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免疫组化抗原修复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
8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免疫组化染色技术具有操作简单,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等优点,绝大多数常用抗体的修复都是通过加热来完成的,可以说抗原热修复是免疫组化的关键技术,会直接影响到最终的染色结果。
作者
吴计生
段淑云
郝建平
机构地区
运城市中心医院
灵石县人民医院
出处
《实用医技杂志》
2006年第20期3592-3593,共2页
Journal of Practical Medical Techniques
关键词
免疫组化
抗原
抗原修复
分类号
R446.8 [医药卫生—诊断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8
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79
同被引文献
47
引证文献
8
二级引证文献
14
参考文献
2
1
石砚.
加热法修复抗原的方法和应用进展[J]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1997,13(3):265-267.
被引量:7
2
熊正文.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中抗原修复的研究进展[J]
.中华病理学杂志,1997,26(2):124-126.
被引量:74
二级参考文献
8
1
熊正文,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1996年,5卷,71页
被引量:1
2
熊正文,解剖学杂志,1995年,8卷,289页
被引量:1
3
Shi S R,Biotech-Histochem,1994年,69卷,213页
被引量:1
4
熊正文,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1994年,3卷,407页
被引量:1
5
蔡文琴,实用免疫细胞化学与核酸分子杂交技术,1994年,1页
被引量:1
6
熊正文,北京军区医药,1993年,5卷,461页
被引量:1
7
Shi S R,J Histochem Cytochem,1991年,39卷,741页
被引量:1
8
陈钦材,病理学进展.1,1987年,16页
被引量:1
共引文献
79
1
熊正文,朱光君,苏红,李春光,胡海霞.
CD44s基因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研究[J]
.中国医师杂志,2002,4(S1):20-22.
2
熊正文,李春光,丁华野,史晓东,苏红,胡海霞.
抗原修复脱钙组织石蜡切片抗原性后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效果的比较[J]
.解放军医药杂志,1999,21(6):405-408.
被引量:11
3
熊正文,李春光,王伯云,丁华野,田玉旺,史景良.
影响免疫组化特异性染色的因素分析及对策[J]
.解放军医药杂志,1998,20(5):385-387.
被引量:1
4
熊正文,王炳胜,苏红,胡海霞,李春光,黄勇.
抗原修复技术在脱钙组织冰冻切片免疫组化染色中的应用[J]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2004,14(3):151-154.
5
熊正文,李宏伟,黄勇,李春光.
骨组织脱钙技术及在免疫组化染色中的应用[J]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2004,14(3):175-178.
被引量:13
6
熊正文,孙印臣,张绪斌,安赵栓.
“低温微波-硝酸快速脱钙”技术研究及应用[J]
.中国实验动物学杂志,2002,12(6):356-358.
被引量:10
7
熊正文,李德炳,李宏伟,苏红,黄勇,胡海霞,李春光.
非小细胞肺癌CD44v6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研究及其意义[J]
.华北国防医药,2004,16(4):229-231.
被引量:1
8
刘俊,陈宣世,龙汉安.
三种不同抗原修复法对二种免疫组化染色法的影响[J]
.泸州医学院学报,2004,27(5):440-441.
被引量:2
9
陈龙,周晓春,齐洁敏.
抗原修复技术在免疫组化中的应用[J]
.承德医学院学报,2004,21(4):325-327.
被引量:2
10
熊正文,李春光,丁华野,田玉旺,史景泉.
增强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敏感性的新技术[J]
.北京军区医药,2000,12(2):131-132.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47
1
陈罡,罗殿中,韦康来,郭芳.
双重免疫组化染色法的操作体会[J]
.实用医技杂志,2004,11(6):721-722.
被引量:3
2
楚天骄,雷冬梅,王玉萍,郝志伟,党秋红,张欢.
应用双重免疫组化染色法研究P53与细胞角蛋白在鼻咽癌中的表达[J]
.中国实用医药,2007,2(2):5-6.
被引量:2
3
郝牧,漆佩静,李刚,孟恒星,徐燕,李长虹,王亚非,邱录贵.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对脐血CD34^+细胞在NOD/SCID小鼠体内造血重建的影响[J]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10,32(1):71-75.
被引量:6
4
李丽,王明元,程根林,徐惠新,周群刚,夏毓伟,曹维娟,张辉.
流式细胞术在成分血残留白细胞检测中的应用[J]
.临床输血与检验,2004,6(3):177-179.
被引量:6
5
刘俊,陈宣世,龙汉安.
三种不同抗原修复法对二种免疫组化染色法的影响[J]
.泸州医学院学报,2004,27(5):440-441.
被引量:2
6
骆新兰,蔡秀玲,刘艳辉,庄恒国,张威.
不同的抗原修复条件对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的影响[J]
.中华病理学杂志,2005,34(1):52-54.
被引量:33
7
魏波,郑鸿.
高压锅和微波抗原修复法的对比分析[J]
.实用医技杂志,2005,12(03A):611-612.
被引量:4
8
王永军,刘世正,王珩,王小玲,吴国祥.
EMA与p53免疫组化双重染色法[J]
.诊断病理学杂志,2005,12(3):232-232.
被引量:6
9
高才,周国燕.
丙三醇水溶液玻璃结构松弛现象学研究[J]
.物理化学学报,2005,21(8):909-914.
被引量:7
10
王永军,王珩,王小玲,刘世正.
内源性生物素对免疫组化染色的影响及消除方法[J]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05,21(6):735-736.
被引量:7
引证文献
8
1
赵丽辉,胡预兵,孙振柱.
应用不同免疫组化抗原修复技术的体会[J]
.新疆医学,2008,38(2):68-69.
被引量:2
2
马健波,杨微荣,贾国凤,朱正鹏.
抗原修复对肿瘤耐药基因表达的影响[J]
.解剖学杂志,2009,32(3):414-415.
3
郭玉荣.
免疫组化染色的影响因素与质量控制[J]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09,30(11):1120-1120.
被引量:3
4
丰平,李根茂,葛东宇.
热丙三醇水溶液抗原修复方法[J]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27(10):42-45.
被引量:2
5
彭凤英.
3种抗原修复方法对病理切片免疫组化结果的影响[J]
.医药论坛杂志,2011,32(8):169-170.
被引量:1
6
吴春莲,赵斌,蔡方,赖旦婷.
肌酸激酶与P53双重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在食管癌中的应用[J]
.实用医技杂志,2012,19(6):649-649.
7
邹亮.
免疫组化中抗原修复方法及修复液的比较[J]
.健康研究,2013,33(3):176-178.
被引量:6
8
后梅,张红星,叶青,张勇.
CD133+细胞联合人脐血干细胞在心力衰竭小鼠中的作用[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6,20(14):2066-2072.
二级引证文献
14
1
郭尚云.
抗原修复技术溶液pH值对抗原修复的影响[J]
.求医问药(下半月),2013(6):5-6.
2
齐文娟,申洪.
提高陈旧性石蜡标本抗原检出率的抗原修复方法[J]
.实用医学杂志,2010,26(10):1761-1763.
被引量:18
3
曾蓉,王治国.
肿瘤标志物应用的质量要求探讨[J]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1,32(7):746-747.
被引量:7
4
窦东伟,李裕波,苏卡,李佳荃,彭涛,刘志明.
肝组织石蜡切片8-OHdG免疫组化方法的研究[J]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1,28(3):352-354.
被引量:2
5
张卫琴.
免疫组化的室内质控[J]
.现代医药卫生,2014,30(7):1022-1025.
被引量:2
6
段翠密,杨锡琴,修冰水,刘志强,张旭辉,戴振华,阙海萍,冯晓燕,张贺秋.
抗原修复在陈旧石蜡切片乳腺珠蛋白免疫组化检测中的应用[J]
.军事医学,2014,38(12):965-967.
被引量:2
7
张艳华,李静,郗彦凤,白文启,白玮,孙瑞芳.
C-myc与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白血病预后的相关性[J]
.中华病理学杂志,2015,44(8):571-577.
被引量:8
8
刘智,夏勤,李林丰,秦海银,何姣.
基层医院抗原修复液的选择[J]
.实用医技杂志,2016,23(1):75-75.
9
宋容,肖觉,刘佳,李光新,林一民.
提高免疫组织化学反应的抗原修复技术[J]
.重庆医学,2016,45(4):540-542.
被引量:5
10
张睿,马健波.
免疫组化染色防止脱片的几点体会[J]
.诊断病理学杂志,2016,23(5):397-398.
被引量:5
1
白杨,温黎,李新功.
三种免疫组化抗原热修复方法的对比分析[J]
.诊断病理学杂志,2013,20(4):249-250.
被引量:10
2
纪小龙,尹彤.
免疫组化常用抗体的应用体会[J]
.中国实验诊断学,1999,3(4):176-178.
3
王仪.
浅谈几种常用抗体在骨髓活检组织中的应用体会(二)[J]
.诊断病理学杂志,2012,19(4):320-320.
4
陈莹.
全自动免疫组化染色仪的应用体会[J]
.诊断病理学杂志,2016,23(7):556-556.
被引量:1
5
崔永兴,涂静宜,李冬梅,李红民.
不同修复方法对免疫组化染色结果的影响[J]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2006,22(3):390-391.
被引量:5
6
顾冬梅,虞杰,郭凌川.
不同抗原热修复法对乳腺癌组织内ER、PR检测的影响[J]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2007,17(3):496-496.
7
朱国良,石麒麟.
乳腺癌HER-2免疫组化柠檬酸高温高压抗原修复手工操作的最佳条件[J]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17,33(2):219-220.
被引量:4
8
董俭达,曹相玫,徐远义,韩恩善.
免疫组化常用抗体在病理诊断中的特点[J]
.基层医学论坛(B版),2006,10(11):1047-1049.
9
陈芸,徐开敏,佘沅轩,叶恩.
免疫组化抗原热修复急速降温对实验结果的影响[J]
.诊断病理学杂志,2015,22(9).
被引量:1
10
林蓁.
FR显色剂在含色素组织免疫组化染色中的应用[J]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17,33(2):217-218.
被引量:6
实用医技杂志
2006年 第20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