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困境与出路:我国诉前调解制度改革论析
被引量:
12
On Difficult Circumstances & Ways Out:Analysis About Problem Of Coordination System In China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我国现行诉前调解制度在事实调查、诉讼成本、案件范围、法院权威性、调解人员素质、弱势当事人处境以及调解与诉讼关系等方面存在困境,其出路是分离诉前调解制度、赋予当事人程序处分权、提高调解结果的执行效率、明确诉前调解的案件适用范围以及改进调解人员的组成等。
作者
赵远
机构地区
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
出处
《法学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07-110,共4页
Law Science Magazine
关键词
民事诉讼
调解制度
诉前调解
诉中调解
分类号
D925.14 [政治法律—诉讼法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98
参考文献
11
共引文献
122
同被引文献
78
引证文献
12
二级引证文献
20
参考文献
11
1
陈弘毅.
调解、诉讼与公正——对现代自由社会和儒家传统的反思[J]
.现代法学,2001,23(3):3-14.
被引量:71
2
汤维健.《两大法系民事诉讼制度比较研究》,载陈光中,江伟主编.《诉讼法论丛》(第1卷),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第434页.
被引量:2
3
刘敏.
论民事诉讼诉前调解制度的构建[J]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3(5):512-518.
被引量:22
4
张华,赵可.
人民法院诉前调解制度的初步建构 司法ADR模式诉前调解制度合理性、可操作性探究[J]
.法律适用,2007(11):13-17.
被引量:24
5
刘金友,奚玮著..附带民事诉讼原理与实务[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5:454.
6
吴平.
附带民事诉讼不宜进行庭前调解[J]
.天津市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17(1):34-35.
被引量:1
7
范愉著..非诉讼程序 ADR 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314.
8
邱联恭著..程序选择权论 民事程序法之理论与实务[M],2000:420.
9
奚玮著..民事当事人证明权保障[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9:430.
10
李益民.
庭前调解制度有关问题探析[J]
.法律适用,2005(11):47-50.
被引量:4
二级参考文献
98
1
刘敏.
论传统调解制度及其创造性转化—— 一种法文化学分析[J]
.社会科学研究,1999(1):57-62.
被引量:42
2
马作武.
古代息讼之术探讨[J]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1998,52(2):47-51.
被引量:54
3
袁泉,郭玉军.
ADR——西方盛行的解决民商事争议的热门制度[J]
.法学评论,1999,17(1):92-97.
被引量:37
4
李浩.
民事审判中的调审分离[J]
.法学研究,1996,18(4):57-68.
被引量:266
5
齐树洁.
德国民事司法改革及其借鉴意义[J]
.中国法学,2002(3):163-173.
被引量:30
6
宋朝武,刘小飞.
从国际诉讼和解动向看我国法院调解改革[J]
.河北法学,2001,19(6):58-62.
被引量:18
7
邵军.
从ADR反思我国的民事调解现状[J]
.华东政法学院学报,2005(3):76-80.
被引量:14
8
翟广绪,陆学兵.
试论司法ADR与我国诉讼调解制度的重构[J]
.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3(2):4-6.
被引量:1
9
刘晶晶.
建构中国民事诉讼中司法性 ADR 的审视与思考[J]
.法律适用,2006(3):44-47.
被引量:13
10
赵春兰,陈兵.
论非讼调解与诉讼机制的衔接与整合[J]
.理论界,2006(10):66-68.
被引量:3
共引文献
122
1
窦营山,沈晓敏.
同伴调解教育:理念、意义与途径[J]
.青少年犯罪问题,2020(5):59-68.
被引量:2
2
陈惊天.
中国刑事审判权的优化运行研究[J]
.西部法学评论,2009(1):8-12.
3
连宏.
儒家的和谐观与中国传统调解制度[J]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8(2):89-91.
被引量:3
4
卢椰枫.
论法院调解的非讼化——司法ADR导入民事审前准备程序之思考[J]
.福建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4(4):68-72.
被引量:3
5
彭新华.
“检调对接”若干问题探析[J]
.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1):112-114.
被引量:5
6
许少波.
论先行调解协议的效力[J]
.江苏社会科学,2014(6):78-84.
被引量:7
7
安群.
对诉讼调解性质的理性思考[J]
.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04,8(4):65-69.
被引量:1
8
朱景文,叶传星.
2001年法理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
.法学家,2002(1):3-7.
被引量:1
9
刘学在,张新宝.
民事诉讼法学研究述评[J]
.法学研究,2002,24(1):143-149.
被引量:1
10
刘东根.
恢复性司法及其对我国刑事司法实践的借鉴[J]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1(2):60-65.
被引量:12
同被引文献
78
1
杨霞娟.
浅议我国法院调解制度的完善[J]
.西部法学评论,2007(2):46-47.
被引量:3
2
许少波.
先行调解的三重含义[J]
.海峡法学,2013,15(1):12-19.
被引量:16
3
白绿铉.
论现代民事诉讼的基本法理——对我国民事诉讼制度改革的浅见[J]
.中外法学,1999,11(1):40-52.
被引量:59
4
徐显明.
司法改革二十题[J]
.法学,1999(9):4-8.
被引量:150
5
张晋红.
法院调解的立法价值探究——兼评法院调解的两种改良观点[J]
.法学研究,1998,20(5):109-115.
被引量:78
6
李浩.
民事审判中的调审分离[J]
.法学研究,1996,18(4):57-68.
被引量:266
7
张卫平.
民事诉讼基本模式:转换与选择之根据[J]
.现代法学,1996,18(6):4-30.
被引量:162
8
王蕾.
法的宏观整合与非诉讼机制的微观调节[J]
.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3):8-9.
被引量:2
9
张卫平.
论人民法院在民事诉讼中的职权[J]
.法学论坛,2004,19(5):11-20.
被引量:49
10
赵旭东.
习俗、权威与纠纷解决的场域——河北一村落的法律人类学考察[J]
.社会学研究,2001(2):74-84.
被引量:64
引证文献
12
1
秦睿智.
判决背后的多方博弈——民事诉讼庭审主体互动关系分析[J]
.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社会科学版),2019,40(3):77-88.
2
杨光.
论诉讼承担的理论根据[J]
.法学杂志,2010,31(8):130-132.
被引量:3
3
喻怀峰.
构建民事审前调解程序的思考[J]
.行政与法,2011(11):122-125.
被引量:2
4
蔡小博.
浅议诉前调解制度的程序设置及完善[J]
.法制与社会(旬刊),2012(27):31-32.
5
王冬梅.
对锦州市“诉调对接”的法律思考[J]
.新西部(中旬·理论),2013(7):49-49.
6
张邦铺.
诉调对接纠纷解决机制及其完善——基于S省P县法院的实证分析[J]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35(1):82-88.
被引量:2
7
钱斌.
诉前调解制度的实践检视及完善进路——以淮安地区法院诉前调解工作情况分析为基础[J]
.人民司法,2018(31):4-9.
被引量:4
8
卢腾达.
民事纠纷调解前置程序的法律规制研究——以上海法院诉调对接的“先行调解”模式为样板参考[J]
.时代法学,2018,16(2):75-85.
被引量:9
9
周磊,李银辉.
司法困境与解纷出路:诉讼与非诉讼衔接机制试点改革论析——以S省P县法院为实证分析样本[J]
.法制博览(名家讲坛、经典杂文),2013(11X):29-31.
10
童翔燕.
论诉前调解制度的困境与出路[J]
.法制博览(名家讲坛、经典杂文),2013(12X):245-246.
二级引证文献
20
1
刘爽,廖红霞.
调解前置程序的困境与出路[J]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4):19-23.
被引量:1
2
孙书建.
探究我国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调解前置可行性分析[J]
.楚天法治,2018(18):58-59.
3
张旭东,叶菁.
台湾地区法官职权通知制度及启示[J]
.海峡法学,2015,17(3):3-8.
4
喻怀峰.
调解自愿如何可能?——基于结构理论视角的分析[J]
.河北法学,2016,34(5):58-70.
被引量:3
5
喻怀峰.
调解何以自愿?——“被自愿”的现实困境与“真自愿”的可能路径[J]
.江汉论坛,2016(10):106-112.
6
李萌.
关于我国诉调对接纠纷解决机制的思考[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7,1(8):168-169.
7
贡凤.
立案登记制下对先行调解适用范围的思考[J]
.绥化学院学报,2017,37(9):29-31.
被引量:1
8
孙恬静.
论一方当事人死亡后的诉讼承担问题[J]
.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9,34(3):109-114.
被引量:1
9
赵欢欢.
诉调对接机制的问题与反思[J]
.法制博览,2018(26):60-62.
10
包沙沙,傅麟.
我国民事诉讼调解制度的现状及完善探究[J]
.法制博览,2018(31):128-129.
被引量:3
1
金小皖.
论我国民事诉讼诉前调解制度的完善——兼论对台湾地区民诉调解制度的借鉴[J]
.现代交际,2016(8):18-19.
被引量:4
2
张星.
关于法院诉前调解制度设立的几点思考[J]
.劳动保障世界,2015(5Z):44-45 47.
3
王冬青.
诉前调解之制度初探[J]
.中国发展,2008,8(1):44-46.
4
蔡小博.
浅议诉前调解制度的程序设置及完善[J]
.法制与社会(旬刊),2012(27):31-32.
5
栗永彩.
论诉前调解制度的完善[J]
.决策与信息(下旬),2012(7):30-31.
6
李亚楠.
我国民事诉前调解制度的末路与新生[J]
.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6,16(4):95-99.
被引量:2
7
郭振西,冯桂芝.
建立五项机制 狠抓五个落实 促进人民调解工作深入发展[J]
.人民调解,2006(9):37-37.
8
贺恒扬.
从胥敬祥案件看检察机关之不起诉权[J]
.人民检察,2006(01X):37-40.
被引量:3
9
柏英.
关于工会信访工作法制化建设的思考[J]
.工运研究,2004(15):31-32.
10
童翔燕.
论诉前调解制度的困境与出路[J]
.法制博览(名家讲坛、经典杂文),2013(12X):245-246.
法学杂志
2009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