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中国远程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01S期1-1,共1页
Chinese Journal of Distance Education
同被引文献40
-
1民间的意义[J].文艺争鸣,1999(2):14-27. 被引量:33
-
2张斌贤.从“学科体系时代”到“问题取向时代”——试论我国教育科学研究发展的趋势[J].教育科学,1997(1):16-18. 被引量:75
-
3冯振广,荣今兴.逻辑起点问题琐谈[J].河南社会科学,1996,4(4):57-60. 被引量:76
-
4陶志琼,袁圣军.关于“教育问题”的研究──教育研究对象辨析[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9,21(4):37-41. 被引量:6
-
5沈杰.“青年研究”何去何从[J].中国青年研究,2002(1):43-45. 被引量:31
-
6安迪·弗朗,黄纪苏.导论:变化世界中的青年[J].国际社会科学杂志(中文版),2001,18(2):7-12. 被引量:5
-
7潘懋元.高等教育学科建设的回顾与前瞻[J].高等教育研究,1995,16(3):1-5. 被引量:23
-
8焦建利.论教育技术学的研究对象[J].中国电化教育,2005(8):20-23. 被引量:11
-
9杨开城.中国教育技术学的尴尬[J].中国电化教育,2005(12):11-15. 被引量:27
-
10房寿高,吴星.到底什么是问题意识[J].上海教育科研,2006(1):24-25. 被引量:89
二级引证文献45
-
1吴鲁平,宋雁慧.中国特色青年学科建设的两次转进及创新发展[J].青年探索,2020(2):5-15. 被引量:3
-
2王维泉.论我国教育资源在数字信息系统框架下的构建与整合[J].情报科学,2009,27(6):847-850. 被引量:3
-
3张志超.中国邮政网络大学管理平台探讨[J].邮政研究,2009,25(4):31-33.
-
4赵碧玫,彭望书,黄萍.“案例—参与—探究”教学模式在高师心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21(4):60-62. 被引量:6
-
5刘宏森.浅议青年研究中的“宏大叙事”[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0,29(4):22-27. 被引量:4
-
6蒋光祥,王凯兵.解读成人远程教育之困[J].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8(3):64-66. 被引量:3
-
7康年,邓蕾,黄洪基.问题研究向学科化研究的转向——青年研究三十年回顾与展望[J].社会科学,2010(10):59-65. 被引量:18
-
8杨红英.培养问题意识 促进专业课程教学改革——以中国现当代文学史教学为例[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0,16(11):100-103. 被引量:2
-
9蒋光祥,王凯兵.有关成人远程教育之困的思考[J].世界职业技术教育,2011(1):38-40.
-
10冯爱琳.重返精神家园:从阅读和写作开始[J].惠州学院学报,2011,31(5):117-120. 被引量:3
-
1陈兴长.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提问能力之我见[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6,7(3):63-66. 被引量:2
-
2兰斐明.重视数学直觉思维的培养[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1(33):208-209.
-
3蒋国珍.基础教育信息化的阶段性与突破口[J].中学课程资源,2007,0(12):124-125.
-
4问号带我去探索[J].小学生导刊(高年级版),2013(3):103-103.
-
5唐涌.香港公开大学远程教育研究的特色分析[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07,19(5):47-49. 被引量:3
-
6陈锡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J].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2010(1):60-60.
-
7王小梅.让心灵健康成长——“我好-你好”案例介绍及启示[J].网络科技时代,2005,0(8):42-44.
-
8王建华.高等教育学的演进——学科制度的视角[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3,24(1):36-42. 被引量:19
-
9潘荫志.中学生的缄默知识与语文教学[J].中学文科(教研论坛),2008(7):4-4.
-
10谢春祥.论默会知识理论对物理实验教学的指导意义[J].广西教育,2009(23):18-19. 被引量: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