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社会学学科发展和专业人才培养之间的矛盾
被引量:6
出处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26-128,共3页
Jianghai Academic Journal
同被引文献52
-
1杨敏,褚世伟.中国社会学:百余年回眸与未来展望[J].江苏社会科学,2021(1):24-35. 被引量:5
-
2王战军,周海涛.怎样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研究型大学——中国研究型大学建设基本问题研究(三)[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3(3):10-13. 被引量:101
-
3郑杭生,李强.英国的社会学教育[J].社会学研究,1993(5):117-122. 被引量:2
-
4南开大学社会学系调查组.“七·五”期间全国社会学专门人才需求预测调查报告[J].社会学研究,1987(4):21-35. 被引量:1
-
5鹿鸣.社会学:21世纪的需求──上海市社会学专业人才需求预测[J].社会,1997,17(3):44-45. 被引量:1
-
6戴维.斯沃茨,夏孝川.皮埃尔·布迪厄:社会不平等的文化传授[J].全球教育展望,1979,10(3):61-69. 被引量:7
-
7周长城.美国社会学毕业生的就业领域[J].社会,1995,15(7):43-43. 被引量:1
-
8雷洁琼.致1993年全国高校社会学系主任联席会的信[J].社会学研究,1994(1):9-9. 被引量:1
-
9袁方.高校社会学的现状与发展[J].社会学研究,1994(1):10-10. 被引量:2
-
10何肇发.社会学与市场经济[J].社会学研究,1994(3):1-2. 被引量:1
引证文献6
-
1张人杰.教育社会学的宏观与微观研究:区别、关系及贯通[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0(4):1-8. 被引量:7
-
2肖云忠.社会学专业毕业生专业认同及影响因素分析[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9(3):93-99. 被引量:9
-
3李俏,王金元.建设研究型大学背景下社会工作创新人才培养冷思考[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6(1):82-86. 被引量:1
-
4张国栋.社会学学科、专业与课程协同建设路径探析[J].长治学院学报,2022,39(1):115-118.
-
5陈福平.社会学的职业空间与素养培育——基于在线招聘数据的分析[J].社会学评论,2022,10(4):13-32. 被引量:2
-
6路幸福,张云伟,杜凤.高校社会学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现状及改革[J].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21(1):85-90.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20
-
1邓晓梅,朱姝.新时代背景下社会学专业实践教学现状、困境与优化——基于32所本科院校的调查[J].科教导刊,2022(30):147-150.
-
2程天君.中国教育社会学“学科论”百年概要[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1,9(4):154-172. 被引量:10
-
3肖云忠.文科课程实践教学的价值取向及实施模式探析——以“社会调查与研究方法”课程为例[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31(12):200-204. 被引量:6
-
4林诚彦,张兴杰,曾细花.专业认同影响从业意愿路径的实证分析--以社会工作专业为例[J].高教探索,2013(3):133-138. 被引量:49
-
5孔祥光,赵靓,刘彦霞.职业技术教育学硕士学位论文选题分析——基于2001~2012年职教硕士点优秀硕士学位论文的研究[J].职教论坛,2013,29(19):8-13. 被引量:4
-
6商守卫.大学毕业生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认同度研究——基于湖北经济学院经济学专业毕业生的实证调查[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下),2013(12):64-65.
-
7程天君.从“纯粹主义”到“实用主义”——教育社会学研究方法论的新动向[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4(1):5-12. 被引量:12
-
8孔祥光.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高等教育类立项课题选题分析[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16,30(4):48-54. 被引量:1
-
9钱艳艳.社会管理创新视角下社会工作人才培养的优化[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8,2(1):3-4.
-
10张锋,阎智力.中国高校体育智库发展的实然之思与应然之策[J].体育学刊,2018,25(3):32-37. 被引量:10
-
1吴冠中.曲[J].中学生(初中作文版),2005,0(3):4-4.
-
2黄大建.进取创新 打造特色——江西财经大学社会学学科专业建设回眸[J].社会工作,2007(6):65-65.
-
3宋之帅,丁远奎.国家创新体系下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12(11):97-99. 被引量:4
-
4张雷,陈俊国.浅谈个体在社会结构因素背景下的职业生涯规划[J].西北医学教育,2008,16(2):232-232.
-
5朱冬梅,胡雪青.家庭结构因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J].学习月刊,2015(6):60-62. 被引量:3
-
6来俊.让幼儿远离孤僻[J].新一代(理论版),2011(7):98-98.
-
7彭龙英,刘祥友.试论以比较为手段培养学生的评价赏鉴能力[J].现代语文(中旬.教学研究),2008(1):45-46.
-
8金浩,郭琦,花书贵.应用化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比较研究——以江苏省6所应用型本科院校为例[J].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5,31(12):11-15. 被引量:4
-
9陈宪利.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和创造性想象[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1,13(3):58-59.
-
10王艳华.进城农民工社区融入的社会学分析[J].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学报,2007(4):43-45. 被引量: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