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经济论坛》
2006年第6期38-40,共3页
Economic Forum
同被引文献11
-
1刘隽,张利军,纪涛.中国工业园区环境管理的探讨[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5,28(2):58-60. 被引量:23
-
2郭朝先.我国生态工业园区建设中的问题及政策建议[J].中国经贸导刊,2006(20):28-30. 被引量:2
-
3吴云.工业园区环境影响评价应关注园区生态化设计[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07,32(4):31-33. 被引量:4
-
4刘军深,宋建恒,刁洪成.关于推进威海市生态工业园区建设的思考与建议[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7,32(8):151-153. 被引量:2
-
5傅毓维,朱发根.循环经济共生链企业技术创新动因探析[J].科技管理研究,2007,27(8):15-17. 被引量:4
-
6冯波.广西大型临海工业(钦州)园区环境保护减缓措施[J]中国环境管理丛书,2005(01). 被引量:1
-
7郝韦霞.介绍一种城市环境管理模型:生态预算[J].科技管理研究,2008,28(8):34-36. 被引量:2
-
8沈清基.工业园区生态环境规划探索──以浏阳市工业园为例[J].城市规划汇刊,2000(3):23-28. 被引量:21
-
9李文明.关于工业园区建设中环境保护问题的若干思考[J].重庆环境科学,2003,25(8):28-30. 被引量:7
-
10田刚,彭应登,王瑞贤.生态工业园区设计在开发区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浅析[J].城市管理与科技,2003,5(3):105-107. 被引量:10
二级引证文献5
-
1徐晓建,胡晓宇.关于我国开发区建设大气环境保护的几点思考——以芜湖市长江大桥开发区新区为例[J].科技创新导报,2010,7(32):126-127.
-
2李斌,张所地.工业园区发展战略研究——以太原不锈钢产业园区为例[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1,33(3):115-117.
-
3郁桂林.工业园区环境管理现状分析及建议——以泰州市为例[J].环境保护科学,2013,39(2):74-76. 被引量:5
-
4陈梓玉.工业园区环境保护与管理[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5,30(12):162-162. 被引量:2
-
5田刚,彭应登,王瑞贤.生态工业园区设计在开发区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浅析[J].城市管理与科技,2003,5(3):105-107. 被引量:10
-
1陈彬,李红伟.生态工业园建设是发展循环经济的有效途径[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15(15):145-146. 被引量:5
-
2王淑娟.曹妃甸工业区的运作模式对我国生态工业园区建设的启示[J].职业时空,2006,2(05X):5-7. 被引量:1
-
3韦文英,杨开忠.区域营销的基本前提:区域及其特性[J].改革与战略,2005,21(1):4-6. 被引量:3
-
4任海英,孙明.生态工业园中企业间合作的博弈分析[J].经济论坛,2008(1):60-62. 被引量:3
-
5郭云,冯南平,高丽.生态产业园的政府、企业及社区定位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0,30(11):48-50. 被引量:2
-
6郎咸平.我们什么时候才能吃得放心[J].决策探索,2011(13):85-85.
-
7叶宇婧.以第三产业促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J].经营管理者,2011(18):19-19.
-
8王永萍,寇小萱.论天津滨海化工区建设生态工业园的必然性[J].天津经济,2007(8):33-35. 被引量:2
-
9黄仲山.农村文化刍议[J].群文天地,2010(3):44-45.
-
10官锡强.加速“双核驱动”战略中心城市建设[J].当代广西,2014(15):50-5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