.
被引量:319
8
张华.
教育与人的主体性发展——新主体教育论纲[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22(7):1-6.
被引量:37
共引文献
34
1
王泽福.
多科性研究型大学办学指导思想下的图书馆职能转换及建设对策[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S1):86-90.
被引量:2
2
朱明辉,朱春峰.
研究性学习的选题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探析[J]
.文教资料,2006(32):111-112.
被引量:1
3
邢思珍,蔡清吉.
基于理解的研究性学习[J]
.重庆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19(4):80-83.
4
张华.
走向儒学课程观[J]
.全球教育展望,2004,33(10):34-38.
被引量:13
5
张华,刘万海.
论“研究性学习”的课程与教学论意义[J]
.教育科学研究,2005(1):5-9.
被引量:26
6
张华,刘万海.
研究性学习的课程与教学价值探析[J]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8(2):56-61.
被引量:6
7
黄淑珍.
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实施探讨[J]
.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2005(3):7-8.
被引量:6
8
张华,仲建维.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价值分析和问题透视[J]
.当代教育科学,2005(12):3-6.
被引量:21
9
卢贵元.
西部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困惑与对策[J]
.教师教育研究,2005,17(5):63-66.
被引量:2
10
张宁.
大学英语“研究性学习”下的任务型教学[J]
.教学研究,2006,29(3):253-254.
被引量:10
同被引文献
88
1
陈小鸿.
高校研究性教学的内涵、评价与管理[J]
.高教与经济,2008,21(3):7-11.
被引量:61
2
邹有华.
教学认识论[J]
.课程.教材.教法,1982,2(1):75-81.
被引量:13
3
上官子木.
创造力缺失在基础教育中[J]
.教育科学研究,2004(8):5-8.
被引量:7
4
钟启泉,姜美玲.
新课程背景下教学改革的价值取向及路径[J]
.教育研究,2004,25(8):32-36.
被引量:127
5
王策三.
认真对待“轻视知识”的教育思潮——再评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提法的讨论[J]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4,2(3):5-23.
被引量:548
6
张华.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问题与意义[J]
.教育发展研究,2005,25(1):34-37.
被引量:28
7
戴炜栋,张雪梅.
探索有中国特色的英语教学理论体系——思考与建议[J]
.外语研究,2001,18(2):1-4.
被引量:138
8
钟启泉.
概念重建与我国课程创新——与《认真对待“轻视知识”的教育思潮》作者商榷[J]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5,3(1):48-57.
被引量:223
9
张正江.
知识不是百宝箱[J]
.江西教育科研,2005(3):3-4.
被引量:4
10
朱志平.
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若干问题的思考[J]
.江苏教育研究,2005(3):37-40.
被引量:6
引证文献
14
1
张华.
试论教学认识的本质[J]
.全球教育展望,2005,34(6):6-18.
被引量:81
2
张华.
教学即研究——达克沃斯教学思想探论[J]
.全球教育展望,2006,35(12):9-12.
被引量:22
3
朱志平.
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是教学的基本问题[J]
.当代教育科学,2007(10):38-40.
被引量:25
4
张华.
试论教学中的知识问题[J]
.全球教育展望,2008,37(11):7-14.
被引量:56
5
罗花金.
课堂因预设而有序 生成而精彩[J]
.金卡工程(经济与法),2010,14(5):312-312.
6
才华,朱延明.
研究性教学在生物技术专业研究生课程中的实践[J]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9(4):78-80.
被引量:3
7
陈丽春.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背景下教师文化的重建[J]
.琼州学院学报,2012,19(6):53-54.
被引量:2
8
王杰.
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困境与突围[J]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13(1):66-68.
被引量:7
9
沈世红.
基于内容和学情的创新教学设计——从一节《离子反应》高三复习课例点评谈起[J]
.化学教与学,2013(12):38-40.
被引量:2
10
王小明,唐惠忠.
潜心涵泳,深入探究——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实施研究性教学的尝试[J]
.语文知识,2014(1):36-39.
被引量:3
二级引证文献
196
1
李芳元.
在备课中应对生成[J]
.文学教育(中),2010(12):35-36.
2
孙玉翠.
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改革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
.黑龙江史志,2014(15):368-369.
3
刘万海.
教学即德性生活:走向新的教学理解[J]
.全球教育展望,2005,34(7):36-40.
被引量:22
4
马健生,王勇.
试论儿童在后现代视野中的消失[J]
.教育科学,2005,21(5):19-22.
被引量:6
5
李凤月.
新课程师资培训中人格教育的反思[J]
.全球教育展望,2005,34(12):32-36.
被引量:1
6
刘万海.
把表达需要的权利还给学生——与《论学生的需要》作者商榷[J]
.全球教育展望,2006,35(1):7-13.
被引量:4
7
李丽.
追寻学习的生存论意义——兼论学生的需要[J]
.全球教育展望,2006,35(2):9-13.
被引量:7
8
孙振东.
学校知识的性质与基础教育改革的方向[J]
.教育学报,2006,2(2):11-24.
被引量:43
9
钱雨.
是谁发明了学校——一个小学生的责问和一个教育者的反思[J]
.全球教育展望,2006,35(6):76-78.
被引量:3
10
安桂清.
知识理解与教学创新——诠释学的视角[J]
.全球教育展望,2006,35(8):19-23.
被引量:4
1
高伟鹏.
数学归纳法中传递性的探究[J]
.数学教学,2005(3):24-25.
被引量:1
2
任伟.
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24):189-189.
被引量:2
3
高伟鹏.
重视传递性的突破 促进数学归纳法的教学[J]
.中学数学,2005(2):8-9.
被引量:1
4
孔庆儒.
浅议充分必要条件[J]
.高中生学习(高二文科),2011(11):30-32.
5
马华祥.
“放缩法”的基本策略[J]
.数学教学通讯(中教版),2003,26(07S):48-48.
被引量:2
6
王培华.
谈物理教学中的创新教育[J]
.物理教学探讨(中教版),2004,22(7):27-27.
被引量:4
7
张天孝,姜荣富.
小学生代数思维萌发的实验研究(二)——理解等号的传递性和对[J]
.小学数学教师,2013(9):66-72.
被引量:2
8
朱姝.
对一道题两种教法的思考[J]
.考试周刊,2012(48):56-57.
9
武永乐,赵广华.
新媒体对大学生的影响及对策分析[J]
.辽宁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1(3):4-6.
被引量:8
10
杨先义.
6不等式[J]
.中学数学,2004(12):24-28.
基础教育课程
2005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