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起信论》之争后梁启超的佛学思想探微--暨论佛教的无我观背景下如何建立道德主体 被引量:1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梁启超虽没有对《大乘起信论》论战发表过看法,但实际上受到了冲击。论战后,他的佛教信仰不变,但此后的佛学论著极少,正式研究佛学思想的论著只有两年后的一篇对原始佛教的研究,似乎表明他想从源头理清佛教思想。在这篇论著及其他涉及佛学的书信和演说中,他已不再将《起信论》的"真心说"作为评判其他教理的依据,不再轻言"真常心"了。他将佛教思想概括为"无我",此举解决了论战可能造成的佛教信仰危机;同时他又提倡积极意志,用于宗教修证或道德修养。但"无我"又如何能建立行动主体和道德主体,他无法从佛学中得到答案,于是转到儒学,从阳明心学中建立道德主体。因此在论战后,他并非真的放弃或否定了"真常心",而是对佛学采取了学术立场和修证立场的二分法。在学术上严谨地区分各宗理论;而在宗教修证和道德修养中,他仍坚持"真常心"。实际上,在佛学中也可以建立道德主体,戒体就是一例。
作者 林国良 江婵
出处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98-105,共8页 Journal of Southwest Minzu University(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5

  • 1王恩洋.王恩洋先生论著集(第十卷)[M].四川人民出版社,2001:651. 被引量:1
  • 2梁启超.饮冰室合集·专集[M].中华书局,1988:7. 被引量:1
  • 3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M].中华书局,1988:118. 被引量:1
  • 4丁文江,赵丰田编..梁启超年谱长编[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1212.
  • 5梁启超著..梁启超集[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251.
  • 6《饮冰室合集》,北京:中华书局,1989年影印本. 被引量:6
  • 7陈士强等.《佛学研究十八篇导读》. 被引量:1
  • 8《饮冰室合集·文集之十七》,第2页. 被引量:1
  • 9《梁启超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第219页. 被引量:1
  • 10《说<大毗婆沙>》(1920)(《饮冰室合集·专集之六十四》,第15页) 被引量:1

二级参考文献4

  • 1荣格 冯川 苏克译.荣格文集[M].北京:改革出版社,1997.152-156. 被引量:55
  • 2高楠顺次郎.大正新修大藏经(第31册)[Z].台北:白马精舍印经会影印,1988.. 被引量:4
  • 3李德荣.荣格性格哲学[M].北京:九州出版社,2003. 被引量:7
  • 4拉·莫阿卡宁.荣格心理学与西藏佛教[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19

引证文献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