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解读科学发展观
被引量:
5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在准确分析和把握国情、世情的基础上,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的全新发展理念,必将引领中国开辟一条全新的发展路径,创造出一种全新的发展模式。本文就科学发展观从七个方面进行了解读,认为科学发展观就是经济发展观、全面发展观、能动发展观、和谐发展观、和平发展观、创新发展观以及生态文明发展观。
作者
张秀荣
机构地区
中国地质大学人文经管学院马列教研室
出处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65-167,共3页
Marxism & Reality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科学发展观
胡锦涛
中国
政策措施
分类号
D61 [政治法律—政治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
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59
同被引文献
53
引证文献
5
二级引证文献
5
参考文献
2
1
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11页.
被引量:54
2
段怡春.
发展地学文化 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J]
.资源.产业,2004,6(6):47-48.
被引量:7
二级参考文献
2
1
马志军,王会,刘希平.
正在消失的家园[J]
.中国生物圈保护区,1999(3):16-19.
被引量:6
2
蒋承菘.
资源、环境与地质[J]
.资源.产业,2003,5(4):3-8.
被引量:2
共引文献
59
1
王殿华,李守义.
地学文化资源的深度开发与立体传播[J]
.中国地质教育,2006,15(3):20-23.
被引量:3
2
苏文博,张建平.
面向人与自然的协进化——公选课“生命起源与演化”课程的教学实践与体会[J]
.中国地质教育,2006,15(3):56-59.
被引量:1
3
王殿华,李守义.
地学文化资源的深度开发与立体传播[J]
.未来与发展,2006,27(9):11-13.
被引量:3
4
段怡春,陈萍.
地球科学文化产业发展的潜在优势和对策[J]
.资源与产业,2007,9(1):27-30.
被引量:5
5
俞国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J]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7,59(6):136-138.
6
王殿华,李守义,宋慈安,余钰琪.
地球科学的文化使命与当代地学工作者的责任[J]
.中国地质教育,2007,16(4):47-51.
被引量:5
7
孔伟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产形式的理论探索与体制创新[J]
.现代经济探讨,2008(1):73-77.
8
张静如,齐卫平.
中国共产党对旗帜和道路选择的历史考察[J]
.中共党史研究,2008(2):19-25.
被引量:5
9
刘军.
阶层文化研究:一项新课题[J]
.科学社会主义,2008(1):112-115.
被引量:5
10
郑慧,亓光.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J]
.政治学研究,2007(4):38-44.
同被引文献
53
1
程伟礼.
科学发展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又一重大理论成果[J]
.社会科学,2007(6):4-11.
被引量:3
2
王伟光.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创新成果[J]
.求是,2008(2):25-27.
被引量:10
3
蒯正明.
十七大以来科学发展观理论研究述评[J]
.厦门特区党校学报,2009(4):19-24.
被引量:4
4
陈耀光.
实践科学发展观应当正确处理的八个关系[J]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2008,2(4):92-94.
被引量:1
5
黄启明.
略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首要前提[J]
.学术问题研究,2008,0(1):61-64.
被引量:2
6
周淼.
科学发展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理论[J]
.理论月刊,2004(11):47-49.
被引量:1
7
朱传耿,仇方道,孟召宜.
“五个统筹”:理论透视与先发经验[J]
.现代经济探讨,2005(10):24-27.
被引量:5
8
钟荣丙.
“五个统筹”:新时期系统辩证发展观的诠释[J]
.系统科学学报,2006,14(3):57-60.
被引量:2
9
李邦松.
胡锦涛科学发展观理论体系初探[J]
.社会科学论坛(学术研究卷),2007(2):27-33.
被引量:3
10
王凯.
“又快又好”发展: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J]
.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9(2):21-22.
被引量:2
引证文献
5
1
蒯正明.
十七大以来科学发展观理论研究述评[J]
.厦门特区党校学报,2009(4):19-24.
被引量:4
2
蒯正明.
近年来科学发展观理论研究综述[J]
.宁夏党校学报,2009,11(3):12-15.
被引量:1
3
洪莉春.
浅析科学发展观与“五个统筹”[J]
.特区经济,2010(7):134-136.
4
彭向刚.
论领导者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大思路[J]
.长白学刊,2010(5):48-52.
5
赵耀.
浅析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J]
.学理论,2012(16):30-31.
二级引证文献
5
1
谢嘉梁,黄岩.
科学发展观理论研究最新进展综述[J]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7(1):39-43.
被引量:8
2
彭向刚.
论领导者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大思路[J]
.长白学刊,2010(5):48-52.
3
胡祖凤,谢嘉梁.
科学发展观理论体系研究述评(2003-2012)[J]
.高校社科动态,2012(6):17-22.
被引量:2
4
胡祖凤,谢嘉梁,杨小明.
学术界关于科学发展观理论与实践研究评述[J]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16,17(1):57-67.
被引量:4
5
谢嘉梁,胡祖凤,吕世杰.
近年来科学发展观理论研究综述[J]
.邓小平研究,2018(5):146-153.
被引量:1
1
罗向东,张志敏.
解读科学发展观[J]
.中国合作经济,2005(9):52-53.
2
宋琳,刘文霞.
论科学发展观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J]
.中国集体经济,2010,0(1S):191-192.
3
贾乐芳.
科学发展观的价值理想[J]
.东岳论丛,2010,31(9):149-152.
4
邸乘光.
怎样理解“以人为本”[J]
.中国监狱学刊,2009,24(3):160-160.
5
崔三常.
解读科学发展观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与发展[J]
.黑龙江史志,2008(1X):6-7.
6
李守可.
解读科学发展观[J]
.滨州职业学院学报,2005,0(2):35-38.
7
沈津.
解读科学发展观的“总目标”[J]
.思想政治课教学,2010(12):9-11.
8
粱晓迪.
解读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J]
.管理观察,2013(6):129-131.
9
解读科学发展观[J]
.青少年与法,2008(1):1-1.
10
王伟光 从五个高度正确认识科学发展观[J]
.中国科技产业,2007(7):58-58.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2008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