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电信技术》
2006年第11期113-117,共5页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参考文献8
-
1诸葛志.释“隐秀”[J].中州学刊,2000(2):99-102. 被引量:6
-
2钱士新.言意之辩与《文心雕龙》[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1999,20(1):47-51. 被引量:3
-
3袁济喜.六朝美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被引量:1
-
4(晋)陆机,(梁)钟嵘著,杨明.文赋诗品译注[M]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 被引量:1
-
5汤一介编选,汤用彤.汤用彤选集[M]天津人民出版社,1995. 被引量:1
-
6杨辛,朱式蓉编选,朱光潜.朱光潜选集[M]天津人民出版社,1993. 被引量:1
-
7叶朗.中国美学史大纲[M]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 被引量:1
-
8(魏)王弼 著楼宇烈 校释王弼集校释[M]. 被引量:1
共引文献6
-
1曾婷婷.从《文心雕龙·隐秀》篇看中国古典美学的含蓄特点[J].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社会科学版),2005,26(1):13-17. 被引量:1
-
2党圣元,师雅慧.新世纪《文心雕龙》研究综述(下)[J].丽水学院学报,2008,30(1):1-6. 被引量:7
-
3高洪岩.《文心雕龙·隐秀》篇“隐”的玄学意义[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2(6):65-68.
-
4宋清秀.秀——清代闺秀诗学的核心概念[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7(4):44-51. 被引量:7
-
5刘运好.“文外之旨”:从佛学到诗学的意义转换[J].文学评论,2016(5):99-107. 被引量:2
-
6董杰,郭万红.“隐秀说”视阈下的典籍英译--以《庄子》为例[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21,35(4):104-108.
同被引文献9
-
1刘建业.WCDMA核心网解决方案[J].电信科学,2004,20(6):78-81. 被引量:1
-
2卢彤九.中兴WCDMA无线网络规划原则[J].电信技术,2004(7):42-44. 被引量:1
-
3董爱平,魏毅.中兴通讯三网合一室内覆盖综合解决方案[J].世界电信,2004,17(8):50-51. 被引量:1
-
4廖海洲,蔡卫红.GSM向UMTS过渡技术研究与分析[J].长沙通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4(4):7-10. 被引量:1
-
5蔡春霞.WCDMA无线网络规划分析[J].电信技术,2006(8):49-51. 被引量:2
-
6郝瑞晶,郝瑞东,杨济安.GSM-R无线网络中容量规划的研究[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19(2):177-180. 被引量:5
-
7王萍.论不同组网方式对GSM网络性能的影响[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7(10) 被引量:1
-
8谢鹰.GPRS无线网络的规划设计[J].邮电设计技术,2002(12):8-14. 被引量:3
-
9马红兵,袁鹏.GSM900/1800双频网建设和组网[J].邮电设计技术,2003(4):29-35. 被引量:3
-
1顾峰.LTE宽带移动通信网络及其关键技术[J].科学与财富,2014,0(8):203-204. 被引量:1
-
2彭焱.未来宽带移动通信网络技术发展的一些思考[J].无线互联科技,2013,10(12):35-35.
-
3周正.无线局域网“标准”至上[J].中国计算机用户,2002(42):28-29.
-
4施东明.LTE宽带移动通信网络及其关键技术[J].信息安全与技术,2013,4(12):59-61. 被引量:2
-
5陈雷.长期演进宽带移动通信网络与技术的探讨[J].江苏通信,2015,0(4):53-53.
-
6陈超,贾国庆,陈善继,房卫东.IMT-A面向宽带移动通信网络传输性能的分布式测量方法[J].中国水运(下半月),2014,14(9):142-143. 被引量:1
-
7谢江,段锋.宽带移动通信网络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向与相关问题思考[J].中国新通信,2017,19(1):29-29.
-
8刘琪.LTE网络部署策略研究[J].世界电信,2011(6):68-72.
-
9范娟.LTE宽带移动通信网络及其关键技术[J].中国新通信,2014,16(8):117-117.
-
10杨海波,姚庆栋,杨永康,应必善.WCDMA R5核心网络体系结构的改进[J].电信科学,2002,18(11):37-41. 被引量: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