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概要地介绍了澳大利亚TAFE学院师资的结构特点及其专业发展。
出处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62-63,共2页
Chinese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Education
参考文献9
-
1陈祝林,徐朔,王建初编著..职教师资培养的国际比较[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4:206.
-
2李友清.澳大利亚TAFE教育与中国高职教育的不同点[J].孝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6(1):5-8. 被引量:2
-
3河南教育考察团.澳大利亚、新西兰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考察报告[J].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11(1):22-24. 被引量:3
-
4张丽英..澳大利亚TAFE探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
-
5黄立志..制度生成与变革:二战后澳大利亚技术与继续教育(TAFE)历史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6:
-
6李居参.澳大利亚TAFE教育对我省高职教育的启示[J].辽宁高职学报,2004,6(1):15-21. 被引量:4
-
7Adelaide.NCVER (National Center for Vocational Education Research) 1998.the outlook for training in Australia's industries, National Education Research, 1998. 被引量:1
-
8Melboume.OTFE (Office of Training and Further Education)1997.Staff training and development in the TAFE sector of the State Training System,volumes l-4,Office of Training and Further Education, 1997. 被引量:1
-
9Edited by Stephen Murray-Smith,Melbourne Studies in Education 1980.Melbourne University Press, 1980, 被引量:1
二级参考文献7
-
1本刊编辑部.从工具主义到人本中心[J].职业技术教育,2001,22(18):4-17. 被引量:12
-
2丁锦宏.教师作用观的回顾与后现代审视[J].南通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17(4):121-124. 被引量:24
-
3张天保.深化教学改革 加强学校建设 推动高等职业教育健康发展[J].中国高等教育,1997(12):2-3. 被引量:7
-
4江擒虎.高校的创新教育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14(2):60-61. 被引量:44
-
5李靖靖,魏振枢,等.高等职业教育若干问题的思考[J].河南职技师院学报(职业教育版),2000(5):17-18. 被引量:3
-
6胡兆明,王家华.职业技能型模块式课程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河南职技师院学报(职业教育版),2000(6):13-16. 被引量:7
-
7孙震瀚.素质教育与职业学校的教学结构模式选择[J].河南职技师院学报(职业教育版),2001(6):12-15. 被引量:4
同被引文献37
-
1西北工业大学研究生教育概况[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3(10). 被引量:1
-
2刘美霞.澳大利亚2004-2010年职业教育和培训的国家战略[J].世界教育信息,2004,17(6):22-23. 被引量:2
-
3欧阳光华.一体与多元——欧盟教育政策述评[J].比较教育研究,2005,26(1):11-15. 被引量:18
-
4杨艳.美国研究生教育发展的特点与借鉴——兼论职技高师职业技术教育学硕士研究生的培养[J].天津工程师范学院学报,2005,15(4):58-60. 被引量:12
-
5于京波.高等职业教育师资培养的策略[J].中国成人教育,2006(4):81-82. 被引量:6
-
6陈晓.法国式的职业教育[J].中国新闻周刊,2006(22):54-55. 被引量:3
-
7李晓强.超国家层面的欧盟教育政策:回顾与展望[J].全球教育展望,2006,35(8):77-80. 被引量:4
-
8宫雪.国际职业教育师资培训模式述评及其启示[J].职教通讯(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6,21(8):55-57. 被引量:11
-
9姜大源.关于澳大利亚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的再认识[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23(1):5-10. 被引量:83
-
10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 16号)[EB/OL].http://www.moe.edu.cn,2006-11-16. 被引量:7
引证文献6
-
1黄湘倬.中外高职师资培养培训模式研究[J].湖南社会科学,2008(5):212-217. 被引量:13
-
2曹茂甲,王辉.职业院校师资培训体系国际比较[J].新疆职业教育研究,2010,1(3):13-16. 被引量:1
-
3姜大源,王泽荣,吴全全,陈东.当代世界职业教育发展趋势研究——现象与规律(之一)——基于横向维度延伸发展的趋势:定界与跨界[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28(18):5-14. 被引量:46
-
4彭丹逵,钟美华.中澳高职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比较研究[J].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22(4):6-9.
-
5杨善江.校企合作背景下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特征及路径[J].中国成人教育,2013(17):116-119. 被引量:7
-
6张景春.高职教师专业化发展模式创新研究——赴澳大利亚学习调研报告[J].铜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0(4):1-6.
二级引证文献67
-
1闫智勇,毋丹丹.系统思考视阈下我国高职师资建设的问题及对策[J].继续教育研究,2009(10):110-112. 被引量:2
-
2张振乾.论高职师资培养体系的构建[J].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8(1):40-44. 被引量:8
-
3张振乾.高职院校“双师型”师资培养的几个深层问题[J].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2):1-3. 被引量:5
-
4李静.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化的现状及路径选择[J].职业技术教育,2011,32(5):52-55. 被引量:15
-
5朱爱云,舒红群,彭庆峰.高职教师职后培训与发展研究[J].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24(1):22-25. 被引量:3
-
6张振乾.职前教育欠缺:我国高职师资培养系统的重大缺陷[J].教育导刊(上半月),2011(8):44-47. 被引量:2
-
7汪在明.民办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问题分析及其对策——以广东某民办高职院校为例[J].广东教育(职教),2013(8):46-49. 被引量:1
-
8郭梅.德国高职教师培养的特色及其启示[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2(3):33-36. 被引量:3
-
9伍丹.高职院校教师队伍管理体制机制建设探索——以长沙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管理观察,2013(25):126-127.
-
10石莉.探究如何强化我国高职院校中的培训管理工作[J].现代企业教育,2013(24):88-88.
-
1曾晶.澳大利亚TAFE学院对我国高职教育的启示[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1,17(3):17-17.
-
2李训贵.澳大利亚TAFE学院办学模式及对我国高职教育的启示[J].教育与职业,2008(17):25-27. 被引量:12
-
3秦峰.澳大利亚TAFE学院职业技术培训的特点和借鉴意义[J].金陵职业大学学报,2001,16(4):19-21. 被引量:5
-
4杭铁军.怎样使师资结构合理[J].教育与职业,1993(10):25-25.
-
5蒋卫平,梁中正.新形势下办学的“宽”与“严”[J].教育与职业,1999(9):30-31.
-
6张晓明.中、德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比较[J].抚州师专学报,1993(1):72-76.
-
7黄日强.澳大利亚TAFE学院职业教育的终身教育理念[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8(1):61-64. 被引量:5
-
8董显辉.澳大利亚TAFE学院的教育特色[J].江西教育(管理版)(A),2009(4):40-41. 被引量:2
-
9孟蝶.澳大利亚TAFE学院终身教育理念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启示[J].科技信息,2013(19):267-267.
-
10梁春涛.社区教育面面观[J].天津教育,1990(9):20-22. 被引量: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