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判断行为的社会危害性时不应考虑主观要素 被引量:46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将主观要素列入行为社会危害性的判断基础,是导致社会危害性概念受到学者们诟病的主要原因。从德、日等国的情况来看,主观违法要素已经受到猛烈批判。在我国刑法学中,将主观要素作为行为的社会危害性的判断基础,不仅背离了我国刑法所坚持的客观主义刑法观,还导致了刑法理论上的混乱。
作者 黎宏
机构地区 清华大学法学院
出处 《法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99-107,共9页 Studies in Law and Business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8

  • 1樊文.罪刑法定与社会危害性的冲突——兼析新刑法第13条关于犯罪的概念[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1998,20(1):26-28. 被引量:126
  • 2苏惠渔主编..刑法学[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963.
  • 3王作富..刑法分则实务研究[M],2001.
  • 4周道鸾,张军主编,马东等撰稿..刑法罪名精释 对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罪名司法解释的理解和适用[M].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1998:1129.
  • 5王作富著..刑法 第5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568.
  • 6陈兴良著..陈兴良刑法学教科书 规范刑法学[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789.
  • 7马克昌..刑法学[M],2003.
  • 8高铭暄,马克昌主编,司法部法学教材编辑部编审..刑法学[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1999:564.

共引文献125

同被引文献571

引证文献46

二级引证文献33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