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中药四气五味的量化
被引量:
24
Quantization of four nature and five flavor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中药的四气、五味是反映药物电子得失能量的 ,即量化其阴阳和大小的。四气反映阳—受电体—酸的能量 ,五味反映阴—给电体—碱的能量 ,四气、五味均可量化。
作者
盛良
机构地区
南京中医药大学
出处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04年第22期2943-2945,共3页
Modern Journal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关键词
四气
五味
电子得失
四气、五味量化
中药现代化
分类号
R285.1 [医药卫生—中药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0
参考文献
6
共引文献
59
同被引文献
284
引证文献
24
二级引证文献
279
参考文献
6
1
高晓山主编,苏式兵等编写..中药药性论[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2:618.
2
赵宝中,荣大奇,王秀军,傅强,孟智.
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电子结构与药性的关系[J]
.分子科学学报,2000,16(2):88-93.
被引量:20
3
盛良.
中药四气五味和化学成分的关系[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13(21):2804-2806.
被引量:42
4
曾广植.甜味的引子识别与诱导适应的受体模型[J].化学通讯,1980,8:458-458.
被引量:1
5
曾广植.味感传动的波动性[J].自然杂志,1984,7(2):8-8.
被引量:1
6
宋立人.中华本草[M](第1卷)[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386,401,353,359,341,412,291,349,263,273,357,318.
被引量:1
二级参考文献
10
1
李丹,王平全,张楠森.
苦参碱类生物碱的研究进展及临床应用[J]
.中草药,1996,27(5):308-310.
被引量:188
2
徐建平,何东,王志中,沈家骢,高连勋,宋雅茹.
强镇痛活性生物碱Epibatidine及其类似物的构效关系研究[J]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1996,17(12):1893-1895.
被引量:2
3
任友达.酸碱理论及其在有机化学中的运用[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2.238-240.
被引量:2
4
曾广植.味感传导的波动性[J].自然杂志,1984,7(2):87-87.
被引量:2
5
宋立人.中华本草[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99.9.
被引量:53
6
扬频 高孝恢.性能-结构-化学键[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7..
被引量:24
7
赵宝中,初蓓,苏忠民,王荣顺.
水中有机污染物微观分布的理论模型与方法[J]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1998,19(11):1799-1802.
被引量:5
8
赵宝中,初蓓,苏忠民,王荣顺.
卤代苯与水分子间作用的从头算[J]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1998,19(10):1674-1676.
被引量:4
9
许旋,罗一帆,徐志广,李卫华.
靛玉红类衍生物电子结构与抗癌活性关系的研究[J]
.癌症,2001,20(12):1383-1386.
被引量:10
10
赵绍琴.
中医中药治疗白血病的新认识[J]
.中医药研究,1992,8(2):11-12.
被引量:12
共引文献
59
1
李睿萍,孙万森,铁晓玲,王竹,刘艳,郭蓉.
探讨中药药性与温度相关性瞬时受体电位的潜在联系[J]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20,22(8):2992-2997.
被引量:4
2
刘群,杨晓农.
中药四气五味的现代认识[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32(5):981-985.
被引量:60
3
刘丽敏,刘华钢,毛俐,陈振锋,王恒山.
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体外对肿瘤细胞增殖的影响[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08,14(11):35-36.
被引量:32
4
杨晓明,曹军.
氧化苦参碱对心血管系统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J]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06,4(1):41-44.
被引量:3
5
常惟智.
基于不同配伍环境的中药药性及功效变化规律研究浅析[J]
.中药与临床,2011,2(4):60-61.
被引量:5
6
姚慧琴,高作宁,韩小霞,余建强,杜盐平.
苦参碱在玻碳电极上的直接电化学行为及电分析方法研究[J]
.宁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5(4):346-348.
被引量:2
7
姚慧琴,高作宁,韩晓霞,余建强,杜盐平.
苦参碱类生物碱在玻碳电极上的直接电化学行为及电分析方法研究[J]
.中国中药杂志,2005,30(10):765-768.
被引量:11
8
申晓东,宋关斌,严润彬,杨扬.
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抗肿瘤作用的研究进展[J]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8(6):125-128.
被引量:40
9
高作宁,姚慧琴,韩晓霞,余建强.
生理介质中苦参碱和槐定碱的电化学动力学性质研究[J]
.中国中药杂志,2005,30(23):1836-1839.
被引量:5
10
陈怀侠,韩凤梅,杜鹏,陈勇.
苦参生物碱电喷雾质谱分析[J]
.分析化学,2006,34(2):205-208.
被引量:15
同被引文献
284
1
刘群,杨晓农.
中药四气五味的现代认识[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32(5):981-985.
被引量:60
2
刘海壮,隋永芝.
半夏泻心汤治疗失眠20例[J]
.中外医疗,2008,27(22).
被引量:9
3
王锺元.
藏医药学基础理论简介[J]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2):63-75.
被引量:1
4
苏薇薇,吴忠,梁仁.
计算机模式分类技术──中药质量与中药组方研究的新方法[J]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1999,4(3):33-37.
被引量:8
5
汪波.
中药炮制对四气五味的影响[J]
.湖南中医杂志,1997,13(S1):97-97.
被引量:1
6
代春美,肖小河,王迪,赵艳玲,山丽梅.
基于生物热动力学的中药四性研究[J]
.锦州医学院学报,2004,25(3):48-51.
被引量:24
7
金日光,牟雪雁,赵惠英.
抗癌、抗心血管病、抗糖尿病中药药效与量子(群子)统计力学参数的关系——关于中药传统理论的当代化学物理及量子统计力学理论的诠释(Ⅶ)[J]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04,6(3):47-54.
被引量:3
8
姚美村,张燕玲,袁月梅,艾路,乔延江.
中药药性量化方法对补虚药功效归类预测的研究[J]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4,27(4):7-9.
被引量:13
9
盛良.
中药四气五味和化学成分的关系[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13(21):2804-2806.
被引量:42
10
刘振芳,孙汉英,刘文励,李春蕊,谢大兴,吴宁.
川芎嗪促进急性放射损伤小鼠骨髓造血修复作用的研究[J]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2004,24(5):396-398.
被引量:16
引证文献
24
1
刘群,杨晓农.
中药四气五味的现代认识[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32(5):981-985.
被引量:60
2
王春燕.
中药四性的研究概况[J]
.甘肃中医,2007,20(10):13-14.
被引量:11
3
肖小河.
中药药性研究概论[J]
.中草药,2008,39(4):481-484.
被引量:62
4
季晓慧,俞仲毅.
中药四气与药物成分关系研究进展[J]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22(3):86-88.
被引量:12
5
彭评志.
中药五味的研究现状与展望[J]
.中国药业,2009,18(14):73-74.
被引量:10
6
左文,陆兔林,毛春芹.
中药的四气五味[J]
.中国药房,2010,21(7):653-655.
被引量:25
7
李欣孺,徐阳,王静,何雅楠.
中药四气理论现代研究方法进展[J]
.中国中医药咨讯,2011,3(1):74-75.
8
秦俊法.
中国的中药微量元素研究 Ⅲ.微量元素:中药性效量化的物质基础[J]
.广东微量元素科学,2011,18(1):1-10.
被引量:26
9
秦俊法.
中国的中药微量元素研究Ⅳ.微量元素:汇通传统中药理论与现代科学理论的桥梁[J]
.广东微量元素科学,2011,18(2):1-13.
被引量:8
10
王蓓蓓.
中药性能的现代研究[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9(11):90-91.
被引量:3
二级引证文献
279
1
何瑞婷,董雪静,王颖,傅鹏.
民族清热药的炮制药理研究进展[J]
.壮瑶药研究季刊,2020(1):19-23.
被引量:1
2
李睿萍,孙万森,铁晓玲,王竹,刘艳,郭蓉.
探讨中药药性与温度相关性瞬时受体电位的潜在联系[J]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20,22(8):2992-2997.
被引量:4
3
刘晓娜,王喜波,车晓青,吴志生,李德芳,郑秋生.
LIBS技术在中药质量快速评价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J]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20,22(4):1262-1269.
被引量:10
4
李黎丽.
基于“酸甘化阴”白芍甘草配伍药性变化研究[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20,0(1):47-50.
被引量:11
5
万小曼,吴松.
基于“以温药和之”理论探讨痰饮病治疗[J]
.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2023,25(5):51-54.
被引量:4
6
李子龙,李明,方笑丽,施阳,何蕾,叶浩,宋宇琪,王树杰,郝文哲.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的中医药辨治克罗恩病用药规律分析[J]
.中国肛肠病杂志,2023,43(2):1-5.
被引量:1
7
姜美佳,蔡平平.
基于频次分析探讨内服中药治疗卵巢早衰的用药特点[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20(11):214-215.
8
肖小河,肖培根,王永炎.
中药科学研究的几个关键问题[J]
.中国中药杂志,2009,34(2):119-123.
被引量:53
9
WANG Jia-bo1, ZHAO Yan-ling1, ZHANG Xue-ru1,2, ZHOU Can-ping1,2, LIU Ta-si2, ZHAO Hai-ping1, REN Yong-shen1, XIAO Xiao-he1 1. China Military Institute of Chinese Meteria Medica, 302 Military Hospital of China, Beijing 100039, China 2. College of Pharmaceutical Sciences, Hunan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Changsha 410208, China.
Different Effects of Mahuang Decoction and Maxing Shigan Decoction on Animal Temperature Tropism and Correlation to Differences of Cold and Hot Nature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J]
.Chinese Herbal Medicines,2010,2(3):211-215.
10
张冰,林志健,翟华强,黄建梅.
基于“三要素”假说研究中药药性的设想[J]
.中国中药杂志,2008,33(2):221-223.
被引量:47
1
江润祥.
论中药四气五味之化学[J]
.现代中医药(北京),2003(9):8-12.
2
中药四气五味[J]
.健康必读(健康新语),2015,0(6):36-37.
3
盛良.
中药四气五味和化学成分的关系[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13(21):2804-2806.
被引量:42
4
张军帅,刘培勋.
基于四气五味的中药抗辐射防护作用机理探讨[J]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2,19(9):96-99.
被引量:6
5
王新春,孔德梅,王正益,田圣志.
论炮制与中药四气五味的关系[J]
.河南医药信息,1997,5(11):54-55.
被引量:3
6
李吉武,彭万年,赵伟.
从升降气机探源中药“四气五味”的应用[J]
.辽宁中医杂志,2015,42(3):573-575.
被引量:12
7
刘群,杨晓农.
中药四气五味的现代认识[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32(5):981-985.
被引量:60
8
许利平,孙建宁,张冰.
中药寒热药性现代研究手段[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0,16(1):61-62.
被引量:11
9
盛良.
论化学元素具有寒热温凉四性——一论中药四性与现代化学的统一[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3,9(1):14-15.
被引量:38
10
谢培山.
指纹图谱分析—综合的、可量化的中药质量评价手段[J]
.中国医药情报,2002,8(1):17-20.
被引量:16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4年 第2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