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应同》篇与邹衍、后期墨家新论——兼论战国后期学术之演进问题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吕氏春秋.应同》篇通常被今人视为引自邹衍五德终始思想的断片,这种流行已久的看法其实并不符合《应同》篇本意。从《应同》篇与邹衍、墨家之思想比较看《,应同》篇的五德终始学说可能是后期墨家根据吕不韦需要所改造的结果,讲五德终始的在战国后期也不止邹衍一家。这使得我们有必要对五德终始说在战国后期发展的多向性问题以及后期墨家的思想发展性问题做出新的认识。
作者
黄瑜
熊凯
机构地区
东南大学哲学与科学系
南京大学哲学系
出处
《重庆社会科学》
2006年第2期36-39,共4页
Chongqing Social Sciences
关键词
吕氏春秋
五德终始
邹衍
后期墨家
战国后期
分类号
B22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32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29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3
1
汤其领.
秦汉五德终始初探[J]
.史学月刊,1995(1):19-24.
被引量:15
2
白奚.
先秦黄老之学源流述要[J]
.中州学刊,2003(1):134-141.
被引量:17
3
夏增民.
从张扬到压抑:汉武官僚群体的精神历程[J]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5(4):90-95.
被引量:1
二级参考文献
32
1
刘笑敢.
庄子后学中的黄老派[J]
.哲学研究,1985(6):59-65.
被引量:11
2
[1]史记·太史公自序[M].北京:中华书局,1959.
被引量:3
3
[2]史记·平准书[M].北京:中华书局,1959.
被引量:1
4
[5]汉书·公孙弘卜式兒宽传[M].北京:中华书局,1962.
被引量:1
5
[7]史记·货殖列传[M].北京:中华书局,1959.
被引量:4
6
[9]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M].北京:中华书局,1959.
被引量:1
7
[10]淮南子·泰族训[M].北京:中华书局,1983.
被引量:1
8
[11]汉书·董仲舒传[M].北京:中华书局,1962.
被引量:1
9
[12]司马相如.难蜀父老文[A],史记·司马相如列传[C].北京:中华书局,1959.
被引量:1
10
[13]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M].北京:中华书局,1959.
被引量:2
共引文献
29
1
朱雪源,李恒全.
“赐民爵”“赐牛酒”与汉代普惠性社会福利研究[J]
.社会科学,2021(1):153-166.
被引量:3
2
刘力.
天命、德运与民生信仰——秦帝国择取“五德终始”说的内在理路探析[J]
.贵州社会科学,2024(2):91-99.
3
白奚.
学术发展史视野下的先秦黄老之学[J]
.人文杂志,2005(1):147-151.
被引量:11
4
熊凯.
《吕氏春秋·应同》篇新论——兼论战国后期学术之演进问题[J]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8(3):82-85.
5
刘鹏.
黄老之学天道环周与《黄帝内经》营卫运行理论的建构[J]
.医学与哲学(A),2006,27(9):64-65.
被引量:3
6
于孔宝.
稷下学宫与黄老之学述论[J]
.管子学刊,2008(4):37-42.
被引量:5
7
文炳赞.
《鹖冠子》中的儒法思想及其关系[J]
.船山学刊,2009(4):138-140.
被引量:3
8
胡克森.
从“五行”学说到邹衍“五德终始”理论的中间环节[J]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10(1):99-104.
被引量:5
9
郭鹏飞.
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五)的《三德》思想属性与成书时代探析[J]
.西安社会科学,2010,28(5):68-71.
10
崔建华.
西汉河东酷吏政治成因再认识[J]
.晋阳学刊,2014(2):15-22.
被引量:3
1
朱丽丽,徐凤.
中国阴阳五行学说与日本阴阳寮之浅谈[J]
.牡丹江大学学报,2015,24(1):145-146.
被引量:3
2
王保顶.
论董仲舒五德终始说的影响及终结[J]
.史学月刊,1996(2):12-16.
被引量:4
3
高峰.
从《洪范》“五行”到“五德终始”——一个经学问题的哲学考察[J]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5,26(9):178-184.
被引量:2
4
张践.
“五德终始”说与中国政治神学[J]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0(4):88-93.
5
曹婉丰.
“五德终始说”之理论逻辑与现实困境——以王莽代汉立新为中心的讨论[J]
.中州学刊,2017(2):96-100.
被引量:4
6
赵天.
试论阴阳五行学说对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影响[J]
.新疆社科论坛,1996(3):68-72.
被引量:1
7
蔡德贵.
稷下历史观之进展[J]
.管子学刊,1987(2):59-64.
被引量:1
8
许树安.
“阴阳五行”是宝贵的文化遗产[J]
.中国文化研究,2008(1):62-65.
被引量:2
9
郁丽丽.
邹衍对思孟学派五行说的继承与发展——及其作用和影响[J]
.文史月刊,2012,0(S3):55-57.
10
耿雪敏.
邹衍学说的渊源及内容[J]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2(1):46-48.
被引量:1
重庆社会科学
2006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