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以《文心雕龙》为基础建构中国文学理论体系 被引量:11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很多中华学者析评文学作品时,一面倒只用西方的文学理论。他们不理会中国古代的文论,甚至认为中国古代文论重直觉、欠分析、无体系,因而加以贬抑。另外,一些中国古代文论学者,则在回顾与前瞻时,提出"中国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这一议题。本文认为,《文心雕龙》体大虑周,高明而中庸,我们大可在斟酌、比照西方文论之际,以它为基础,建构一个中国文学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有三个纲领:(一)文学通论;(二)实际批评及其方法论;(三)文学史及分类文学史。其中(二)项的"六观法",尤其切实可用。这个体系以中为主、中西合璧,是具开放性的泱泱大理论。我们也可以《文心雕龙》的关键概念"情采"、"通变"为主轴,同样以《文心雕龙》的内容为基础,建构一个更具中国特色的文学理论体系。
作者 黄维樑
出处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57-65,共9页 Literature & Art Studies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8

  • 1黄维樑.《重新发现中国古代文化的作用》,《中国古典文论新探》,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9-23页. 被引量:1
  • 2黄维樑.《(文心雕龙)“六观法”和文学作品的评析》,《中国古典文论新探》,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24-37页. 被引量:1
  • 3James J.Y. Liu, Chinese Theories of Literature,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75. 被引量:1
  • 4王国维.《王国维学术经典集》上册,江西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101-102页. 被引量:1
  • 5叶嘉莹著..王国维及其文学批评[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7:495.
  • 6张法著..中西美学与文化精神[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317.
  • 7Steven Van Zoeren(范佐伦),Chinese Theory and Criticism: 1. Pre-modem Theory of Poetry, in M. Gorden & M. Kreiswirth (eds.), The Johns Hopkins Guide to Literary Theory and Criticism,Baltimore and London, 1994, pp. 146-146. 被引量:1
  • 8曹顺庆 陈伯海 蒋述卓等.《笔谈:在中国发现文论》[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1). 被引量:1
  • 9Rene WeUek and Austin Warren, Theory of Literature, New York: Harcourt,Brace & World, Inc., 1956. 被引量:1
  • 10黄维樑.《精雕龙与精工瓮》,《中国古典文论新探》,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被引量:1

二级参考文献13

  • 1梁漱溟.《东西文化及其哲学》[M].商务印书馆,1922年版.. 被引量:9
  • 2The Clash of Civilizations and the Remaking Of World Order( NY :Touchstone, 1997 ). 被引量:1
  • 3钱钟书.《国史大纲》《引论》[M].台北:国立编译馆,1976年修订再版本.第12页. 被引量:1
  • 4钱钟书.《谈艺录》序言[M].北京三联书店,2002年.. 被引量:1
  • 5M. H. Abram, et al, ed. The Norton Anthology of English Literature. 4th ed. , N. Y: W. W. Norton & Co. , 1979;pp. 163-164. 被引量:1
  • 6Preface to The Lyrical Ballads (1802). 被引量:1
  • 7The Mirror and the Lamp( N. Y. :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71. ). 被引量:1
  • 8.《诗学》第6章[M].,.. 被引量:1
  • 9.《清通与多姿》[M].香港文化事业有限公司,1981年.. 被引量:1
  • 10《略说中西思维方式:比较文论的一个议题》[J].香江文坛,2002,. 被引量:1

共引文献6

同被引文献52

引证文献11

二级引证文献6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