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知识共享型教师组织文化探微
被引量: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在影响教师组织知识共享的诸多因素中,教师组织文化在促进组织内知识共享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构建知识共享型教师组织文化成为促进教师组织及教师个体发展的重要途径。建设互动的物理环境;构建知识共享的制度;培育知识共享的价值观是构建有效的知识共享型教师组织文化的关键。
作者
周洋
魏笑梅
机构地区
江苏省宿迁学院
出处
《中国成人教育》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1期32-34,共3页
China Adult Education
关键词
知识共享
教师组织
文化
分类号
G451 [文化科学—教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1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29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11
参考文献
1
1
黄希庭.心理学导论[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29
1
朱光明.
范梅南现象学教育学思想探析[J]
.比较教育研究,2005,26(4):15-20.
被引量:37
2
李树英.
教育现象学:一门新型的教育学——访教育现象学国际大师马克斯·范梅南教授[J]
.开放教育研究,2005,11(3):4-7.
被引量:102
3
邓志伟.
知识分享与教师专业发展[J]
.教育科学,2006,22(4):47-50.
被引量:30
4
金胜勇,刘雁.
论知识共享的价值观[J]
.中国图书馆学报,2008,34(3):17-20.
被引量:8
5
罗婷,何会涛,彭纪生.
认知、情感信任对不同知识共享行为的影响研究[J]
.科技管理研究,2009,29(12):381-383.
被引量:12
6
刘雪飞,骆徽.
社会资本与教师专业共同体知识共享[J]
.中国高教研究,2012(3):59-63.
被引量:12
7
李金阳.
社会交换理论视角下虚拟社区知识共享行为研究[J]
.情报科学,2013,31(4):119-123.
被引量:95
8
牛利华.
教师专业共同体的实践焦虑与现实出路[J]
.外国教育研究,2013,40(7):59-65.
被引量:25
9
石艳.
在知识共享网络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J]
.教育发展研究,2013,33(20):74-79.
被引量:22
10
李圭泉,席酉民,刘海鑫.
变革型领导对知识共享的影响机制研究[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4,35(9):48-58.
被引量:17
引证文献
2
1
刘雨.
教师知识共享机制及实现策略——基于社会交换理论视角[J]
.当代教育科学,2021(8):28-34.
被引量:11
2
张立平,成澳缘,田晶晶.
特殊教育教师的知识分享体验——现象学教育学的视角[J]
.教育与教学研究,2023,37(8):45-57.
二级引证文献
11
1
范伊璠,范永茂.
社会交换理论视阈下的人工智能和服务业:颠覆还是突破?[J]
.生产力研究,2022(2):122-127.
被引量:1
2
邢金明,王文龙,崔佳琦.
职业化进程中CBA裁判员和球员关系的理想样态、现实困境与建构路径[J]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22,56(5):93-100.
被引量:4
3
温婉华.
基于分享理念的新时代大中小学美育一体化研究与思考[J]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21(4):80-86.
4
陈建云.
高中历史学科中的党史教育初探[J]
.江苏教育,2022(67):50-52.
被引量:1
5
韩利泽.
社会交换理论视角下教师知识共享的实施路径[J]
.科教文汇,2023(10):20-23.
6
张立平,成澳缘,田晶晶.
特殊教育教师的知识分享体验——现象学教育学的视角[J]
.教育与教学研究,2023,37(8):45-57.
7
孔思鉴.
如何发挥独立董事的真实作用——基于社会交换理论[J]
.商业观察,2024,10(6):98-102.
8
张铭凯,王瑞雪.
智能时代的教师知识共享:价值解析、阻滞剖析与进路探析[J]
.电化教育研究,2024,45(5):13-19.
被引量:2
9
夏玮.
幼儿教师学习共同体建构的困境及优化策略[J]
.教育观察,2024,13(3):63-65.
被引量:1
10
魏晓宇,苏娜.
中小学教师知识共享:价值、困境与进路[J]
.教师教育研究,2024,36(5):108-113.
1
张建设.
从《学记》看教师专业化[J]
.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8(4):72-74.
2
齐俊峰.
地方高校教师教学评价体系的探讨[J]
.福建质量管理,2016,0(7):26-27.
3
李昭先.
谈促进个体发展与集体相长的“论坛式”教师队伍建设模式[J]
.当代教育论坛(教学版),2010(11):18-19.
4
杨晓英.
教师文化反思[J]
.涪陵师范学院学报,2006,22(1):147-149.
被引量:1
5
赵芹.
学校管理新理念下的教师个体发展[J]
.大观周刊,2012(48):241-241.
6
范黎辉.
在实施发展性教师评价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
.科技信息,2007(25):32-32.
7
曾庆桂.
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研究[J]
.当代教育论坛(校长教育研究),2008(4):83-84.
被引量:1
8
廖朝安.
教学中独特的思维模式[J]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下旬),2012(7):46-48.
9
顾建华.
城乡结合部小学教师素养的现状调查和分析研究[J]
.新教育(海南),2014(18):20-21.
10
凤文剑.
发展性教师评价的基本内涵与特征[J]
.都市家教(下半月),2010(10):98-98.
中国成人教育
2010年 第2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