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基于人格本位的高职课程建设探析
被引量: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人格本位教育是目前世界各国高职教育发展的方向。通过阐述高职课程建设的人格本位及基于终身学习的思想,分析了高职院校人格本位课程所关注的四种品质以及它的发展历程。同时,提出了人格本位思想对我国高职课程建设的启示。
作者
刘晓倩
机构地区
大连职业技术学院
出处
《辽宁高职学报》
2010年第5期56-57,共2页
Journal of Liaoning Higher Vocational
关键词
人格本位
高职教育
课程建设
课程
分类号
G714 [文化科学—职业技术教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6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28
同被引文献
8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2
参考文献
3
1
涂山峰,郭笑撰.构建和谐心理与心理和谐体系[EB/OL].[2010-01-15].http://finance.sina.com.cn/roll/20070705/23241522030.shtml.
被引量:1
2
黄育云,吴玉宇,潘洪建.
战后世界职教课程改革的走向与我国的抉择[J]
.职教论坛,2004,20(01X):61-64.
被引量:18
3
林清夫.
浅析高职课程设置的优化与创新[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3,19(25):50-52.
被引量:12
二级参考文献
6
1
刘志平.
职高课程设置与对策[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0,16(7):18-19.
被引量:4
2
杨金土.
关于高等职教的特色问题[J]
.职教通讯(常州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0(1):13-15.
被引量:26
3
顾明远.
课程改革的世纪回顾与瞻望[J]
.教育研究,2001,22(7):15-19.
被引量:70
4
王明伦.
高职教育课程设置定位研究[J]
.北京成人教育,2001(8):38-40.
被引量:50
5
徐建俊,张杭明.
关于高职校本课程开发的几个问题[J]
.职业技术教育,2002,23(19):20-22.
被引量:7
6
刘彦文.
论课程的基本特征[J]
.职业技术教育,2002,23(28):47-49.
被引量:18
共引文献
28
1
韩洁.
高职动漫设计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及人才培养探讨[J]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1,27(4):142-143.
被引量:9
2
方恩印.
浅析高职教改中课程结构与创新[J]
.出版与印刷,2012(4):41-44.
被引量:2
3
董跃进.
高职生就业障碍分析与高职教育的就业导向[J]
.天津市财贸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7(3):31-33.
被引量:3
4
孙蔚,俞美玉.
论高职院校专业开发的特点[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23(11):43-45.
被引量:3
5
姚新荣,韩平平.
论高职教育与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衔接[J]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4(6):78-79.
被引量:5
6
尹景玉,齐福荣.
高职院校素质教育研究[J]
.中国高教研究,2005(11):61-62.
被引量:58
7
杨建.
论后工业时代高职教育人才的培养[J]
.大学时代(B版),2006(5):37-38.
8
关宇霞,赵玉英.
学分制下中职柔性课程体系构建的研究[J]
.职教论坛,2006,22(07X):8-10.
被引量:1
9
易磊.
高职高专院校职业素质教育刍议[J]
.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6,6(3):68-70.
被引量:12
10
姬玉明,杨建.
略论后工业时代高职教育人才的培养[J]
.江苏海洋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4(4):94-95.
同被引文献
8
1
王前新,严权.
高职人格本位课程研究[J]
.教育与职业,2007(26):16-18.
被引量:6
2
廖洪清.
高职高专“能力人格本位”教育理念初探[J]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9,25(4):24-27.
被引量:5
3
王栋.
高职大学生自我教育指导的心理学策略[J]
.教育与职业,2010(3):84-85.
被引量:5
4
孙晓玲,郑宏.
高职“人格本位”教育的“职业人文”路径初探[J]
.职教论坛,2010,26(4):30-32.
被引量:15
5
刘凤云.
“人本主义”视角下的高职课程改革[J]
.教育与职业,2010(8):118-120.
被引量:15
6
张守兴.
从“能力本位”到“人本本位”——关于高职教育内涵的分析[J]
.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4,23(1):53-55.
被引量:10
7
董奇.
人格本位:高职课程发展的突破与超越[J]
.教育发展研究,2014,34(11):46-51.
被引量:7
8
周明星.
论职业教育的出发点问题——兼评职业教育的三种基本理念[J]
.职业技术教育,2003,24(25):8-11.
被引量:37
引证文献
2
1
刘莹.
提升高职学生自育能力,完善人格本位课程模式[J]
.大家,2011(24):221-222.
被引量:1
2
刘晓梅.
“人格本位”视阈下对西藏高职课程理念的思考[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32(B03):95-98.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2
1
温东新.
以人格本位理念为核心的计算机公共课教学培养模式研究[J]
.教育教学论坛,2014(50):244-245.
被引量:1
2
刘浩芝.
21世纪的职业教育:从能力本位走向人格本位[J]
.西部素质教育,2019,5(19):202-203.
1
王前新,严权.
高职人格本位课程研究[J]
.教育与职业,2007(26):16-18.
被引量:6
2
李海燕.
关于职业能力本位课程体系的构建[J]
.职教论坛,2012,28(14):42-43.
被引量:23
3
张海英,刘兴燕,胡雪芬,齐莉,李建慧.
高职高专生物化学教学中人格本位教育的实践与探索[J]
.中华少年,2017(4):186-187.
4
宋菲菲.
谈创新教学是职业教育中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关键[J]
.中国科技信息,2009(20):234-235.
5
欧阳河,饶异伦.
构建职业素质教学模式的研究[J]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9,28(2):103-108.
被引量:18
6
王前新,严权.
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建设研究[J]
.教育探索,2008(1):25-26.
被引量:7
7
陈恩润.
论高职教育中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J]
.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11(1):57-58.
被引量:5
8
齐莉,刘兴燕,李建慧.
高职高专解剖学教学中人格本位教育的实践与探索[J]
.赤子,2016(19).
9
李彩丽,吴纪生.
高职“能力本位”课程开发模式的比较研究[J]
.职教论坛,2009,25(S1):214-216.
被引量:1
10
熊淑平.
高职院校本位课程的发展与建设[J]
.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3,22(6):7-9.
辽宁高职学报
2010年 第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