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评价北京社区人群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与冠脉钙化的分布特点,并对两者的相关性进行探讨。方法:随机抽取北京朝阳地区社区人群共1209人,应用超声检测颈动脉内膜内表面到中膜外表面的距离(intimal-medial thickness,IMT),并行冠状动脉多排螺旋CT(multi-detetor computed tomography,MDCT)检查,应用Agatston积分方法分别计算冠状动脉钙化积分(coronary artery calcium score,CACS),分析IMT及CACS与临床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及其分布特征,并对两者的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入选者男性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common carotid artery-IMT,CCA-IMT)(1.09±0.43vs0.84±0.33,P=0.016)、斑块发生率(47%vs29%,P=0.001)、冠状动脉钙化(coronary artery calcium,CAC)发生率(45%vs31%,P=0.004)、CACS(120±82vs62±49,P=0.001)及ln(CACS+1)(0.63±0.40vs0.53±0.32,P=0.001)等各项指标均明显高于女性组患者;36~45岁组、46~55岁组男女性相比较,斑块发生率及斑块积分差异有显著性(P<0.001),而>55岁年龄组男性与女性斑块发生率及斑块积分无明显差别(P>0.05);年龄、吸烟、低密度脂蛋白、体重指数、空腹血糖水平为IMT增厚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年龄、吸烟、低密度脂蛋白、收缩压是冠状动脉钙化的独立危险因素;男女两组ln(CACS+1)及IMT之间存在显著相关(P<0.01)。结论:北京社区人群CAC阳性率、IMT、CACS均有明显的性别差异,而随着年龄增加男女性之间的斑块发生率及斑块积分差异渐不明显。对传统危险因素的评估可较好预测冠状动脉钙化和颈动脉斑块存在及程度。CACS与IMT之间存在正相关,两者对无症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评价尚待进一步的研究。
出处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5期2763-2766,共4页
The Journal of Practical Medic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