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肌酸激酶与P53双重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在食管癌中的应用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双重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是在一张切片上显示2种不同抗原成分的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这种方法可以了解不同细胞、组织之间的相互关系,甚至可以了解同一种细胞内抗原之间的相互关系121。本实验运用双重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在一张切片上完成了食管癌肌酸激酶(CK)与P53两种抗原的表达,用以观察CK阳性的癌细胞是否同时表达P53,现报告如下。
作者
吴春莲
赵斌
蔡方
赖旦婷
机构地区
广东省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
广东省惠州市第二妇幼保健院
出处
《实用医技杂志》
2012年第6期649-649,共1页
Journal of Practical Medical Techniques
关键词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
肌酸激酶
P53
食管癌
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应用
抗原成分
CK阳性
分类号
R735.1 [医药卫生—肿瘤]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8
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16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5
1
陈罡,罗殿中,韦康来,郭芳.
双重免疫组化染色法的操作体会[J]
.实用医技杂志,2004,11(6):721-722.
被引量:3
2
楚天骄,雷冬梅,王玉萍,郝志伟,党秋红,张欢.
应用双重免疫组化染色法研究P53与细胞角蛋白在鼻咽癌中的表达[J]
.中国实用医药,2007,2(2):5-6.
被引量:2
3
王永军,刘世正,王珩,王小玲,吴国祥.
EMA与p53免疫组化双重染色法[J]
.诊断病理学杂志,2005,12(3):232-232.
被引量:6
4
吴计生,段淑云,郝建平.
免疫组化抗原修复的应用进展[J]
.实用医技杂志,2006,13(20):3592-3593.
被引量:8
5
杨元发,李秀娟.
关于免疫组化实验的体会[J]
.实用医技杂志,2006,13(18):3321-3321.
被引量:2
二级参考文献
8
1
梁英杰,杨念生,穆威,蓝辉耀.
微波处理在多重免疫酶组织化学染色中的应用[J]
.中华病理学杂志,1996,25(6):376-376.
被引量:12
2
王泊云.病理学技术[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364.
被引量:13
3
熊正文.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中抗原修复的研究进展[J]
.中华病理学杂志,1997,26(2):124-126.
被引量:74
4
石砚.
加热法修复抗原的方法和应用进展[J]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1997,13(3):265-267.
被引量:7
5
黄莺,王康敏,康安静,靳耀锋.
bFGF与ki-67双重免疫组化染色法[J]
.诊断病理学杂志,2002,9(3):187-187.
被引量:8
6
肖立,陆孝禹.
CK34βE12和PSA顺序免疫组化双染色在前列腺病变中的表达[J]
.老年医学与保健,2003,9(1):14-15.
被引量:6
7
高美钦,袁芳平,黄爱民,陈斌.
弹力纤维染色与免疫组织化学双重染色技术[J]
.中华病理学杂志,2003,32(2):176-177.
被引量:11
8
应李雄,丁伟.
DNA染色与免疫组织化学双重染色技术[J]
.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2003,12(2):226-227.
被引量:2
共引文献
16
1
王亚丽,汤金梁,叶明福.
会诊HE切片脱色后再行特殊免疫组化染色的方法与体会[J]
.重庆医学,2006,35(21).
被引量:1
2
鄂群,卫爱军,王艳煜,肖玉凤,陈怀生,钱铮,陈莉.
多重标记免疫组化技术在消化道肿瘤研究中的应用[J]
.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07,27(4):247-248.
被引量:1
3
耿舰,丁彦青,蔡俊杰,赵菲.
双重免疫组化染色在乳腺癌脉管浸润检测中的应用[J]
.诊断病理学杂志,2008,15(1):40-41.
被引量:3
4
赵丽辉,胡预兵,孙振柱.
应用不同免疫组化抗原修复技术的体会[J]
.新疆医学,2008,38(2):68-69.
被引量:2
5
马健波,杨微荣,贾国凤,朱正鹏.
抗原修复对肿瘤耐药基因表达的影响[J]
.解剖学杂志,2009,32(3):414-415.
6
郭玉荣.
免疫组化染色的影响因素与质量控制[J]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09,30(11):1120-1120.
被引量:3
7
丰平,李根茂,葛东宇.
热丙三醇水溶液抗原修复方法[J]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27(10):42-45.
被引量:2
8
彭凤英.
3种抗原修复方法对病理切片免疫组化结果的影响[J]
.医药论坛杂志,2011,32(8):169-170.
被引量:1
9
曾荣新,夏健清,曹毅,李丽萍,牛会林.
小儿神经母细胞瘤D2-40与CD56双重免疫组化染色分析[J]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11,27(11):1258-1259.
10
赵亮,戴朝六,彭松林,薛今琦.
双重免疫组化染色检测DLK1与PCNA在肝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J]
.山东医药,2012,52(20):54-56.
被引量:3
1
战姝妍,姚军.
预测宫颈癌新辅助化疗疗效的细胞标记物[J]
.中国医药导报,2011,8(19):13-14.
2
苏红英,张白凌,陈余朋,高凌云,高美钦.
恶性黑色素瘤细胞角蛋白的表达[J]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2006,40(6):553-555.
被引量:3
3
邹美燕,刘丝荪,潘吴媛.
宫颈癌淋巴结内鳞状细胞癌抗原和细胞角蛋白的表达及临床意义[J]
.实用医学杂志,2012,28(9):1468-1470.
被引量:8
4
罗助荣,舒兆龙,徐华梅.
白血病细胞化学染色法与白血病分类之间关系的初探(附50例分析)[J]
.安徽医学,1991,12(6):14-16.
5
段承刚,梅志强,王丽,何涛.
人肝癌细胞系和正常肝细胞系中脆性组氨酸三联体蛋白表达研究[J]
.医学信息(下旬刊),2011,24(5):383-384.
6
李茹,孙晓云,栗占国.
自身抗体在风湿病诊断中的意义及其研究进展[J]
.中国实验诊断学,2005,9(1):27-30.
被引量:4
7
祁陈风,张尉.
抗肿瘤相关抗原TAG-72单克隆抗体的研究进展及其临床应用[J]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1992,8(1):69-72.
8
刘一,贾问炬.
涎腺多形性腺瘤组织起源的免疫组织化学及超微结构研究[J]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1992,10(3):159-162.
9
郭一川,郭亚莉,腾雪飞.
胎盘部位滋养细胞肿瘤2例临床病理分析[J]
.中华今日医学杂志,2003,3(12):13-14.
10
张嘉莹,楚广民,祁敏现,王梦娟,潘虎.
心脏黏液瘤的免疫组织化学观察[J]
.诊断病理学杂志,2002,9(5):292-293.
实用医技杂志
2012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