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小学生的抑郁症状及与教师评价、同伴关系的相关性
被引量:9
出处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847-848,共2页
Chinese Mental Health Journal
参考文献8
1 阳德华.初中生抑郁情绪与学校因素的相关性研究[J]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2,10(1):33-35. 被引量:7
2 舒明跃,王晋涛,刘仁刚,胡纪泽,杨彤,刘慕兰,王卫,王光晨,王鉴.初一学生抑郁情绪影响因素调查[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6,20(7):451-454. 被引量:14
3 郭兰婷,张志群.中学生抑郁情绪与童年经历、家庭和学校因素分析[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3,17(7):458-461. 被引量:54
4 王极盛,丁新华.中学生抑郁与其相关影响因素的综合研究[J] .中国学校卫生,2003,24(4):336-338. 被引量:48
5 Kalat JM.Introduction to Psychology[M].8th Ed.Belmont:Thomson/Wadworth,2008:182. 被引量:1
6 刘平.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Center for Epidemiological Studies Depression Scale CES-D).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200-202. 被引量:1
7 禹健.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对学生成长的影响.甘肃省基础教育网络教研[OL].(2010-03-11)[2010-07-10].http://gsyx.cersp.com/article/browse/3169269.jspx. 被引量:1
8 莫介星,罗红仪.小学生抑郁状况调查研究[J] .健康心理学杂志,1999,7(3):327-329. 被引量:4
二级参考文献35
1 阳德华,王耘,董奇.初中生的抑郁与焦虑:结构与发展特点[J] .心理发展与教育,2000,16(3):12-17. 被引量:44
2 王极盛,邱炳武,赫尔实.中学生抑郁与焦虑的关系研究[J] .心理科学进展,1998,8(3):63-65. 被引量:20
3 王极盛,邱炳武,赫尔实.中学生抑郁量表的编制及其标准化[J] .社会心理科学,1997,0(3):1-3. 被引量:26
4 王极盛,邱炳武,赫尔实.中学生父母教养方式与心理健康关系[J] .中国健康教育,1998,14(10):16-18. 被引量:33
5 姜乾金,黄丽,卢抗生,娄振山,扬爱如,陈慧,毛宗秀.心理应激:应对的分类与心身健康[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3,7(4):145-147. 被引量:403
6 袁浩龙,刘志中.儿童与少年抑郁症的流行学研究[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4,8(6):280-281. 被引量:8
7 梁家国,朱玉英,王秀英,朱孔香,韩邦海.父母教养方式对子女心理状况影响初探[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5,9(4):176-178. 被引量:72
8 刘贤臣 郭传琴 等.高中生抑郁情绪及其影响因素调查[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1,5(1):24-24. 被引量:17
9 龚耀先.艾森克人格问卷[M].湖南医科大学临床心理学教研室,1983.. 被引量:4
10 Pataki C.Mood disorder and suicide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In:Kaplan and Sadock eds.Comprehensive textbook of psychiatry.7th ed.CD-ROM version.London:Lippincott Williams & Wilkins,1994. 被引量:1
共引文献114
1 刘庆武,肖水源,周少平,贺莉萍,李军,徐慧兰,周亮.超重和肥胖对初中生自尊的影响[J] .中国全科医学,2009,12(3):219-221. 被引量:18
2 陈武英.利用反事实思维原理改善中学生的抑郁情绪[J] .淮海文汇,2011(2):34-36.
3 冯正直,张大均.中学生抑郁症状的流行病学特征研究[J]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5,14(2):103-105. 被引量:115
4 洪鸿.儿童青少年抑郁和相关行为问题的家庭小组辅导[J] .中国临床康复,2005,9(12):145-147. 被引量:5
5 陈云辉,李平,姜晶.初中生逆反心理现象学生精神卫生状况对照分析[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5,26(3):303-304. 被引量:3
6 唐小丽,钱梅,盛萍.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J] .职业与健康,2005,21(9):1367-1368. 被引量:12
7 温廼,郑全全,郑胜圣,钱月新.经修改的《心理健康诊断测验》的初步应用[J]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5,13(3):274-276. 被引量:3
8 冯正直,张大均,汪凤.中学生抑郁症状的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5,13(4):446-448. 被引量:36
9 章秀娟,邵爱银,毛月满.余姚市中学生抑郁症状的流行病学特征[J] .安徽医药,2006,10(3):210-211. 被引量:5
10 刘珺,白乙拉.抑郁理论研究现状及其预防策略[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5(2):61-64. 被引量:4
同被引文献96
1 宋艳,贾存显,周英智.大学生抑郁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进展[J] .心理月刊,2020(18):237-240. 被引量:23
2 彭颂,卢宁.深圳市农民工子女孤独感和抑郁感与父母养育方式研究[J] .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06,22(6):673-676. 被引量:5
3 舒明跃.儿童青少年抑郁症[J] .国外医学(精神病学分册),2004,31(3):129-132. 被引量:14
4 赵希斌.中小学生对教师评价行为知觉构成的研究[J] .教育学报,2005,1(3):35-40. 被引量:8
5 彭晓哲,周晓林.情绪信息与注意偏向[J] .心理科学进展,2005,13(4):488-496. 被引量:119
6 俞爱月,俞玲珍,周丹霞,竺科英,王国松.中学生焦虑、抑郁、自尊水平与学习成绩的相关性研究[J] .山东精神医学,2005,18(4):222-224. 被引量:19
7 王凯,苏林雁.209名8~10岁儿童抑郁症状的调查[J]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6,15(2):159-161. 被引量:13
8 王希华,张哲.学校人际关系与学生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6,14(3):258-260. 被引量:27
9 赵连顺.隐性评价应成为课堂教学的常态评价[J] .教学与管理(小学版),2007(6):3-4. 被引量:10
10 吴明隆.结构方程模型:Amos的操作与应用[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9:212-262. 被引量:60
引证文献9
1 肖晶,王晓宇,白羽,崔丽霞,罗英姿,姚树桥.大学生应激水平与抑郁症状:“最弱连接”因素的调节作用[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2,26(10):791-795. 被引量:3
2 李进.氟西汀与小剂量多虑平配伍治疗激越性抑郁120例观察[J] .陕西医学杂志,2013,42(1):83-84. 被引量:3
3 郑维廉,袁义,郭雨萌,王雨前,彭建国.小学教师成绩取人刻板印象的IAT研究[J] .教育界(高等教育),2013(8):64-66. 被引量:1
4 常宪鲁,王华云,张燕.镇江市城乡小学生抑郁状况调查分析[J]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3,21(9):985-986. 被引量:8
5 姚亦,李云,张莺,张越.应用M-CHAT量表筛查儿童心理行为障碍的结局分析[J]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3,21(9):1004-1006. 被引量:1
6 郑维廉,贾文静,张云秀,张茂英,张姣娣,梁荷蓬.教师隐性评价行为的问卷编制-从小学生感知到的角度[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4,22(10):1507-1510. 被引量:3
7 易俊.儿童青少年抑郁症研究[J] .中外医学研究,2014,12(33):127-128. 被引量:5
8 石军红,常向东.在沪农民工子女安全感与抑郁的相关性[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5,23(10):1562-1566. 被引量:7
9 吴晓琦,朱梦娇,姜心月,陶继华,毛义琼,陶慧.护理专业女大学生抑郁现状调查分析[J] .产业与科技论坛,2021,20(19):93-94.
二级引证文献29
1 李婉妮,闫菊娥,李玺,马晓灵,王芳,邢鑫.小剂量奥氮平对住院患者焦虑失眠缓解作用的临床观察[J] .陕西医学杂志,2014,43(12):1663-1664. 被引量:18
2 杨娟,夏良伟,姚树桥.城乡青少年抑郁症状的人际易感性-应激模型:多时段追踪研究[J]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5,23(1):71-75. 被引量:16
3 张学艳,周文君.盐城市小学生抑郁症状及相关行为研究[J] .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15,32(3):192-194. 被引量:3
4 郑维廉,贾文静,张云秀,张茂英,张姣娣,梁荷蓬.小学教师隐性评价对学生自尊及抑郁症状的影响[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5,23(10):1575-1578. 被引量:2
5 黄颐.我国儿童心理研究现状述评[J] .四川精神卫生,2015,28(5):385-387. 被引量:2
6 刘彩霞,吉红.聚焦解决模式在抑郁症患者家属心理护理中的应用[J] .中国医学创新,2016,13(4):107-110. 被引量:11
7 陈鸿雁,王健.从脾胃论治儿童及青少年抑郁症[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17,32(7):3051-3053. 被引量:7
8 朱慧全,李巧,王丽卿,张荣,王基鸿.海口市中小学生抑郁症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学校卫生,2016,37(9):1345-1347. 被引量:7
9 彭洋洋,曹中平.中学生自我表达问卷的编制[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7,25(5):736-740. 被引量:3
10 杨向群.聚焦解决模式干预抑郁症在患者家属心理护理中的应用价值[J]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7,14(16):2446-2448. 被引量:26
1 杨健,苗硕.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认知功能检测方法的进展[J] .北京医学,2015,37(6):507-508. 被引量:8
2 得了抑郁症怎么办?——是什么导致了抑郁?[J] .东方养生,2009(8):61-61.
3 王伟伟.留守儿童问题行为与同伴关系 人格特征的关系研究[J] .校园心理,2016,14(6):393-395. 被引量:2
4 陈凌红,柯钰婷,邱丽萍,周梓,周慧慧,周文华.大鼠青春期同伴关系对青年期焦虑样和抑郁样行为的影响[J] .宁波大学学报(理工版),2015,28(3):113-116.
5 付国平,曹毅,黄晓斌,杨勇涛.多针微创穿刺治疗重症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探讨[J]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11,28(3):251-252. 被引量:5
6 夏养华,沈建康.脑动静脉畸形的发病机制[J]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2006,14(10):778-780.
7 张妍,刘爱书,武丽杰,张修竹,王风华,陈力.学习障碍儿童行为问题与同伴关系的研究[J]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7,16(5):450-452. 被引量:3
8 李小进,许转正,杨盼勇.多针微创穿刺术治疗慢性硬脑膜下血肿76例临床分析[J] .山西医药杂志(下半月),2008,37(3):230-231.
9 夏经炜,周婷婷,曹丽娟,陈嫣,徐秀.医教结合筛查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研究初探[J]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29):4534-4536. 被引量:7
10 肖伟,孔红兵,王震,汪瑛,汪节,曾永蕾,朱春沁,郭铁.项从刺合氟西汀治疗卒中后抑郁临床研究[J] .中医药临床杂志,2009,21(4):330-331. 被引量: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