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主观违法要素之批判对我国犯罪认定的启示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我国刑法在判断行为的社会危害性时没有完全坚持客观主义原则,根本原因是我国的社会危害性理论中融入了主观要素,把社会危害性的概念和行为的概念相混淆。我们在认定犯罪过程中,首先要从客观上考虑行为有无社会危害性,如果有社会危害性,再通过对主观要素的有无及类型的认定来判断犯罪构成的与否以及犯罪的类型。如果无社会危害性则直接排出为犯罪。
作者 张飞飞
机构地区 中国海洋大学
出处 《商情》 2010年第32期164-165,共2页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7

  • 1[日]曾根威彦著.刑法学基础[M].黎宏译.法律出版社,2005,9-11 被引量:2
  • 2张明楷.外国刑法纲要(第二版)[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134-150. 被引量:1
  • 3黎宏著..刑法总论问题思考[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590.
  • 4前田雅英.刑法各论讲义3版[M].东京大学出版会,1999.95-P96. 被引量:1
  • 5[日]大塚仁著,冯军译.刑法概说各论[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572. 被引量:1
  • 6赵秉志主编..刑法新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908.
  • 7高明暄,马克昌.刑法学(上编)[M].中国法制出版社. 被引量:1

共引文献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