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教学型师范院校教师评价实施方略探讨
被引量: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科学、完善、合理的教师评价制度,能调动教师的工作热情,激发教师的创造性。对于教学型师范院校而言,如何根据自身办学定位及今后发展需要,构建科学合理、客观公正的教师评价机制,是人事分配制度改革中一项需要高度重视的问题。
作者
汤劲
罗兵
机构地区
衡阳师范学院新闻与传播系
出处
《当代教育论坛(管理版)》
2010年第5期12-14,共3页
forum on contemporary education
基金
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教学型师范院校教师评价体系创新研究与实践" (课题批准号:FIB080610) 的成果之一
关键词
教学型师范院校
教师评价
分类号
G655.1 [文化科学—教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4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44
同被引文献
8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8
参考文献
3
1
董培健.
对现行教师评价体系的几点思考[J]
.沈阳大学学报,2003,15(2):92-93.
被引量:23
2
方晓敏.
推动发展性教师评价制度 促进高校教师健康发展[J]
.前沿,2007(11):63-65.
被引量:3
3
周新发,宗琴珍.
高校现行教师评价工作中的弊端及对策[J]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4(2):97-99.
被引量:22
二级参考文献
14
1
董培健.
对现行教师评价体系的几点思考[J]
.沈阳大学学报,2003,15(2):92-93.
被引量:23
2
张祥明.
一种新的教师评价观:发展性教师评价[J]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1(1):22-25.
被引量:21
3
危力军.
改革教师评价制度 建立发展性教师评价体系[J]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6(4):58-62.
被引量:13
4
朱志良.
如何建立符合中国高校特点的教师评价体系[J]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6(11):58-64.
被引量:14
5
戴维,杜立文,高书国,武士勋.
奖惩性与发展性高校教师评价方法的比较研究[J]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5(4):60-62.
被引量:3
6
刘尧.教师业务水平的量化考核研究[J].高等教育问题研究,1998,(2).
被引量:8
7
[1]王斌华.发展性教师评价制度[Z].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被引量:1
8
焦佩婵.
关于实施发展性教师评价制度的思考[J]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1999(11):7-8.
被引量:18
9
杜雪兴.
发展性教师评价——教育评价的新举措[J]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03,20(4):45-49.
被引量:11
10
李家成.
论教育活动中他人评价与自我评价的结合[J]
.教育评论,1999(1):36-38.
被引量:18
共引文献
44
1
宋巍.
浅析高校青年教师发展性评价[J]
.今日科苑,2008(16):248-249.
被引量:1
2
徐绍莉,生云龙,杨长青,田静.
高校教师评价体系的影响因素及构建原则[J]
.中国高校师资研究,2008(4):17-20.
被引量:17
3
刘志红.
发展性教师评价体系促进教师发展[J]
.沧桑,2007,0(4):203-204.
4
周新发,宗琴珍.
高校现行教师评价工作中的弊端及对策[J]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4(2):97-99.
被引量:22
5
张春华,李忠祥.
对教师评价研究的几点思考[J]
.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6,10(6):15-19.
被引量:3
6
万有林.
多元评价观视野下的高校教师评价[J]
.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6,10(6):20-23.
被引量:5
7
兰文富,李侠.
现行高校教师评价机制中存在问题的探析[J]
.现代企业教育,2007(06X):142-143.
被引量:2
8
朱爱华,徐国权.
对高职院校教师评价理念的初探[J]
.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07,24(3):95-98.
被引量:5
9
于睿,周瑛.
高校教师评价体系问题透析[J]
.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2007(8):85-87.
被引量:3
10
徐国权,朱爱华.
高职院校教师评价理念初探[J]
.职业教育研究,2007(9):14-15.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8
1
陶西平.教育评价词典[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被引量:8
2
13-14Preliminary teacher evaluation report [EB/ OL]. (2014 -11 -15) [2014 -12 -6]http:l/www.nj.gov/edueationl AchieveNJ/resourees/13-14preliminaryteaeherevalreport.pdf.
被引量:1
3
New jersey teacher pilot evaluation year2 final report [EB/OL]. (2014 -01 - 16) [2015 -02 -09].https://eesp.rutgers.edu/sites/ default/files/R U-GSETEA CHEREV ALREPO RT2014.pdf.
被引量:1
4
Teacher Evaluation Scoring Guide[EB/OL]. (2015-02- 01) [2015 -02 -09]http://www.nj.gov/education/AchieveNJ/resources/ TeacherEvaluationScoringGuide.pdf.
被引量:1
5
13-14Final teacher evaluation report [EB/OL].(2015- 06 - 1) [2015 -6 -4]http://www.nj.gov/edueation/AchieveNJ/resources/ 201314AchieveNJImplementationReport.pdf.
被引量:1
6
熊炜,阳迅.
对我国发展性教师评价体系的探讨[J]
.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2009(5):26-27.
被引量:8
7
范华凤,杨庆玲.
发达国家高校教师教学评价模式探析[J]
.世界教育信息,2010,23(2):46-48.
被引量:9
8
李雁冰.
论教育评价专业化[J]
.教育研究,2013,34(10):121-126.
被引量:70
引证文献
2
1
何婷.
对高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的认识与思考[J]
.中国校外教育,2011(6):52-52.
被引量:7
2
蔡敏,周雪.
美国教师评价改革新实践及其启示--以新泽西州为例[J]
.当代教育论坛,2015(4):39-45.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8
1
王强.
高校教师教学评价体系的现存问题及对策探究[J]
.中国电力教育,2012(5):37-38.
被引量:10
2
邵珠建,李春鸣,葛正龙,周万津,张祥瑛,王良永,吴文君.
浅谈高等学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J]
.青年与社会,2013(10):164-165.
被引量:2
3
于春荣,李垚垚.
高校教师课堂教学评价正负效益的比较分析[J]
.商,2013(20):357-357.
被引量:2
4
丁军,黄霞,陈松.
地方工科院校教学双元评教体系研究[J]
.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4(4):47-49.
5
张卿.
高职院校教师教学评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J]
.现代企业教育,2014,0(24):233-234.
6
江立宇.
高校教学评价体系的研究[J]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4,27(11):3-4.
7
刘成若.
美国教师评价改革对我国教师评价发展的启示[J]
.人间,2015,0(36):134-135.
8
朱红萍,李润求,赵延明.
对高校教师课堂教学评价的探讨[J]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9(12):27-30.
被引量:6
1
邹淑霞.
浅谈师范院校教师的师德建设[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2,15(2):118-120.
2
祝鸿平.
加强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和教学研究 提高师范院校教师教育教学水平[J]
.师资培训研究,1999(2):32-33.
被引量:1
3
蒋晓虹.
师范院校要主动实现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对接[J]
.教育发展研究,2006,26(24):83-87.
被引量:5
4
赵海霞.
关于“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方略探讨[J]
.考试周刊,2014(24):158-159.
5
杨晓冬.
因材施教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方略探讨[J]
.全国商情,2009(21):101-103.
被引量:1
6
张永华.
师范院校教师在基础课程改革中的作用[J]
.科教文汇,2008(25):18-18.
7
王淑萍.
师范生教育科研兴趣激发的研究[J]
.教书育人(校长参考),2001(12):2-4.
8
杨富英,胡卫东.
师范生教师职业技能培养中的问题及对策[J]
.中国成人教育,2008(20):137-138.
被引量:22
9
江佑霖,贺祖斌.
转变教育观念 深化教学改革 提高教学质量[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34(S1):5-11.
被引量:3
10
宋义霞.
大学生厌学问题成因及应对方略探讨[J]
.理论导刊,2011(8):86-88.
被引量:17
当代教育论坛(管理版)
2010年 第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