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网络恶搞:“狂欢”背后的后现代陷阱 被引量:5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网络恶搞文化的审美特征和文艺理论家巴赫金对中世纪狂欢节的论述存在着有趣的类似,但是不加思辨的简单类比往往会遮蔽本体和喻体间的本质不同。一方面,要以当代中国的历史语境和媒介环境为背景来理解网络恶搞文化;一方面需要抓住巴赫金笔下的狂欢节精神的本质——"永恒辩证"。恶搞文化在本质上不同于狂欢节精神,而更接近后现代文化。值得警惕的是,"恶搞"从反抗滑入娱乐的深渊,使得原本的革新力量消解殆尽。
作者 李鹏飞
出处 《东南传播》 2011年第1期54-56,共3页 Southeast Communication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8

二级参考文献21

  • 1马克·波斯特 范静华.第二媒介时代[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48. 被引量:64
  • 2[苏联]巴赫金.拉伯雷研究[M].李兆林,夏忠宪,等,译.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6. 被引量:3
  • 3[苏联]Ⅱ.H.梅德维杰夫.文艺学中的形式主义方法[C]∥[苏联]巴赫金.周边集.李辉凡,张杰,华旭,等,译.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 被引量:1
  • 4[澳大利亚]约翰·多克.后现代主义与大众文化--文化史[M].吴松江,张天飞,译.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1. 被引量:1
  • 5凌建侯,木月.狂欢理论是"理论催生"的吗?[N].社会科学报,2004-09-23. 被引量:1
  • 6[英]汉斯·罗伯特·耀斯.审美经验与文学解释学[M].顾建光,顾静宇,张乐天,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 被引量:1
  • 7[荷兰]约翰·赫伊津哈.游戏的人[M].舒炜,等,译.北京:中国美术出版社,1996. 被引量:5
  • 8巴赫金.拉伯雷研究[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 被引量:87
  • 9大卫·阿什德.传播生态学—控制的文化范式[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 被引量:1
  • 10哈贝马斯.作为意识形态的科学与技术[M].上海:学林出版社,1999.. 被引量:3

共引文献182

同被引文献25

引证文献5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