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国内女性心理学研究轨迹分析
被引量: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女性心理学在西方已成为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在中国,对女性心理的研究虽然没有间断过,但是没有像西方那样自成体系。本文试图从近年来有关中国女性心理研究的文献中,总结中国女性心理学研究的研究轨迹,进而对中国女性心理学的发展前景进行探讨。
作者
魏红权
冯江平
机构地区
云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与管理学院
出处
《社会科学论坛(学术研究卷)》
2009年第4期37-39,共3页
关键词
女性心理学
女性主义心理学
研究轨迹
本土化
展望
分类号
B844.5 [哲学宗教—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B841 [哲学宗教—心理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18
同被引文献
25
引证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8
参考文献
3
1
葛鲁嘉.
中国本土传统心理学术语的新解释和新用途[J]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49(3):3-8.
被引量:10
2
叶浩生,郭爱妹.
西方女权心理学评介[J]
.心理学动态,2001,9(3):282-287.
被引量:7
3
张海钟.
论弗洛伊德对女性心理学的贡献[J]
.河西学院学报,1995,13(1):27-31.
被引量:4
共引文献
18
1
葛鲁嘉.
常识形态的心理学论评[J]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2(6):715-718.
被引量:11
2
葛鲁嘉.
西方实证心理学与中国心性心理学概念范畴的比较研究[J]
.社会科学战线,2005(6):34-37.
被引量:9
3
葛鲁嘉.
体证和体验的方法对心理学研究的价值[J]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116-121.
被引量:13
4
赵宗金.
从“灵魂”到“心理”——心理学方法论与心理学研究对象的关系[J]
.晋阳学刊,2007(3):75-80.
被引量:1
5
樊召锋.
价值中立:“没有女性的”女性心理学[J]
.河西学院学报,2007,23(3):103-106.
被引量:1
6
赵芳.
结构式家庭治疗的新进展[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25(2):53-58.
被引量:8
7
葛鲁嘉.
心理学技术应用的途径与方式[J]
.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8,25(5):66-70.
被引量:3
8
葛鲁嘉.
人的心理与人的环境[J]
.阴山学刊,2009,22(4):83-87.
被引量:3
9
董艳娜,李辉.
后现代心理学中女权主义对家庭暴力的影响[J]
.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5):25-27.
10
宋建丽.
女性主义心理学的逻辑演进及其对心理治疗的意义[J]
.妇女研究论丛,2013(1):53-58.
被引量:4
同被引文献
25
1
汪兵.
阴阳和合——论中国妇女社会性别角色及其社会地位的特殊性[J]
.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2001,23(6):56-60.
被引量:15
2
毛丹.
对心理学本土化“本土性契合”问题的思考[J]
.心理学探新,2004,24(4):7-9.
被引量:11
3
董丽敏.
女性主义:本土化及其维度[J]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7-12.
被引量:32
4
沈之菲.
新课程背景下上海市中小学教师职业角色认同的研究[J]
.心理科学,2005,28(3):723-726.
被引量:32
5
刘建凤,于作敏.
中国近代女性人格范型的转换[J]
.烟台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2(4):61-64.
被引量:3
6
杨青.
论女性性别角色变革的合理走向[J]
.江西社会科学,2006,26(5):158-161.
被引量:5
7
王炜.
论秋瑾性别角色转换的三个层面[J]
.湖北社会科学,2006(2):117-119.
被引量:2
8
陈小萍,张海钟.
关于中国本土化女性心理学建设问题的探讨[J]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5):109-111.
被引量:3
9
崔景贵.
“告别理性”:后现代主义与心理教育范式[J]
.教育科学研究,2006(12):48-52.
被引量:4
10
罗媛,李鹏程.
西方女性心理学研究的历史回顾与前景展望[J]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7,19(1):53-57.
被引量:2
引证文献
4
1
张颖.
我国女性主义心理学研究的本土化路径探析[J]
.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2010,28(S1):22-24.
被引量:1
2
胡艳红,王献蜜,马瑜.
构建文化取向的本土女性心理学初探[J]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11,23(6):116-120.
3
宋岩.
女性心理学的缘起发展与意义[J]
.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3(1):56-59.
4
代景华.
高校护理专业学生的专业认同调查分析[J]
.护理实践与研究,2014,11(8):100-102.
被引量:7
二级引证文献
8
1
周帆,彭淑娜.
浅析女性主义心理学研究现状[J]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8):19-20.
被引量:1
2
于红静,刘雪梅,徐文超.
临床护士担任高校护理学专业本科生兼职班主任的实践[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8(11):53-54.
被引量:5
3
葛虹,王万荣,朱延玲,辛琼芝,黄弋冰.
在校男护生对专业认同现状及影响因素——以安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为例[J]
.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16,37(3):122-124.
被引量:4
4
王益兰.
高职护生专业认同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卫生产业,2018,15(35):179-181.
被引量:6
5
杨槐,龚少英,海曼,张灏.
基于心理健康双因素模型的护理专业大学生情绪调节策略比较[J]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20,37(1):62-66.
被引量:14
6
李永红,杨新丽,习静,戴红因.
甘肃东部某高校大专护生专业认同现状调查分析[J]
.卫生职业教育,2020,38(14):133-135.
被引量:4
7
王丹,俞荷俊.
新冠肺炎疫情对高职护生专业认同感影响因素调查——以黄山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
.卫生职业教育,2021,39(23):132-134.
被引量:3
8
孔少烽,虎晓锋,黄秀芬.
本科实习护生专业认同感与离职意愿的相关性研究[J]
.卫生职业教育,2021,39(24):33-34.
被引量:2
1
宋跃华.
论自我实现的途径[J]
.江汉论坛,2005(9):39-44.
2
周帆,彭淑娜.
浅析女性主义心理学研究现状[J]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8):19-20.
被引量:1
3
郭爱妹.
当代西方女性主义心理学的发展[J]
.国外社会科学,2003(4):24-30.
被引量:9
4
郭爱妹,叶浩生.
试论西方女性主义心理学的方法论蕴涵[J]
.自然辩证法通讯,2002,24(5):15-19.
被引量:5
5
顾红,孙蕴韬.
女性主义心理学研究探析[J]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8,30(6):141-143.
被引量:1
6
郭爱妹.
从批判到重构:女性主义心理学的历史发展[J]
.心理学探新,2003,23(1):12-15.
被引量:3
7
黄扩伟.
女性主义心理学研究现状[J]
.商情,2011(41):132-132.
8
张宝印.
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价值取向的三个统一[J]
.陕西省行政学院陕西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14(2):21-23.
9
郭爱妹.
社会性别:从本质论到社会建构论[J]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87-94.
被引量:26
10
郭爱妹.
试析女性主义心理学的三种研究取向[J]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6):83-89.
被引量:10
社会科学论坛(学术研究卷)
2009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