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从“宋玉悲秋”看中国士人的悲秋情结
被引量: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悲秋自宋玉开始,成了中国文人创作的情感母题。本文结合中国古代咏秋诗文探讨中国士人悲秋的深层原因,并以之窥测宋玉悲秋对后代文人的深远影响。
作者
宋瑞斌
机构地区
鸡西大学
出处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10年第8期68-70,共3页
Journal of Mudanjiang University
关键词
文人
悲秋
模式
原因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2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7
同被引文献
17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3
1
刘培玉,刘俊超.
论中国文学的“悲秋”主题[J]
.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7(2):50-53.
被引量:5
2
周吉本.“悲秋”的解读──古典诗词悲秋现象的一种透视[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03).
被引量:1
3
花志红.
古典诗词悲秋三境界[J]
.西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12(3):26-28.
被引量:4
二级参考文献
12
1
贺秀明.
曹魏西晋诗赋中的悲秋感情[J]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44(1):79-84.
被引量:4
2
王瑾瑾.
论中国文学艺术"秋"文化的"话语[J]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02,16(S2):37-41.
被引量:3
3
贺雪飞.
超越悲秋──论“悲秋”母题在现代作家笔下的演变[J]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1998,11(2):23-28.
被引量:1
4
周吉本.“悲秋”的解读──古典诗词悲秋现象的一种透视[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03).
被引量:1
5
寇鹏程.中国文学“悲秋”主题探源[J]商邱师专学报,1999(01).
被引量:1
6
邓福舜.中国文学悲秋主题成因论[J]大庆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8(02).
被引量:1
7
熊开发.
论中国古典“悲秋”意识[J]
.新东方,1995,0(2):62-66.
被引量:4
8
花志红.
古典诗词悲秋三境界[J]
.西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12(3):26-28.
被引量:4
9
金东.
《秋声赋》与中国古代悲秋文学[J]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1995,15(1):36-38.
被引量:1
10
王立.
春恨文学表现的本质原因及其与悲秋差异——中国古代春恨主题再论[J]
.聊城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3):92-98.
被引量:5
共引文献
7
1
刘培玉,刘俊超.
论中国文学的“悲秋”主题[J]
.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7(2):50-53.
被引量:5
2
马晶晶,卢亚明.
从秋景诗词谈毛泽东的艺术创造力[J]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2007(10):128-128.
被引量:1
3
李政昕.
憾秋声都是梧桐——浅析宋词中的梧桐意象[J]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6):94-95.
4
陈全.
秋与愁——从语言学角度看“愁”的文化含义[J]
.文学教育(中),2011(8):89-90.
被引量:1
5
钱战丽.
无形的欷声,有色的歉意——《秋声赋》教学设计[J]
.新语文学习(中学教学),2012(5):56-58.
6
杨琦.
浅析古代文人的悲秋情怀[J]
.语文建设,2012,0(07X):30-32.
7
牛凤琴.
课本的悲秋景观[J]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9,0(21):47-48.
同被引文献
17
1
杨伟平.
刘禹锡《秋词》文化底蕴初探[J]
.青海师专学报,2005(S1):113-113.
被引量:2
2
王淑萍,贺月娟.
清新明亮的秋景图 健康积极的人生观——《我的十一月来客》与《秋词二首》之阐释和比较[J]
.时代文学,2008(4):139-139.
被引量:1
3
錢锺书.
读《拉奥孔》[J]
.文学评论,1962(5):59-67.
被引量:16
4
尚永亮.
悲秋意识初探[J]
.陕西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17(4):31-38.
被引量:16
5
姜志军.
景随情转 标新志高——刘禹锡《秋词》二首赏析[J]
.语文月刊,1998,0(4):14-14.
被引量:1
6
陈葵阳.
谈《秋颂》的意象功能与生态背景[J]
.山东外语教学,2005,26(2):79-82.
被引量:5
7
艾初玲.
怀秋独悲此,平生何谓平——略论庾信对宋玉“悲秋”情结的继承和发展[J]
.船山学刊,2006(3):115-117.
被引量:1
8
朱碧莲.宋玉辞赋译解[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
被引量:10
9
史荣丽,刘杰.
中西方咏秋诗意象比较[J]
.世界文学评论(长江文艺出版社),2009(1):237-239.
被引量:8
10
黄忠利.
一曲《秋词》显名士风采——《秋词》赏析[J]
.现代语文(中旬.教学研究),2009(6):114-115.
被引量:3
引证文献
2
1
刘瑶,宁梅.
《秋词》与《秋颂》的比较与阐释[J]
.青年文学家,2019,0(20):90-92.
2
徐梅.
宋玉《九辩》的悲秋情结[J]
.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6,36(1):53-56.
1
范亚荣.
秋日撷英——浅谈古典诗歌颂秋、悲秋韵抒怀方式[J]
.动动画世界(教育技术研究),2012(8):276-276.
被引量:1
2
张庆丰.
中国文人的悲秋情结[J]
.文教资料,2009(5):4-5.
3
薛海霞.
中国古典诗歌的悲秋情结[J]
.中学生阅读(中考版),2009(2):50-51.
4
曹春茹.
中国古代诗歌中的女性悲秋情结[J]
.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06(10):91-95.
被引量:1
5
徐晓楠.
古代文人“悲秋”文化意识的嬗变[J]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5):148-149.
6
田娣.
中国古代文人的悲秋情结[J]
.文学教育,2012(20):24-24.
7
张柯.
从文学作品看中国古代文人的悲秋情结[J]
.作家,2015,0(2X):193-194.
8
冯旖旎.
浅谈宋词中的悲秋植物[J]
.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11):20-20.
9
薛海霞.
中国古典诗词中的伤春情结[J]
.中学生阅读(中考版),2009(4):26-27.
10
徐梅.
宋玉《九辩》的悲秋情结[J]
.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6,36(1):53-56.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10年 第8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