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从“三要素”理念探讨中药药性之核心构成
被引量:
33
原文传递
导出
作者
张冰
翟华强
林志健
倪莉
机构地区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
出处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656-657,共2页
Journal of Beiji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No.2007CB512605)
关键词
中药药性
化学成分
机体状态
生物学效应
分类号
R282 [医药卫生—中药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39
参考文献
6
共引文献
128
同被引文献
565
引证文献
33
二级引证文献
434
参考文献
6
1
孙泽先.甘草水煎剂对应激状态下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杂志,1982,(4):235-235.
被引量:4
2
徐明,胡秀萍,朱虹,吴樱樱,邝荔香,杨雁.
黄芪总提物的免疫调节作用[J]
.中药药理与临床,2005,21(3):27-29.
被引量:42
3
曾红兵,蒋建云,杜兴民.
中医药的双向调节作用研究概述[J]
.四川中医,1994,12(8):17-19.
被引量:5
4
周复辉,易增兴,罗亨凡.
辛味中药化学成分的分析[J]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2):2760-2760.
被引量:33
5
盛良.
中药四气五味和化学成分的关系[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13(21):2804-2806.
被引量:42
6
王米渠,许锦文.
中药分子药性学的进展[J]
.世界科学技术-中药现代化,2002,4(6):51-54.
被引量:20
二级参考文献
39
1
贝润浦.
姜春华教授运用温补清泄双向调节治疗疑难杂症的经验[J]
.辽宁中医杂志,1982(1):14-17.
被引量:4
2
黄璐琦.
展望分子生物技术在生药学中的应用[J]
.中国中药杂志,1995,20(11):643-645.
被引量:87
3
梁华平,张艳.
黄芪多糖调节创伤小鼠白介素2及白介素2受体基因表达的实验研究[J]
.中医药学报,1995,23(3):27-29.
被引量:45
4
易宁育,夏宗勤,胡雅儿,卞以洁,赵胜利,刘洁,张小莉,杨晴.
滋阴、助阳药对β肾上腺素受体及 M 胆碱受体的双向调节作用[J]
.中医杂志,1989,30(10):44-46.
被引量:27
5
严仪昭,陈祥银,吴康健,李红兵.
川芎嗪和764-3对成纤维细胞Ⅰ、Ⅲ型前胶原mRNA表达的影响[J]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1996,18(2):126-128.
被引量:22
6
刘德磷,金香兰,杨威.
从分子作用把握整体效应──中药分子药理学理论研究[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1996,2(6):13-19.
被引量:5
7
任友达.酸碱理论及其在有机化学中的运用[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2.238-240.
被引量:2
8
曾广植.味感传导的波动性[J].自然杂志,1984,7(2):87-87.
被引量:2
9
宋立人.中华本草[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99.9.
被引量:53
10
扬频 高孝恢.性能-结构-化学键[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7..
被引量:24
共引文献
128
1
王香颖,张萌,郝二伟,谢金玲,陈壮,邓家刚,侯小涛,韦玮.
瑶药黄红钻研究进展及其质量标志物(Q-marker)预测分析[J]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23,25(11):3615-3625.
2
郭源辉,刘婕,刘传鑫,姜宏卫.
黄花蒿的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研究进展及质量标志物的预测分析[J]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23,25(4):1309-1332.
被引量:3
3
李睿萍,孙万森,铁晓玲,王竹,刘艳,郭蓉.
探讨中药药性与温度相关性瞬时受体电位的潜在联系[J]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20,22(8):2992-2997.
被引量:4
4
刘群,杨晓农.
中药四气五味的现代认识[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32(5):981-985.
被引量:60
5
常惟智.
基于不同配伍环境的中药药性及功效变化规律研究浅析[J]
.中药与临床,2011,2(4):60-61.
被引量:5
6
盛良.
中药四气五味的量化[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13(22):2943-2945.
被引量:24
7
骆斌,骆庆峰,赵京宁,王晓婷.
消风止痒颗粒治疗慢性荨麻疹80例疗效观察[J]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29(3):207-209.
被引量:2
8
俞仲毅,王博,陆敏.
中药“四性”对器官组织机能影响的初步研究[J]
.上海中医药杂志,2006,40(4):1-3.
被引量:17
9
唐爱华.
中西医结合治疗甲亢突眼的临床观察[J]
.四川中医,2006,24(7):54-55.
被引量:8
10
张晓双,白黎明.
论中药的双向调节作用[J]
.甘肃中医学院学报,2006,23(4):14-15.
被引量:9
同被引文献
565
1
王蕾,曹雪晓,栗焕焕,王萌,任晓亮.
中药化学成分的分子识别与自组装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J]
.中草药,2020,51(2):516-521.
被引量:23
2
肖成荣,王宇光,代方国,马增春,谭洪玲,高月.
甘草、芫花合用对大鼠肝脏细胞色素P450酶的影响[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06,12(12):48-50.
被引量:45
3
王厚伟,田景振,李峰.
基于3味寒性中药多克隆抗体的斑点免疫印迹法中药药性研究[J]
.中药药理与临床,2008,24(5):72-74.
被引量:5
4
周正礼,李峰,李佳.
20种中药总糖含量与寒热药性关系探讨[J]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33(1):5-8.
被引量:21
5
王厚伟,窦彦玲,田景振,李峰,王世军,王振国.
基于寒/热性对照抗原的斑点免疫印迹法中药药性研究[J]
.中国中药杂志,2009,34(4):438-442.
被引量:5
6
刘建香.
复杂网络及其在国内研究进展的综述[J]
.系统科学学报,2009,17(4):31-37.
被引量:72
7
黄璐琦.
论中药药性理论的研究方向[J]
.中药与临床,2011(2):1-3.
被引量:19
8
李祖伦.
论药性寒热温凉四气说形成的基础[J]
.中药与临床,2010(2):3-5.
被引量:4
9
竺可桢.
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J]
.考古学报,1972(1):15-38.
被引量:1270
10
袁灿.
认知科学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J]
.浙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22(4):18-24.
被引量:1
引证文献
33
1
王天琪,车依檀,甄妮,王亚洁,杨佳.
中医药理论的重验性设论[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21(26):240-242.
2
吴嘉瑞,张冰,常章富.
中药药性理论中“有毒无毒”涵义辨析及其研究思路探讨[J]
.中国中药杂志,2009,34(4):480-482.
被引量:4
3
翟华强,张冰,艾明要,黄建梅.
基于复杂系统的中药药性理论研究思考[J]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31(8):522-524.
被引量:6
4
倪莉,张冰.
基于机体状态的中药毒性理论研究[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09,24(5):549-551.
被引量:17
5
匡海学,程伟.
中药性味的可拆分性、可组合性研究——中药性味理论新假说与研究方法的探索[J]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09,11(6):768-771.
被引量:72
6
肖小河,王伽伯,赵艳玲,王永炎,肖培根.
药性热力学观及实践[J]
.中国中药杂志,2010,35(16):2207-2213.
被引量:40
7
匡海学,王艳宏,王秋红,杨炳友,程伟.
基于中药性味可拆分性和可组合性的中药性味理论研究新模式[J]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11,13(1):25-29.
被引量:80
8
叶峥嵘,吴琳.
气候变化对中医药寒热相关理论形成的影响[J]
.河南中医,2011,31(6):576-578.
9
王薇,李峰.
中药药性物质基础研究现状分析[J]
.西北药学杂志,2011,26(4):303-305.
被引量:5
10
张倩,张冰,金锐,李连珍,赵茜,刘小青.
肉桂油与肉桂水提物对虚寒证模型大鼠的药理作用及其数理分析[J]
.中西医结合学报,2011,9(9):983-990.
被引量:33
二级引证文献
434
1
凌霄,王盼盼,马静,李学林,孟菲,张博.
临床功效反推法在中药药性研究中的作用[J]
.中医杂志,2020,61(5):396-399.
被引量:5
2
朱珏,朱香梅,石雨荷,李晴,刘湘丹,王智,童巧珍.
地黄的研究进展及其质量标志物的预测分析[J]
.中药材,2022,45(5):1273-1281.
被引量:21
3
刘定坤,贾晓斌,马维坤,王龙,李志勇,封亮.
外来药用资源服务健康行业历史及应用现状[J]
.中国中药杂志,2022,47(24):6551-6559.
4
梁力伟,丁长松,黄辛迪,梁昊,蔡雄.
基于重叠社区的“方-药”网络经方配伍规律分析[J]
.中草药,2020,51(2):496-506.
被引量:6
5
李尧,李伟,张颖颖,王琳,刘江亭.
白术及麸炒白术拆分组分配伍对脾虚模型大鼠胃肠功能的影响[J]
.时珍国医国药,2018,29(11):2626-2628.
被引量:15
6
朱广辉,李杰.
基于“阳非有余”及“阳常有余”探讨温阳法论治恶性肿瘤[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21,23(12):41-44.
被引量:16
7
蒙玉梅,廖承谱,辛田田,杜正彩,郝二伟,胡小勤.
芒果苷寒热药性及平抑肝阳功效初步研究[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20,0(1):32-35.
被引量:3
8
韩森,王佃勋,魏佩煌,李立,赵雨坤,李健,姜淼.
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的中药寒/热性药物特异性作用分子机制研究[J]
.辽宁中医杂志,2021,48(8):186-189.
被引量:7
9
王天琪,车依檀,甄妮,王亚洁,杨佳.
中医药理论的重验性设论[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21(26):240-242.
10
黄璐琦.
论中药药性理论的研究方向[J]
.中药与临床,2011(2):1-3.
被引量:19
1
杨雁.
从中医治疗痈的理念探讨消化性溃疡的治疗[J]
.河北中医,2013,35(3):439-440.
被引量:4
2
五行与五脏[J]
.健康必读(健康新语),2015,0(2):58-58.
3
贾树,张梅,路培,张建勋.
基于转化医学理念探讨中医学术传承[J]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5,13(16):1907-1908.
被引量:2
4
上官同琴,鹿芳.
关于肾病治疗中“三位一体”治疗理念的实施探讨[J]
.特别健康(下),2014(2):472-473.
5
佟海英,高学敏,王淳,钟赣生,张建军,那生桑.
中药与蒙药药性理论的比较研究[J]
.中国中药杂志,2008,33(5):606-608.
被引量:8
6
赵晓霞,高伟.
浅谈中医思维在重症医学科的临床应用[J]
.中国中医急症,2013,22(11):1894-1895.
被引量:4
7
陈国成.
用阳化阴治阴虚理念探讨[J]
.四川中医,2011,29(1):59-60.
被引量:4
8
聂容荣,江伟,符文彬.
基于扶阳固本理念探讨加味补阳还五汤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症疗效与安全性评价[J]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33(2):163-166.
被引量:11
9
唐妹华,陈火莲.
基于循证护理理念探讨过敏性紫癜患儿的中西医结合心理干预分析[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4,12(21):128-129.
被引量:2
10
毕春强,温建民,孙卫东,桑志成,林新晓,孙永生,梁朝,蒋科卫,程桯,胡海威,吴夏勃,陈思,温冠楠,荀淑英,常程.
外翻中西医结合微创治疗中“裹帘”法外固定的理念探讨[J]
.中医正骨,2016,28(4):69-71.
被引量:4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7年 第10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