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扫描隧道显微镜研究钢中贝氏体和马氏体浮突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柯俊和Cottrell在1952年首先观察到贝氏体相变伴随有与马氏体相似的表面浮突,故认为贝氏体的长大方式与马氏体相似,这一实验结果成为贝氏体相变以切变机制完成的重要证据之一.但有人发现扩散型相变(如Al-Ag中的γ相沉淀)也能产生表面浮突,而且贝氏体浮突的形状(∧,∨型)与马氏体单倾型浮突(N型)有所不同,认为不能根据浮突效应来肯定贝氏体的切变形成机制.而后,许多学者对贝氏体浮突的形状和本质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至今为止,关于浮突的实验工作大都是用光学干涉显微镜完成的,高度观察只能达到(0.01μm)
机构地区 清华大学材料系
出处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9期1822-1823,共2页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3

  • 1方鸿生,自然科学进展,1993年,3卷,6期,525页 被引量:1
  • 2Liu Y C,Acta Metall,1970年,18卷,845页 被引量:1
  • 3Ko T,JISI,1952年,172卷,307页 被引量: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