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教育科学研究》
2006年第1期17-18,共2页
Educational Science Research
同被引文献34
-
1钱扑.冲突论及其教育目的功能观——对一种教育社会学理论流派的剖析[J].全球教育展望,1999,29(4):59-64. 被引量:10
-
2赵金铭.对外汉语教材创新略论[J].世界汉语教学,1997,11(2):54-61. 被引量:113
-
3周密.教师自主专业发展问题探究[J].青海社会科学,2004(5):146-149. 被引量:23
-
4李祥瑞.对新疆汉语教学的几点思考[J].语言与翻译,2002(1):57-59. 被引量:21
-
5洪勇明,马小玲.汉语学习的心理资质培养[J].语言与翻译,2002(1):60-63. 被引量:5
-
6伊莉曼.艾孜买提.少数民族学生汉语交际能力培养刍议[J].语言与翻译,2002(3):70-72. 被引量:1
-
7潘健,丰志祥,符爱国,张文山,周怡.校园“怪味”童谣的调查与思考[J].新德育.思想理论教育(行动版),2005(12):10-13. 被引量:3
-
8周济部长在人民教育出版社建社55周年庆祝会上指出 课程教材要注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J].课程.教材.教法,2006,26(1):5-5. 被引量:1
-
9石中英.21世纪基础教育的文化使命[J].教育科学研究,2006(1):15-16. 被引量:22
-
10汤雪峰.数学课程与教学改革中的“困境”与“解径”[J].教育科学研究,2006(1):39-42. 被引量:2
引证文献8
-
1刘秀明.从新疆民族预科学生的社会差异谈汉语教材建设[J].喀什师范学院学报,2006,27(5):89-92. 被引量:2
-
2马家安,余妍霞.从灰色童谣看当前基础教育文化构建[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7,23(7):1-4. 被引量:4
-
3马家安,余妍霞.让学生远离灰色童谣的对策[J].课程.教材.教法,2008,28(1):31-34. 被引量:2
-
4高原.从“课本涂鸦”透视当前中国教育文化环境[J].山东省团校学报(青少年研究),2012(3):43-45. 被引量:1
-
5钟玉梅.构建和谐的中职英语课堂——一堂英语对话课引发的思考[J].职业,2013(11):161-162.
-
6王明珠.浅谈融洽师生关系的构建[J].新课程学习(中),2013(7):148-148.
-
7李北平.网络媒体传播现象——以“杜甫很忙”为例[J].西部广播电视,2013,34(10):4-4.
-
8乔卫星.新疆和田地区中小学教育现状调查[J].经营管理者,2013(17):353-353. 被引量:4
二级引证文献13
-
1刘秀明.在预科汉语教育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J].喀什师范学院学报,2007,28(2):93-95.
-
2王黎华,曹秋英.从灰色童谣看中小学生成长的文化环境[J].当代教育科学,2008(14):47-48. 被引量:2
-
3岳倩.对“灰色童谣”的社会学解读[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21(8):19-21.
-
4高原.从“课本涂鸦”透视当前中国教育文化环境[J].山东省团校学报(青少年研究),2012(3):43-45. 被引量:1
-
5景琳.幼儿园童谣课程问题分析[J].学周刊(上旬),2015(3):212-213. 被引量:2
-
6姚文遐.新疆和田地区墨玉县教育调查分析[J].新疆职业大学学报,2015,23(4):1-5. 被引量:1
-
7王华菊.从居住隔离到教育隔离:南疆教育问题的考察[J].贵州民族研究,2016,37(2):226-230. 被引量:2
-
8姚文遐.新疆和田地区墨玉县职业教育调查[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7,36(1):63-67.
-
9田胜男.新疆高校预科汉语精读教材中词汇选取及用字情况调查——以《发展汉语》和《大学汉语》为例[J].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2017(4):105-107.
-
10潘龚凌子.试论汉水流域儿童歌谣的分类[J].汉江师范学院学报,2018,38(4):1-6.
-
1张新平,陈学军.和谐社会建设与基础教育的使命[J].教育情报参考,2006(4):25-25.
-
2周安平.社会差异与消费者行为[J].华东经济管理,1991,5(1):86-87. 被引量:1
-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一个完整的概念[J].求知,2006(12):45-45.
-
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一个完整的概念[J].资料信息,2006(1):20-20.
-
5韦钰.基础教育的使命:培养创新型人才[J].青年教师,2009(7):12-13. 被引量:3
-
6钟祖荣.创新型国家建设与基础教育的使命[J].教育情报参考,2008(6):12-13.
-
7陈至立.建设国家创新体系和教育的使命[J].中国科技信息,1999(15):7-8. 被引量:1
-
8薛富兴.关于全球化的两点看法[J].理论与现代化,2002(4):56-57.
-
9李凤英.社会差距与社会和谐[J].社会科学论坛(学术研究卷),2007(3):105-107.
-
10朱沁夫.要素收益权力差异与初次分配的公平性[J].中国集体经济,2008,0(2S):15-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