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网民心理与网络语言变异
被引量: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网民心理作为客观世界与网络语言的中间链条,它不仅是对客观世界的真实反映,更是导致网络语言变异的直接原因。导致网络语言变异的网民心理有:网上交际追求快捷方便的心理;年青网民张扬个性、藐视传统、崇尚创新的心理;掩饰个人身份、年龄、性别和语言习惯的心理等。由这些心理因素直接导致网络语言的变异。
作者
李启航
机构地区
曲阜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9年第2期68-70,共3页
Journal of Qiqihar Junior Teachers College
关键词
网民心理
网络语言
语言变异
分类号
H03 [语言文字—语言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6
参考文献
7
共引文献
79
同被引文献
25
引证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1
参考文献
7
1
朱亚军.
谐音策略与网语符号[J]
.汉语学习,2008(4):77-83.
被引量:11
2
李军,刘峰.
网络语体:一种新兴的语体类型探析[J]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27(2):64-67.
被引量:30
3
武晓平.
网络语境特点和网络语言的形式意味化手段[J]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7(2):12-14.
被引量:8
4
刘钦明.
“网络语汇”的组合理据分析[J]
.语言教学与研究,2002(6):72-77.
被引量:28
5
施春宏.
语言调节与语言变异(下)[J]
.语文建设,1999,0(5):9-12.
被引量:7
6
于根元主编..中国网络语言词典[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351.
7
陈原著..社会语言学[M].上海:学林出版社,1983:382.
二级参考文献
16
1
朱永锴,林伦伦.
二十年来现代汉语新词语的特点及其产生渠道[J]
.语言文字应用,1999(2):18-24.
被引量:112
2
施春宏.
语义叠架原因论析[J]
.语言教学与研究,1998(2):49-64.
被引量:16
3
于根元.
语言传意和传意者[J]
.汉语学习,1996(5):56-58.
被引量:1
4
吴礼权.
汉语外来词音译的特点及其文化心态探究[J]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36(3):82-88.
被引量:39
5
施春宏.
语文评议中的现实同一性问题——从“野尻”的使用谈起[J]
.语文建设,1998,0(1):26-30.
被引量:8
6
孟华.
译名和译名方式的文化透视[J]
.语文建设,1992(1):19-22.
被引量:6
7
曲彦斌.
计算机网络言语交流中的身势情态语符号探析[J]
.语言教学与研究,2000(4):25-31.
被引量:21
8
王未.
网络语言的新修辞现象[J]
.修辞学习,2000(5):44-45.
被引量:7
9
祁伟.
试论社会流行语和网络语言[J]
.语言与翻译,2002(3):18-22.
被引量:87
10
于根元.语言的潜、显及其他[A]王希杰修辞思想研究,2004.
被引量:1
共引文献
79
1
陆书伟,黄嘉卉.
网络语言中的“英文谐音镶嵌”现象初探[J]
.汉语国际教育研究,2020(1):239-250.
被引量:1
2
茹洁.
浅论网络语言的谐音表义手法[J]
.新乡教育学院学报,2007(4):47-48.
被引量:3
3
闫伟.
网络语体层级体系的经济性特征探析[J]
.大家,2012(6):150-150.
被引量:3
4
刘钦明.
网络言语的语用学阐释[J]
.青海社会科学,2004(4):86-90.
被引量:1
5
高侠.
对立·关系·价值——重读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J]
.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2(3):16-21.
被引量:3
6
施春宏.
说“界”和“坛”[J]
.汉语学习,2002(1):9-15.
被引量:22
7
赵一农.
现代汉语里的中间语码[J]
.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5,25(1):247-252.
被引量:1
8
刘钦明.
“现代汉语的计算机和网络变体”特征论[J]
.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05,26(6):100-103.
9
李宝珍.
从全局利益出发才能写好内参[J]
.今传媒,2006,14(04X):40-40.
被引量:1
10
查晓芳.
汉语新词的归化[J]
.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7(3):13-15.
同被引文献
25
1
赵华伦.
论网络语言的修辞现象[J]
.语言文字应用,2005(S1):123-125.
被引量:35
2
黄也平,侯盼.
网络语言对现代汉语的创新及其文化反思[J]
.江西社会科学,2012,32(3):238-241.
被引量:12
3
翁平.
网络交际语言的特点及其社会心态研究[J]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8(S1):246-247.
被引量:5
4
李频华.
网络语言背后的文化心理特质[J]
.宁德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4):38-41.
被引量:13
5
王志涛,王立家.
网络语言与多元文化生态[J]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1(1):77-80.
被引量:17
6
百度百科“信息时代”词条[EB/OL].http://baike.baidu.com/view/27769.htm.
被引量:1
7
中国网站排名网[EB/OL].TOP100.http://www.chinarank.org.cn/top100/Rank.do.
被引量:1
8
吴文杰.浅析网络词语的造词方法[EB/OL].2008-12-15.http://www.wszyjy.sdu.edu.cn/showarticle.php?articleid=657.
被引量:1
9
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上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222.
被引量:2
10
百度百科“百度”词条[EB/OL].http://baike.baidu.com/view/262.htm.
被引量:1
引证文献
4
1
罗坤荣.
中国热门网站名称探析[J]
.东南传播,2011(9):35-37.
2
井彦婷.
我国网购网站名称的语言特点研究[J]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2):206-207.
3
马晶波.
关于网络语言的语言变异研究[J]
.北方文学(中),2018,0(2):208-210.
被引量:1
4
秦伟琳.
2009年网络流行语分析[J]
.知识窗(教师版),2011(10X):16-17.
二级引证文献
1
1
刘珍,肖倩.
网络语言中的词汇变异[J]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9,39(12):52-53.
被引量:4
1
徐嘉蔚.
浅谈网络流行语“元芳你怎么看”[J]
.数字化用户,2013(6):112-112.
2
廖雷朝.
中国网络语言的模糊性对思维的影响[J]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3(2):51-55.
被引量:1
3
陈颖.
维吾尔语中的性别歧视及其文化根源[J]
.好家长,2016,0(33):223-224.
4
汤玫英.
网络语言创新的动因及其不当取向[J]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7(4):181-184.
被引量:30
5
段音慧.
浅析网络语言的成因和规范[J]
.商情,2009(17):80-80.
6
严雪娟.
浅谈言谈中自我身份的构建[J]
.北方文学(下),2013(10):118-119.
7
苏文博.
浅析网络词语[J]
.语文学刊(基础教育版),2006(7):99-100.
被引量:4
8
李存.
网络语言对网民心理的折射[J]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4(3):45-47.
被引量:13
9
孙永兰.
试论网络流行语的发展现状[J]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1(6):136-139.
被引量:11
10
徐茂顺.
让写作成为一种快乐[J]
.时代文学(上半月),2012,0(10):186-186.
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9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