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经济学分析
被引量:
9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积极作用得到国内外各高职院校充分肯定和推崇,然而合作过程中由于缔结三方(企业、学校、学生)信息不对称,目前国家缺乏相应的政策和法规的引导和控制等等而导致对签约主体缺乏相应的约束力,这种内在的局限性导致“校企合作”频频出现违约现象,从而严重影响了校企合作有序、有成效的展开。文章针对此现象从经济学的角度进行分析。
作者
周井娟
机构地区
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工商管理系
出处
《金融教育研究》
2007年第1期86-88,共3页
Research of Finance and Education
关键词
校企合作
不完全合约
博弈分析
均衡分析
分类号
G718.5 [文化科学—职业技术教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4
参考文献
8
共引文献
480
同被引文献
19
引证文献
9
二级引证文献
14
参考文献
8
1
黄亚妮.
高职教育校企合作模式初探[J]
.教育发展研究,2006,26(10):68-73.
被引量:380
2
彭新宇.
高职教育校企合作原则探析[J]
.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2006(3):114-115.
被引量:49
3
黄亚妮.
国外高职实践教学模式特色的评析和启示[J]
.高教探索,2005(4):69-71.
被引量:42
4
熊惠平.
高职教育实行“订单培养”的困难与问题[J]
.职教通讯(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5,20(3):23-25.
被引量:10
5
何琪得.
校企联合:宁波的现实与选择[J]
.职业技术教育,2003,24(12):52-53.
被引量:7
6
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M]上海三联书店,2004.
被引量:1
7
(美)O.哈特(Oliver,Hart)著,费方域译..企业、合同与财务结构[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三联出版社,1998:286.
8
张维迎著..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M],1996:612.
二级参考文献
14
1
黄亚妮.
高职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国际比较[J]
.高教探索,2004(4):70-72.
被引量:128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和中国高教学会产学研合作教育分会主编.必由之路-高等职业教育产学研结合操作指南[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被引量:1
3
张恩祥,李春旺,黄标.高职校企合作模式与运行机制的研究与实践[EB/OL].http://www.buu.edu.cn/home/05cg/webpage/zccl/gasolin/38.doc
被引量:7
4
刘晓明,杨如顺.高职校企合作的现状、问题及模式选择[EB/OL].http://www.tech.net.cn/y-jyjs/cxhz/5395 .shtml
被引量:3
5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编.全国高职高专教育产学研结合经验交流会论文集[C].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被引量:1
6
梁众,韩忠军.产、学、研合作教育发展的新趋势[Z].上海产学合作教育协会网.2004.
被引量:4
7
唐景莉."订单培养"魅力初显,2003.
被引量:3
8
胡键."订单"教育打造新"蓝领",2004.
被引量:2
9
高志彦.就业导向:高职教育新发展观,2004.
被引量:2
10
文志传.大学教育的高昂成本亟待降低,2003.
被引量:2
共引文献
480
1
王松.
从利益共同体到情感共同体:职业教育校企深度合作的着力点分析[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1(1):64-68.
被引量:16
2
向庆峰.
实训场地基建设备规模化以及资源共享策略对企业员工培训效果、培训质量提高的意义和促进[J]
.课程教育研究,2020(40):113-114.
被引量:2
3
欧香龙.
校企合作实践与探讨[J]
.科技经济导刊,2019(33):104-104.
4
赵砚科.
调律专业合作办学的实践案例分析[J]
.电子技术(上海),2021,50(2):160-161.
5
段兰兰,谌玮.
我国职业教育1+X证书制度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
.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电子版),2020,0(8):132-133.
被引量:17
6
袁根华.
模具专业顶岗实习中企业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
.中国校外教育,2017,0(A01):149-150.
7
胡新华,戴素江,王志明.
校企互动实践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
.职业技术教育,2006,27(35):105-107.
被引量:3
8
张云,张丕强.
财经类专业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构建[J]
.现代经济信息,2008(8):84-85.
被引量:6
9
李政铣,周忠华.
高职“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现状分析与思考[J]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1(3):229-230.
被引量:1
10
付裕.
职业技能视角下的中韩高职教育比较研究[J]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3,33(7):161-162.
同被引文献
19
1
闵维方.
论高等教育成本补偿政策的理论基础[J]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35(2):181-185.
被引量:77
2
黄亚妮.
高职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国际比较[J]
.高教探索,2004(4):70-72.
被引量:128
3
汪建云.
论校企合作教育模式的构建[J]
.教育与职业,2005(27):18-20.
被引量:35
4
闵建杰.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及其内涵分析[J]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4(6):17-20.
被引量:34
5
陈学春,叶娅丽.
论旅游管理专业的校企合作[J]
.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23(2):37-39.
被引量:18
6
黄亚妮.
高职教育校企合作模式初探[J]
.教育发展研究,2006,26(10):68-73.
被引量:380
7
韩浩.
对“订单教育”模式的冷思考[J]
.成人教育,2006,26(10):52-54.
被引量:2
8
黄日强.
德国职业教育经费的主要来源[J]
.世界教育信息,2006,19(10):37-39.
被引量:25
9
余仁田,李玲.
我国中小企业的特征及其发展策略[J]
.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7,25(1):55-59.
被引量:8
10
雷久相.
高职校企合作的创新视角[J]
.职业教育研究,2007(4):38-40.
被引量:54
引证文献
9
1
冯伟林.
校企合作培养市场营销人才[J]
.企业家天地(下旬刊),2007(12):97-98.
被引量:4
2
王东恺,章成蓉,刘宏艳.
基于“麦可思调查”的高校就业问题探略[J]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11,27(6):1-3.
被引量:2
3
任宣羽.
校企合作模式下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方式探索与实践研究[J]
.经济师,2011(9):113-114.
被引量:5
4
周艳红.
关于“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研究[J]
.群文天地(下半月),2011(12):267-267.
被引量:1
5
石玉武.
煤矿企业技工队伍建设途径的思考[J]
.经济研究导刊,2012(3):148-149.
6
张玲.
创建共赢的校企合作新模式[J]
.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2,24(4):56-58.
被引量:1
7
余美华,农孟宾.
校企合作开发《ASP.NET系统开发》课程[J]
.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2,14(6):247-247.
8
周艳琼.
校企合作模式下旅游人才培养机制探究[J]
.广西教育,2013(11):93-94.
被引量:1
9
常利.
校企联合的教学模式对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发展的作用研究[J]
.黑龙江科学,2017,8(16):102-103.
二级引证文献
14
1
殷琴.
电子商务人才校企合作培养模式的研究[J]
.消费导刊,2009,0(8):146-147.
被引量:6
2
王新亮,陈康妮,于婕.
高职院校与企业合作培养人才的对接问题探析[J]
.商情,2012(9):147-147.
3
陈祖国.
旅游专业校企合作教学模式研究——以临海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为例[J]
.经济视角(中),2012(5):139-140.
被引量:3
4
陈旭.
探究校企合作共同培养市场营销人才[J]
.商场现代化,2012(27):52-53.
被引量:1
5
黄军友,李焕玲.
高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PMS体系研究[J]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3,28(4):74-77.
被引量:2
6
刘昌雪,汪德根.
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基于饭店视角[J]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13,30(6):118-121.
被引量:1
7
刘洋,甄义,张诣,王晓曼.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研究[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5,0(4):284-285.
8
吕观盛.
政校企合作视角下地方旅游发展人才培养动力机制及模式——以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为例[J]
.广西教育,2014,0(43):107-109.
9
王成,张洪波.
基于双向视角的高职旅游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
.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5,4(4):42-45.
10
李瑾,程利敏.
探析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提升路径——基于麦可思报告数据[J]
.中国青年研究,2017(10):92-99.
被引量:29
1
李明.
高职院校教学管理效率的博弈论分析[J]
.科教文汇,2011(34):160-161.
2
谢春山,包丽丽.
“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的影响因素分析[J]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9,26(11):45-48.
被引量:3
3
胡秀锦,马树超.
我国高职教育发展的政策环境分析与思考[J]
.职教论坛,2006,22(12S):8-11.
被引量:99
4
蒋国平.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发展民族地区职业教育[J]
.民族教育研究,2004,15(1):49-54.
5
李忠斌.
民族教育投资规模:供给与需求的均衡分析[J]
.贵州民族研究,2007,27(5):149-156.
被引量:5
6
伍咏晖,刁爱华.
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博弈分析与激励机制探讨[J]
.教育与职业,2009(15):48-49.
被引量:2
7
颜立茹.
高职教师队伍建设的博弈分析[J]
.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9(3):62-64.
被引量:2
8
郝尉君.
基于博弈分析的高职校企合作模式研究[J]
.经营管理者,2016(15).
9
张颖,陈波.
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中政府行为博弈分析[J]
.现代商贸工业,2014,26(24):28-29.
10
王清智.
职业教育投资的均衡分析[J]
.边疆经济与文化,2008(10):159-162.
金融教育研究
2007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