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无后”现象的提出及其意义——新世纪文学中的一种精神隐喻 被引量:3

The Proposition of"No Posterity"Phenomenon and Its Implications——A Spiritual Metaphor in the New-Century Literature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为什么会这样呢?为什么作家们在小说中总是倾向以儿子的身份自居而尽可能避免父亲的立场?为什么很少有人像鲁迅那样既能毫不留情的审父又能堂而皇之地为做父亲的辩护?为什么中国当代作家喜欢把政治、道德、性、生命本体的存在及其终极关怀悉数放在父与子的冲突中加以表现?为什么在选择了儿子角色后对自己的儿子很少在意而对自己的父辈总是那么耿耿于怀?
作者 李一
机构地区 复旦大学中文系
出处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1-13,共3页 Journal of Hangzhou Normal University(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基金 复旦大学重点学科创新人才培养计划的研究成果之一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4

二级参考文献7

  • 1景雯.死亡事件与报复模式[J].当代作家评论,2007(2):76-81. 被引量:1
  • 2莎士比亚.《哈姆雷特》第三幕第四场,《莎士比亚全集》第5卷,朱生豪译.译林出版社,1998年,352页. 被引量:1
  • 3周作人.《上下身》,收《雨天的书》,止庵枝订“周作人自编文集”,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 被引量:3
  • 4李兆林等译.《巴赫金全集》第6卷,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年,第2—3页,第29页,24页注释1,第24页,第31页,第166页,第33页,165页. 被引量:1
  • 5《<兄弟>后记》,印干上海文艺出版社,2006年3月版的单行本封底. 被引量:1
  • 6《试论阎连科<坚硬如水>的恶魔性因素》,收《草心集》,广东教育出版社,2003年. 被引量:1
  • 7《试论张炜小说中的恶魔性因素》,收《草心集》,广东教育出版社,2003年. 被引量:1

共引文献57

同被引文献29

引证文献3

二级引证文献12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