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非犯罪化与安乐死——以违法性阻却事由和期待可能性理论为视角
被引量: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非犯罪化代表了刑事立法政策的一个方向———缩小刑法的干预范围。安乐死非犯罪化是一种观念的更新,但若依据我国现行刑法学“四要件说”犯罪构成理论,则安乐死行为符合故意杀人罪的构成要件,鉴于此,本文提出应借鉴大陆法系犯罪构成论的违法阻却事由和期待可能性理论来解决安乐死行为的不为罪和不处罚问题。
作者
张爱艳
机构地区
山东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
出处
《政法论丛》
2005年第2期64-68,共5页
Journal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
关键词
期待可能性理论
非犯罪化
阻却事由
安乐死
违法性
视角
犯罪构成理论
故意杀人罪
干预范围
立法政策
构成要件
大陆法系
刑法学
构成论
行为
刑事
处罚
分类号
D914 [政治法律—刑法学]
D917 [政治法律—法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
参考文献
12
共引文献
30
同被引文献
27
引证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3
参考文献
12
1
吴靖."安乐死"不构成故意杀人罪,2000.
被引量:1
2
梁根林.非犯罪化和中国的安乐死问题.
被引量:1
3
王晓慧著..论安乐死[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4:230.
4
梁根林.
事实上的非犯罪化与期待可能性对安乐死出罪处理的路径及其法理解读[J]
.中外法学,2003,15(2):141-153.
被引量:25
5
黄丁全.论刑事责任理论中的危机理论.
被引量:1
6
张明楷著..外国刑法纲要[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788.
7
木村龟二;顾肖荣.刑事法辞典,1991.
被引量:1
8
畅立新.重提安乐死.
被引量:1
9
王政勋著..正当行为论[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568.
10
博登海默;邓正来.法理学—法哲学与法律方法,1999.
被引量:7
二级参考文献
1
1
储槐植.
论刑法学若干重大问题[J]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30(3):60-69.
被引量:56
共引文献
30
1
武肖云.
对安乐死非犯罪化的几点思考[J]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2(3):30-32.
被引量:2
2
李少平.
论少年司法中协商性司法模式的价值[J]
.法律适用,2004(12):2-7.
被引量:7
3
肖刚,李晓君.
法治基石浅析——从政治民主化和法律信仰角度思考[J]
.甘肃政法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4(2):71-73.
4
李鹏,葛星,蒋振林.
电子证据独立性的再分析[J]
.中国司法鉴定,2005(2):27-30.
5
管士寒.
安乐死合法化的法律理由和路径[J]
.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2005,18(3):18-22.
被引量:6
6
肖乾利.
期待可能性理论与我国犯罪构成理论体系的重构[J]
.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05,7(2):12-16.
被引量:2
7
马奔,谢慧.
论法治与人性的契合与互动[J]
.学习论坛,2005,21(6):75-77.
8
章惠萍.
期待可能性理论与我国刑法的借鉴[J]
.政治与法律,2006(3):108-114.
被引量:8
9
章惠萍.
期待可能性理论与我国刑法的借鉴[J]
.法学杂志,2006,27(4):89-91.
被引量:4
10
杨虹.
从期待可能性理论看中国安乐死的非犯罪性[J]
.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0(4):71-74.
被引量:4
同被引文献
27
1
张红,杨航征.
关于安乐死的立法思考——中国的安乐死立法之路还有多远[J]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3(2):25-29.
被引量:3
2
陈金钊.
成文法在适用中的命运[J]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1992,14(6):3-9.
被引量:8
3
于改之,温登平.
比较、反思与重塑:犯罪构成理论再探[J]
.法学评论,2002,20(3):49-56.
被引量:18
4
刘三木,汪再祥.
关于安乐死的若干争议问题之讨论[J]
.法学评论,2004,22(6):95-102.
被引量:20
5
张玉堂.
我们有死的权利吗——对安乐死争论的法理学思考[J]
.法学,2001(10):8-15.
被引量:49
6
于佳佳.
我国刑法理论中期待可能性理论适用范围的限定[J]
.政法论丛,2004(6):39-44.
被引量:3
7
周永坤.
对“组织‘男男卖淫’案”的法理分析[J]
.法学,2005(1):114-120.
被引量:9
8
许永强,贾爱英.
传统刑法文化的价值蕴涵[J]
.法学杂志,2001,22(6):34-36.
被引量:8
9
衣家奇.
中国非刑罚化改革的否证性分析[J]
.政法论坛,2005,23(2):78-85.
被引量:6
10
储槐植,薛美琴.
刑法谦抑——由一则建议稿引发的思考[J]
.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2005,18(3):1-7.
被引量:24
引证文献
4
1
刘霞.
非犯罪化探析[J]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6(4):80-84.
被引量:1
2
曾育生,过雪晖.
安乐死的法理探析和立法思考[J]
.铁道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16(4):43-45.
被引量:1
3
黄春燕.
我国引进期待可能性理论的理性分析[J]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54(4):158-160.
4
蒋涛,苏文杰.
安乐死非罪化的刑法研究[J]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5(2):54-58.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3
1
赵香如.
赌博罪的犯罪化与非犯罪化之三论[J]
.河北法学,2008,26(4):125-128.
被引量:7
2
庞玉柱,张倩.
积极安乐死的非罪化研究[J]
.科技视界,2013(23):179-181.
3
陆培源.
人格权之支配性刍议[J]
.牡丹江大学学报,2014,23(9):63-65.
1
来君.
安乐死非犯罪化之解析[J]
.青海社会科学,2006(4):111-115.
被引量:3
2
马荣春.
论犯罪构成论体系与正当行为的关系[J]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41(1):123-128.
被引量:5
3
阮齐林.
中国刑法学犯罪论体系之完善[J]
.法学研究,2013,35(1):45-49.
被引量:1
4
耿佳宁.
非实害犯的扩张——历次刑法修正案背后的刑事政策解读[J]
.湖北警官学院学报,2012,25(12):56-59.
5
蒋涛,苏文杰.
安乐死非罪化的刑法研究[J]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5(2):54-58.
被引量:1
6
汪丹乔.
浅析刑法中的正当行为[J]
.现代营销(下),2011(11):185-185.
7
孟晶秋.
安乐死的法理分析及其相关建议[J]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1(1):26-29.
被引量:3
8
陈兴良.
犯罪构成论:从四要件到三阶层一个学术史的考察[J]
.中外法学,2010,22(1):49-69.
被引量:71
9
毛丹.
诱惑侦查定位之辩——实体法与程序法之争[J]
.湖北警官学院学报,2012,25(2):44-45.
被引量:1
10
肖雨.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赌博犯罪化与非犯罪化模式分析[J]
.法制与社会,2008(33).
政法论丛
2005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