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多重视野中的镜像——国内德里达文学批评思想研究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国内德里达文学批评思想研究大致是从中西比较诗学、社会历史背景和理论渊源等三个方面进行的。德里达文学理论批评思想在中国的接受状况,其实是一个被重新建构的过程。
作者
王兴文
机构地区
宁夏师范学院人文学院
出处
《宁夏师范学院学报》
2009年第5期108-112,共5页
Journal of Ningxia Normal University
关键词
德里达
文学理论批评
研究
分类号
I207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52
参考文献
16
共引文献
52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16
1
高亚春.
论德里达解构理论的生成背景[J]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4(4):13-16.
被引量:2
2
倪梁康.
直观的原则,还是在场的形而上学?——德里达《声音与现象》中的现象学诠释与解构问题导论[J]
.浙江学刊,2004(2):54-73.
被引量:10
3
杨乃乔,卢可佳.
所指与能指的序列关系:在索绪尔与德里达之间──论在场形而上学及本体论的终极意义[J]
.人文杂志,2003(4):94-102.
被引量:3
4
李嘉娜.
《周易》:观照解构主义[J]
.中国比较文学,2003(2):105-115.
被引量:1
5
索金梅.
德里达诗学与中国传统诗学之比较[J]
.河北学刊,2002,22(6):45-48.
被引量:1
6
方向红.
误置中的意外——论德里达解构胡塞尔符号理论之得失[J]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2001,38(5):31-37.
被引量:2
7
邓绍秋.
诗化哲学与诗化宗教——德里达和禅宗美学思想[J]
.外国文学研究,2000,22(1):54-58.
被引量:4
8
曾艳兵.
解构主义与中国的“解构”意识[J]
.中国比较文学,1997(3):26-38.
被引量:4
9
王岳川.
后现代文化艺术话语转型与写作定位[J]
.当代作家评论,1993(4):25-34.
被引量:7
10
陈晓明.
解构的界限[J]
.外国文学评论,1992(1):98-105.
被引量:4
二级参考文献
52
1
倪梁康.
超越笛卡尔──试论胡塞尔对意识之“共现”结构的揭示及其潜在作用[J]
.江苏社会科学,1998(2):70-77.
被引量:2
2
钱捷.
“Vouloir-dire”:创意还是误读?──谈德里达对胡塞尔指号现象学思考的解读[J]
.哲学研究,1998(2):67-74.
被引量:7
3
关于“2003年《世界哲学》论坛”延期的通知[J]
.世界哲学,2003(4).
被引量:1
4
[1]倪梁康. 胡塞尔选集(下)[C]. 上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7.
被引量:1
5
[2]德里达(著),杜小真(译). 声音与现象[M].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01.
被引量:1
6
[3]包亚明. 德里达的访谈录:一种疯狂守护着思想[M].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7.
被引量:1
7
[4]MHeidegger. Being and Time[M]. Basil Blackwell, 1962.
被引量:1
8
[5]黄颂杰.二十世纪哲学家经典文本*欧洲大陆哲学卷[M]. 上海: 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
被引量:1
9
[6]德里达(著),汪堂家(译).论文字学[M]. 上海: 上海译文出版社, 1999.
被引量:1
10
倪梁康.
现象学如何理解符号与含义?(一)[J]
.现代哲学,2003(3):93-98.
被引量:5
共引文献
52
1
张宇杰.
《声音与现象》中的“在场”问题[J]
.中国现象学与哲学评论,2019(2):365-386.
2
张琳.
“忠实作为翻译原则”的现象学双重观视[J]
.中国现象学与哲学评论,2019,0(1):314-336.
3
江溶.
危机·转折·建构——读《超学科比较文学研究》[J]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27(2):111-113.
4
吴学琴.
解构解释学视域中的马克思——德里达的解读方法评析[J]
.马克思主义研究,2006(4):94-99.
被引量:1
5
张婷婷.
文艺学本体论的建构与解构[J]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6(4):123-130.
被引量:5
6
蔡祥元.
从“内心独白”看德里达对胡塞尔思想的解构——兼与倪梁康先生商榷[J]
.浙江学刊,2006(6):103-113.
被引量:1
7
张晓明.
巴特文论在中国的接受研究[J]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2007,44(1):125-136.
被引量:2
8
蒋跃.
解构主义的翻译观与语言的模糊性[J]
.外语教学,2007,28(2):83-86.
被引量:28
9
陈秀兰.
结构主义与解构主义语言观的对比分析[J]
.怀化学院学报,2007,26(7):89-91.
被引量:3
10
傅千里.
十年来禅宗美学研究综述[J]
.云梦学刊,2009,30(1):33-37.
被引量:5
1
张春歌.
多重视野观照下的底层叙事[J]
.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3):66-67.
2
姜峰.
审美·民族·现代——沈从文创作中的审美主义与现代性问题[J]
.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5,19(1):37-41.
被引量:1
3
姜峰.
沈从文创作中的审美主义与现代性问题[J]
.学术探索,2004(6):107-110.
被引量:4
4
吕新明.
多重视野颤变中的《断章》[J]
.金融教育研究,2006,20(S1):152-153.
5
洪军.
多重视野中的白求恩[J]
.文艺理论与批评,2003(6):125-128.
6
王志平.
多重视野下的《楚辞》研究──读《楚辞与上古历史文化研究》有感[J]
.东岳论丛,2000,21(3):142-143.
7
冯妮.
先锋·历史·现实——多重视野下的苏童小说研究[J]
.当代文坛,2014(4):31-36.
被引量:1
8
板俊荣.
多重视野下“五大宫调”的称谓解读[J]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36(3):355-360.
9
叶舒宪.
文学人类学:探寻文化表述的多重视野[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32(1):166-171.
被引量:5
10
许燕转.
论《当代诗坛》之于“汉语新诗”的视野建构[J]
.华文文学,2014(3):77-82.
被引量:1
宁夏师范学院学报
2009年 第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