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入声声调说”浅析
被引量: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在科学的语言学理论的基础上,我们通过大量的方言材料说明“入声”是否是声调要从它在特定语言和方言中所具有的语音特征来看。在有些方言中“入声”是声调,在另外一些方言中则不是声调。
作者
门秀红
机构地区
西南师范大学
出处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5年第1期114-114,共1页
Journal of Hotan Normal College
关键词
声调
入声
语言学理论
语音特征
方言材料
分类号
H172.2 [语言文字—汉语]
H17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1
共引文献
18
同被引文献
3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8
参考文献
1
1
陈其光.
汉藏语声调探源[J]
.民族语文,1994(6):37-46.
被引量:19
共引文献
18
1
舒志武.
从四声别义看汉语声调的发展[J]
.语言研究,2002,22(4):54-57.
被引量:3
2
徐通锵.
声调起源研究方法论问题再议[J]
.民族语文,2001(5):1-13.
被引量:9
3
黄行.
汉藏民族语言声调的分合类型[J]
.语言教学与研究,2005(5):1-10.
被引量:3
4
余金枝.
湘西矮寨苗语四音格词研究[J]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3(3):104-111.
被引量:4
5
刘红梅.
汉语聚合词语序成因探究[J]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32(3):71-74.
被引量:2
6
苏晓红.
文化语言学视野下的黔东方言苗语亲属称谓特征及文化内涵[J]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5):101-104.
被引量:1
7
孙宏开.
汉藏语系历史类型学研究中的一些问题[J]
.语言研究,2011,31(1):113-120.
被引量:12
8
黄玉雄.
壮语南部方言第4调的声学表现与共时比较——兼评与侗台语研究有关的声调起源理论[J]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35(6):12-19.
被引量:1
9
童芳华.
纳瓦霍语的汉藏语特征[J]
.集宁师范学院学报,2014,36(1):52-57.
10
孙宏开.
东亚地区的语言及其文化价值[J]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37(9):1-13.
被引量:3
同被引文献
3
1
陈淑静.
简论入声韵与入声字韵母的关系[J]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18(3):90-93.
被引量:1
2
董绍克,殷焕先.实用音韵学[M]. 齐鲁书社, 1990
被引量:2
3
国术平.
从语言内部补偿看入声舒化现象[J]
.语文学刊(基础教育版),2006(5):117-118.
被引量:8
引证文献
2
1
纪国泰.
入声“非声”,但入声“亦调”——四川郫县话入声字韵母系统解析[J]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34(3):13-21.
2
国术平.
从语言内部补偿看入声舒化现象[J]
.语文学刊(基础教育版),2006(5):117-118.
被引量:8
二级引证文献
8
1
刘双林.
对湖南江华官话中“崽”字的考察[J]
.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12(4):85-88.
2
卢凤鹏.
《说文》部首语义结构特点及其认知特征分析[J]
.毕节学院学报(综合版),2009,27(9):79-84.
被引量:2
3
张晓勤,罗丹.
桂南平话入声的演变[J]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25(1):25-32.
被引量:1
4
张晓勤,罗丹.
桂南平话山摄、臻摄入声韵的演变[J]
.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16(1):102-107.
5
黄双进.
桂南平话入声的实验研究[J]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26(3):7-13.
6
纪国泰.
入声“非声”,但入声“亦调”——四川郫县话入声字韵母系统解析[J]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34(3):13-21.
7
刚翠翠,李娟伟,胡海青.
方言声韵与城市商品贸易:两期城市截面数据下的经验证据[J]
.当代经济科学,2023,45(3):74-88.
8
刚翠翠,李娟伟,胡海青.
方音特征是否影响了商品贸易——基于291个地级市的实证研究[J]
.中国经济问题,2023(3):92-106.
1
方文一.
古代汉语语法三题[J]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0(5):45-49.
2
徐悉艰.
景颇语的重叠式[J]
.民族语文,1990(3):52-60.
被引量:6
3
唐翠菊.
“是”字句宾语中“(一)个”的隐现问题[J]
.世界汉语教学,2005,19(2):31-38.
被引量:13
4
陈昌仪.
赣方言“霞”“砣”“贺”本字考[J]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4,25(1):101-104.
被引量:1
5
王彤伟.
“豕、彘、猪”的历时演变[J]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1):74-79.
被引量:13
6
刘鸿雁.
试论《春秋毂梁传》正文中的训诂[J]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25(5):20-21.
被引量:1
7
刘磊.
柳江中上游地区粤语语音特点概述[J]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3(4):125-131.
被引量:1
8
Harry Hoijer.
语言年代学评论[J]
.当代语言学,1962(8):10-12.
9
张恩科.
毕业作业写作中材料的运用[J]
.内蒙古电大学刊,1995,0(2):51-52.
10
Martin Atkinson.
Language Learning and the Linguistic Environment[J]
.外语教学与研究,1982,14(1):57-74.
被引量:1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5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