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对高等教育评价主体多元化的探讨
被引量: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迈入大众化阶段,高等教育评价不再是教育行政部门的独有权力。建立一套高等教育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体系是新时期高等教育评价的必然选择,学校、学生、家长、用人单位和社会中介评价机构都可能成为高等教育评价主体,从而有利于体现评价中的多元价值取向。
作者
黄莉萍
方向阳
机构地区
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出处
《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
2007年第11期129-130,共2页
forum on contemporary education
关键词
高等教育
评价主体
多元化
实证研究
分类号
G640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8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63
同被引文献
8
引证文献
5
二级引证文献
4
参考文献
3
1
欧本谷,刘俊菊.
多元教师评价主体分析[J]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0(2):127-130.
被引量:36
2
沈志莉.
中外高等教育评价比较研究[J]
.外国教育研究,2003,30(6):58-60.
被引量:21
3
柳国辉.
高等教育评价质量观刍议[J]
.江苏高教,2001(1):20-23.
被引量:9
二级参考文献
8
1
戴贺臣.
美国高等教育认可制度[J]
.高等教育研究,1987,8(4):110-115.
被引量:1
2
许庆豫.
国外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机制——社会评价[J]
.上海高教研究,1993(3):101-103.
被引量:4
3
傅松京.美日两国高等教育评价制度的比较[J].中国高等教育评价,1995,(1).
被引量:1
4
Clark.Kerr 陈学飞等(译).大学的功用[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3..
被引量:2
5
陈漠升.高等教育评价概论[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1988.72-75.
被引量:1
6
黄光雄.教育评鉴的模式[M].台北:复文图书出版社,1980.50-56.
被引量:1
7
[1]TORSTEN HUSEN,T NEVILLE POSTLETHWAITE.国际教育百科全书[M].贵阳:贵州教育出版社,1990.
被引量:1
8
A.Craft.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s in Assuring Quality in Higher Education[M]. New York: The Falmer Press.
被引量:1
共引文献
63
1
李小玲.
教师教学质量评价误差的调控[J]
.吕梁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21(4):24-26.
2
沈延兵,费毓芳,刘建新.
我国大学生就业评价现状和对策[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23(1):81-83.
被引量:17
3
杨宗仁.
我国高等教育评估的现状与发展趋势[J]
.理工高教研究,2005,24(1):68-69.
被引量:17
4
沈延兵,费毓芳,陶德坤.
我国研究生就业评价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4(10):46-50.
被引量:6
5
万媛媛.
美英高等教育评估机构的特点及对我国的启示——以美国的CIHE和英国的QAA为例[J]
.西北医学教育,2005,13(2):111-112.
被引量:3
6
王梅,陈士俊.
对我国学科评估的若干思考[J]
.未来与发展,2005,26(3):10-11.
被引量:6
7
申卫.
英国教师评价制度的启示[J]
.现代中小学教育,2005,21(9):63-66.
被引量:7
8
万媛媛.
美英高等教育评估机构的特点及对我国的启示[J]
.职业教育研究,2005(11):168-169.
被引量:2
9
冯天元.
对医科院校专业教师评价机制研究与对策[J]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6,8(3):320-322.
被引量:1
10
潘思东,周国华.
高校教师教学评价的问题与改进[J]
.中国地质教育,2006,15(3):92-95.
被引量:8
同被引文献
8
1
马志成.
对当前学生评价的问题再思考[J]
.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2005(1):8-10.
被引量:14
2
李卫东.
高等教育价值与评价多元化分析[J]
.江苏高教,2008(2):9-12.
被引量:18
3
司林波,赵晓冬,黄钦.
高等教育评价的多元主体模式探析[J]
.科技与管理,2008,10(6):118-120.
被引量:9
4
齐俊峰,罗崟峰.
浅谈学生评价在学生管理中的作用[J]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4,20(10):57-58.
被引量:1
5
李战军.
高校中层领导干部考核评价体系的建立与实施[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4):47-49.
被引量:10
6
陈玉琨,李如海.
我国教育评价发展的世纪回顾与未来展望[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0,18(1):1-12.
被引量:164
7
沈志莉.
中外高等教育评价比较研究[J]
.外国教育研究,2003,30(6):58-60.
被引量:21
8
赵必华.
教育评价范式:变革与冲突[J]
.比较教育研究,2003,24(10):62-66.
被引量:42
引证文献
5
1
岳枫.
高等教育评价中的学生评价探究[J]
.吕梁教育学院学报,2012,29(1):19-20.
被引量:1
2
张平泽,沈俊.
高职院校教育评价体系的建设思考[J]
.机械职业教育,2013(5):25-26.
3
李殿民.
试论我国高等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的变迁[J]
.俪人(教师),2014(20):182-182.
4
吴万刚.
独立学院教育教学工作质量评价体系探索[J]
.中外企业家,2011(6X):184-185.
5
汤燕.
利益相关者视域下高等教育评价主体分析[J]
.中国培训,2016(24):79-80.
被引量:3
二级引证文献
4
1
屈战伟.
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管理手段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吕梁教育学院学报,2014,31(2):69-71.
被引量:1
2
唐小艳.
高职环保人才培养的利益相关者角色定位分析[J]
.中国市场,2017(7):80-81.
被引量:3
3
唐小艳.
高职环保人才培养利益相关者的合作机制分析[J]
.中国校外教育,2017(4):151-151.
4
张红,郭仪.
对管理类本科学生实习效果的评价[J]
.文教资料,2019,0(29):204-206.
1
张继平,余丹丹.
美国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及特色探析[J]
.大学(学术版),2009(7):101-105.
被引量:8
2
程如桂.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如何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
.管理观察,2008(13):87-87.
被引量:8
3
张丽丽.
浅谈在新课程理念下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5,0(16):177-177.
4
马超.
大学生入党动机调查及分析[J]
.科技信息,2010(2):72-72.
5
梁艳平,付然,李春雨.
让数学作业成为学生的最爱[J]
.吉林教育(综合),2012,0(12S):76-76.
6
朱丽娟.
走出综合实践活动“综合”的误区[J]
.小学教学研究,2009(A10):134-135.
7
王凤娜.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J]
.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5):125-127.
被引量:3
8
王寒珞,王卓君.
论全日制工程硕士教育质量保障[J]
.现代企业教育,2012,0(5S):74-74.
9
张华.
美术教学中学生价值观的培养[J]
.陕西教育学院学报,2008,24(4):103-105.
10
高志彪.
关注多重对话 正确解读文本[J]
.云南教育(小学教师),2014,0(6):18-19.
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
2007年 第1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