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271-272,共2页
Social Science Front
参考文献27
-
1谭春健,赵刚.“NP+了”的解释及教学策略[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05,3(1):16-20. 被引量:3
-
2高顺全.从语法化的角度看语言点的安排——以“了”为例[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6(5):60-66. 被引量:35
-
3刘坚等编..近代汉语虚词研究[M].北京:语文出版社,1992:348.
-
4王光全,柳英绿.同命题“了”字句[J].汉语学习,2006(3):25-30. 被引量:12
-
5邢福义.说“NP了”句式[J].语文研究,1984(3):21-26. 被引量:105
-
6金立鑫.现代汉语"了"研究中"语义第一动力"的局限[J].汉语学习,1999(5):1-5. 被引量:17
-
7胡明扬.汉语和英语的完成态[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5(1):25-38. 被引量:20
-
8燕燕.“了_2”类析[J].汉语学习,2002(3):44-46. 被引量:3
-
9陈前瑞.句尾“了”将来时间用法的发展[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5(1):66-73. 被引量:52
-
10武果,吕文华.“了2”句句型场试析[J].世界汉语教学,1998,12(2):14-22. 被引量:11
二级参考文献62
-
1董秀芳.“X说”的词汇化[J].语言科学,2003,2(2):46-57. 被引量:203
-
2The Acquisition of“了·le”in L2 Chinese[J].世界汉语教学,1999,13(1):57-64. 被引量:17
-
3文旭.国外认知语言学研究综观[J].外国语,1999,22(1):35-41. 被引量:189
-
4沈家煊.实词虚化的机制──《演化而来的语法》评介[J].当代语言学,1998(3):41-46. 被引量:496
-
5金立鑫.现代汉语"了"研究中"语义第一动力"的局限[J].汉语学习,1999(5):1-5. 被引量:17
-
6蒋绍愚.近十年间近代汉语研究的回顾与前瞻[J].古汉语研究,1998(4):37-44. 被引量:34
-
7金立鑫.试论“了”的时体特征[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8(1):105-120. 被引量:102
-
8张济卿.论现代汉语的时制与体结构(上)[J].语文研究,1998(3):18-26. 被引量:54
-
9沈家煊.语用·认知·言外义[J].外语与外语教学,1997(4):8-10. 被引量:36
-
10戴耀晶.《现代汉语时体系统研究》出版[J].汉语学习,1997(2):55-55. 被引量:6
共引文献620
-
1干薇,陈振宇.再论“险些、差(一)点”等仅差语的否定式[J].语言研究集刊,2022(1):21-52.
-
2范晓蕾.浅析单双“了”句的语义对立——兼谈“了_(2)”时体功能的划分[J].语言研究集刊,2020(2):239-262. 被引量:1
-
3梁银峰.关于上古汉语语气词“也”动态用法的例证辨析——附论语气词“也”动态用法的衍生途径[J].语言研究集刊,2020(2):194-211.
-
4王越.沈阳方言“能”的性质和用法的多样性[J].语言研究集刊,2019,0(2):216-231.
-
5程铭.现代汉语助词“了”的功能视角研究[J].西藏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44(6):121-127.
-
6杜家俊.英语的完成式与汉语的“了”对比研究[J].现代英语,2020(7):88-90.
-
7宗守云.积极反叙实动词与消极反叙实动词——以“当”为例[J].世界汉语教学,2021,35(3):323-334. 被引量:6
-
8黄鹏.语法化与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综述[J].参花(下),2020,0(1):106-107.
-
9刘正光,施卓廷,张紫烟.识解、时间维度与“了”的时体情三位一体[J].外国语,2023,46(6):45-56.
-
10刘存伟.现代汉语倚变句的概念化基础及其句法影响[J].外国语,2019,42(6):39-50. 被引量:2
同被引文献69
-
1崔立斌.韩国学生对“了”的误用及其原因[J].语言文字应用,2005(S1):21-23. 被引量:7
-
2杨德峰.“动+趋+了”和“动+了+趋”补议[J].中国语文,2001(4):329-334. 被引量:10
-
3卢福波.重新解读汉语助词“了”[J].南开语言学刊,2002(1):109-118. 被引量:13
-
4郭小武.“了、呢、的”变韵说——兼论语气助词、叹词、象声词的强弱两套发音类型[J].中国语文,2000(4):349-362. 被引量:33
-
5李晓琪.汉语“了”字教学研究[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31(4):110-115. 被引量:16
-
6程伟民.对外汉语教学中“了”(le)的语法项目及其等级切分[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14(1):76-84. 被引量:4
-
7武果,吕文华.“了2”句句型场试析[J].世界汉语教学,1998,12(2):14-22. 被引量:11
-
8权奇英.朝鲜语过去时词尾与汉语助词“了”的比较[J].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4,17(2):79-83. 被引量:2
-
9金立鑫.现代汉语"了"研究中"语义第一动力"的局限[J].汉语学习,1999(5):1-5. 被引量:17
-
10金立鑫.试论“了”的时体特征[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8(1):105-120. 被引量:102
-
1陈楚芬(SASARUX,PETCHERDCHOO).词尾“了”的语用特征探析[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05,3(5):67-69. 被引量:1
-
2刘勋宁.现代汉语句尾“了”的语法意义及其与词尾“了”的联系[J].世界汉语教学,1990,4(2):80-87. 被引量:86
-
3赵新燕.“未来时V了”的语法位置──兼谈词尾“了”的误用[J].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3):96-101.
-
4戚晓杰.谈汉语的完成体及其表现形式[J].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1995(3):87-91. 被引量:3
-
5杨云.词尾“了”和语尾“了”──“了”字研究系列之一[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1995(1):28-31. 被引量:1
-
6柯理思.北方官话里表示可能的动词词尾“了”[J].中国语文,1995(4):267-278. 被引量:34
-
7金立鑫.词尾“了”的时体意义及其句法条件[J].世界汉语教学,2002,16(1):34-43. 被引量:64
-
8钟梫.什么时候不用词尾“了”?——教学笔记[J].中国语文,1965(4):315-315. 被引量:4
-
9金昌吉,张小荫.现代汉语时体研究述评[J].汉语学习,1998(4):33-39. 被引量:22
-
10彭华.“X得很”中“得”已经不是词尾了[J].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2016(8):130-1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