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吉林省玉米新品种现状及杂种优势模式利用分析
被引量:
1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吉林省新世纪初2001~2005年育成各类玉米新品种171个,通过对其中155个普通玉米品种的优势潜力、亲缘关系及杂种优势模式利用情况的分析,有的新品种在产量、品质、抗性及综合农艺性状方面达到了生产的要求,但其遗传基础相对狭窄,应加强种质改良与创新,丰富遗传基础,探索新的杂种优势利用模式,不断提高玉米育种及生产水平.
作者
柳迎春
宿子泉
李耀光
于明彦
机构地区
吉林省农科院玉米所
梨树东河农业站
公主岭市植保站
出处
《农业与技术》
2006年第1期53-54,84,共3页
Agriculture and Technology
关键词
玉米新品种
杂种优势群
杂优模式
改良
创新
分类号
S513 [农业科学—作物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4
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15
同被引文献
66
引证文献
10
二级引证文献
37
参考文献
2
1
焦仁海,等.吉林省玉米主要种质杂种优势群、杂交优势模式及演变[A].全国玉米种质扩增、改良、创新与分子育种学术会议论文集[C].北京,2004:119-123.
被引量:1
2
张胜恒,蔡治荣,徐红智.
国审糯玉米新品种及其种质分析[J]
.玉米科学,2005,13(3):41-43.
被引量:16
二级参考文献
4
1
李明辉,李炯,苏恩平,马海林,李庆富.
全国糯玉米新品种观摩会试验总结[J]
.玉米科学,2004,12(z1):55-59.
被引量:2
2
谢孝颐.糯玉米育种现状、产业化前景及提请关注的几个问题[J].玉米科学,2003,11:3-6.
被引量:4
3
荣廷昭 等.西南糯玉米种质资源的利用与改良研究.玉米科学,2003,:11-13.
被引量:3
4
黄玉碧,荣廷昭.
我国糯玉米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和起源进化[J]
.作物杂志,1998(S1):77-80.
被引量:34
共引文献
15
1
张胜恒,易红华,蔡治荣.
我国糯玉米种质研究进展[J]
.玉米科学,2008,16(3):44-46.
被引量:13
2
傅同良,刘先友.
贵州糯玉米育种现状、种质创新及发展方向[J]
.种子,2008,27(6):78-81.
被引量:12
3
姚志刚,王天宇.
优质糯玉米品种的评价[J]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23):9929-9931.
被引量:9
4
姚志刚,王天宇.
冀西北地区优质甜玉米品种的评价[J]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22):9436-9438.
被引量:2
5
张胜恒,杨华,蔡治荣,易红华,周汝平,陈荣丽.
我国糯玉米育种进展[J]
.西南农业学报,2008,21(4):1173-1177.
被引量:19
6
刘少坤,贾春兰,徐书兴,张学信,王均邦,王仁义,柳京国.
西星黄糯958的选育及其栽培制种技术[J]
.山东农业科学,2010,42(8):107-108.
7
贾春兰,刘少坤,徐书兴,张学信,王均邦,于淼.
糯玉米新品种西星黑糯2号的选育和应用[J]
.农业科技通讯,2010(9):129-130.
8
张胜恒,杨华,蔡治荣,祁志云,易红华,陈荣丽.
糯玉米优良骨干自交系S181选育与应用[J]
.西南农业学报,2010,23(6):2181-2184.
被引量:8
9
柳宏杰.
平凉市不同区域鲜食玉米新品系适应性试验研究[J]
.现代农业科技,2015(4):60-60.
10
陈海云,唐宗明.
合浦县春播玉米高产栽培技术[J]
.现代农业科技,2015(8):42-42.
同被引文献
66
1
滕文涛,曹靖生,陈彦惠,刘向辉,景希强,张发军,李建生.
十年来中国玉米杂种优势群及其模式变化的分析[J]
.中国农业科学,2004,37(12):1804-1811.
被引量:122
2
赵久然.
超级玉米指标及选育模式[J]
.玉米科学,2005,13(1):3-4.
被引量:102
3
蒋佰福.
优良玉米自交系合344的选育和利用[J]
.杂粮作物,2005,25(3):143-144.
被引量:8
4
王河成,段运平,石红卫,李凌雨.
热带亚热带种质不同导入量对玉米自交系配合力的影响[J]
.玉米科学,1995,3(3):9-11.
被引量:24
5
李海明,胡瑞法,张世煌.
外来种质对中国玉米生产的遗传贡献[J]
.中国农业科学,2005,38(11):2189-2197.
被引量:70
6
柳迎春,代秀云,李耀光,于明彦.
玉米新种质78599类群的形成、应用与改良[J]
.吉林农业科学,2005,30(6):18-19.
被引量:9
7
孙发明,焦仁海,刘兴二,徐艳荣.
论春玉米区新的育种目标与策略——对郑单958、先玉335国审以后的思考[J]
.种子科技,2006,24(2):44-46.
被引量:16
8
杨国虎,李新,王承莲,罗湘宁.
种植密度影响玉米产量及部分产量相关性状的研究[J]
.西北农业学报,2006,15(5):57-60.
被引量:212
9
焦仁海,王绍萍,孙发明,刘文国,刘兴贰,徐艳荣.
吉林省玉米种质基础的分析与归纳[J]
.玉米科学,2006,14(1):21-25.
被引量:25
10
杨伟光.
玉米高产育种研究[J]
.玉米科学,2006,14(2):10-12.
被引量:37
引证文献
10
1
代秀云,于明彦,许明学,柳迎春,夏远峰,刘爱华.
热带亚热带玉米种质的改良与利用[J]
.农业与技术,2007,27(4):49-50.
被引量:2
2
代秀云,于明彦,许明学,柳迎春,夏远峰,刘爱华.
玉米种质改良问题探讨[J]
.玉米科学,2008,16(1):56-58.
被引量:15
3
付俊,杨海龙,武翠.
丹东农科院“十五”期间玉米育种工作回顾[J]
.农业科技通讯,2008(11):8-10.
被引量:1
4
李继英.
玉米种子含水量对种子萌发调控的影响[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7):109-109.
被引量:2
5
王绍新,刘兰锁,冯健英,李辉利,李中建.
玉米外来种质的价值及利用[J]
.河北农业科学,2011,15(2):103-104.
被引量:5
6
代秀云,杨春梅,董亚琳.
热带、亚热带种质在玉米育种中的应用[J]
.农业与技术,2011,31(1):22-23.
被引量:3
7
王绍新,许洛,冯健英,赵璇.
石玉9号亲本自交系选育启示[J]
.河北农业科学,2013,17(5):79-81.
8
元东林,杨清霞,柳伟先,程庆铃,金顺玉.
早熟玉米杂交种“源玉3”选育报告[J]
.延边大学农学学报,2014,36(2):151-154.
被引量:4
9
王奕,赵晓雷,付从贵,彭勃.
鲜食糯玉米新品种星糯808的选育[J]
.农业科技通讯,2016(2):174-175.
10
董莹,杨巍,任雪娇,李蓉,王立萍,徐新,杨伟光.
不同密度下Reid改良系的单株产量杂种优势及配合力[J]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2017,39(4):386-391.
被引量:6
二级引证文献
37
1
胡军,魏开锋,郭鹏程,刘万,于汇琳,潘洪玉,张鑫生.
11份玉米自交系单株产量等性状的配合力与遗传参数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2020,0(6):5-10.
被引量:4
2
姚斌,徐晨,王俊鹏,历艳璐,邵郅伟,阿迪力·如则,张治安.
不同父本血缘玉米杂交种的光合特性和产量[J]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2020,42(5):486-492.
3
张林,张宝石,李新海,李明顺,王振华.
20个玉米群体农艺性状表现及对丝黑穗病抗性评价[J]
.玉米科学,2010,18(2):104-106.
被引量:3
4
吕春波,景希强,刘永涛,武翠,苏娟.
丹东农科院科技创新对我国农业做出的贡献及发展建议[J]
.农业开发与装备,2013(6):26-28.
被引量:2
5
向葵,杨克诚,潘光堂.
13个玉米地方种质的配合力分析[J]
.玉米科学,2009,17(5):44-48.
被引量:12
6
李争光,梁晓玲,阿布来提.阿布拉,曹连莆,王仙,邵红雨,韩登旭,李召锋.
回交导入后玉米农艺性状耐旱性改良效果的分析[J]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8(4):409-413.
被引量:1
7
张兴端,霍仕平,向振凡,张健,余志江,晏庆九,张芳魁,冯云超.
玉米梯度热带种质群体主要经济性状杂种优势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2011,27(27):79-85.
被引量:4
8
纪骏炜,傅敬东,黄金虹,傅杨,纪韵祚.
热带·亚热带高产高抗玉米新品种金玉98的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J]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1382-1382.
被引量:1
9
冯健英.
美国先锋玉米种质在黄淮海地区的利用现状和前景[J]
.河北农业科学,2011,15(9):57-59.
被引量:15
10
张兴端,霍仕平,向振凡,张健,晏庆九,余志江,张芳魁,冯云超,陈克富.
玉米梯度热带种质群体主要经济性状配合力分析[J]
.江苏农业科学,2012,40(9):92-94.
1
马彬林.
明恢2155系列杂交稻品种的主要性状与利用分析[J]
.福建稻麦科技,2013,31(3):1-5.
2
覃兰秋,程伟东,文仁来,谭贤杰.
13个糯玉米自交系主要性状的遗传规律及利用分析[J]
.广西农业科学,2006,37(2):101-103.
被引量:5
3
简毓峰.
庆阳地区旱作冬小麦生产与降水有效利用分析[J]
.甘肃农业科技,2000,31(4):22-24.
被引量:1
4
罗朝玉.
燕麦的营养功能及其利用分析[J]
.科技致富向导,2014(26):24-24.
被引量:1
5
于国锋,蒲良,张莹,于天伦.
沈阳市苏家屯区耕层土壤养分分布特征和土壤利用分析[J]
.现代农业科技,2012(18):227-227.
6
窦永生,苗起萃,郭飞,王玮.
定边县马铃薯生产现状及对策[J]
.陕西农业科学,2011,57(6):173-175.
被引量:1
7
孙金霞,李贞赟.
对山东省玉米育种的看法[J]
.中国种业,2008(S1):11-12.
8
李志华,李会霞,田岗,刘鑫.
山西省玉米种质基础与杂种优势利用研究[J]
.中国种业,2013(1):14-16.
被引量:4
9
高利.
我国玉米杂交种遗传基础及杂种优势利用模式[J]
.农村科学实验,2004(1):12-12.
10
彭振丽.
天镇县土石山区雨水利用分析[J]
.山西水利,2010,26(11):52-53.
农业与技术
2006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