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从概念理论看俄汉情感隐喻
被引量:
5
A Cognitive Analysis of Russian and Chinese Emotional Metaphor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情感是人类最重要、最普遍的人生体验,对人类情感的研究是人们认知活动的基本组成部分。文章借助Fauconnier概念理论,具体分析了俄语和汉语中一些相同的情感隐喻,并指出它们是俄汉两个民族共有的隐喻认知机制在情感表达方面的体现。
作者
牛丽红
林艳
机构地区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
出处
《外语研究》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6-19,共4页
Foreign Languages Research
关键词
情感隐喻
隐喻
概念理论
分类号
H35 [语言文字—俄语]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0
参考文献
9
共引文献
210
同被引文献
29
引证文献
5
二级引证文献
7
参考文献
9
1
林书武.
“愤怒”的概念隐喻——英语、汉语语料[J]
.外语与外语教学,1998(2):8-12.
被引量:141
2
钱钟书著..钱钟书散文[M].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1997:589.
3
杨仕章.
“通感”与俄语感觉形容词的词义演变[J]
.外语学刊,1998(2):83-86.
被引量:3
4
张辉.
汉英情感概念形成和表达的对比研究[J]
.外国语,2000,23(5):27-32.
被引量:73
5
赵艳芳..认知语言学概论[M],2001.
6
周红,文远.
英汉情感隐喻共性分析[J]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1,17(3):90-92.
被引量:44
7
Lakoff, G. & M. Johnson. Metaphors We Live By[M]. Chicago: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80.
被引量:1
8
Fauconnier, G. Mental Space[M].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4.
被引量:1
9
Fauconnier, G. Mappings in Thought and Language[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7.
被引量:1
二级参考文献
10
1
张辉,祝良.
认知语言学概述[J]
.外语研究,1999(2):17-22.
被引量:31
2
张辉,王少琳.
认知语义学述评[J]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1999,22(4):33-35.
被引量:9
3
林书武.
“愤怒”的概念隐喻——英语、汉语语料[J]
.外语与外语教学,1998(2):8-12.
被引量:141
4
林书武.
国外隐喻研究综述[J]
.外语教学与研究,1997,29(1):14-22.
被引量:279
5
赵艳芳.
语言的隐喻认知结构——《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评介[J]
.外语教学与研究,1995,27(3):67-72.
被引量:363
6
束定芳.
试论现代隐喻学的研究目标、方法和任务[J]
.外国语,1996,19(2):9-16.
被引量:170
7
Lakoff, C.&M.Johnson. Metaphors We Live By [M]. Chicago: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80.
被引量:1
8
Yu Ning. The Contemporary Theory of Metaphor: A Perspective from Chinese [M].Amsterdam: 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 1998.
被引量:1
9
Coatly, A. The language of Metaphors [M]. London & New York: Routledge, 1997.
被引量:1
10
汉语大字典编辑委员会编纂汉语大字典[M].
被引量:1
共引文献
210
1
孟志刚.
跨文化交际中隐喻取象的异同[J]
.中国教师,2008(S1):23-24.
2
管振彬.
汉英“悲伤”情感概念认知思维研究[J]
.疯狂英语(教师版),2009(1):87-89.
3
黄洁.
IN语义拓展的认知理据[J]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9,31(2):17-22.
被引量:8
4
王珏.
英汉情感习语中的隐喻认知对比[J]
.时代文学,2009(10):92-93.
被引量:1
5
孟志刚.
英汉隐喻意义取象的共性与个性[J]
.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学报,2008,10(2):56-59.
6
郝利钢.
全球化语境下翻译过程中的文化差异刍议[J]
.作家,2010(24):168-169.
7
鲍志坤.
英汉情感语言的历时对比研究[J]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2,27(12):139-141.
8
巩秀秀.
隐喻视角下英汉情感词汇“喜悦”和“悲伤”的对比研究[J]
.文学界(理论版),2012(10):199-201.
被引量:2
9
孙婷,刘丙桥.
愤怒情感背后的隐喻文化认知因素——英汉谚语中的愤怒情感隐喻的异同及其文化阐释[J]
.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4):268-269.
被引量:3
10
杜金丽.
“愤怒”情感隐喻的英汉认知对比[J]
.剑南文学(经典教苑)(下),2013(7):159-159.
同被引文献
29
1
孙敏庆.
俄汉语空间维度词“大/小”隐喻义对比分析[J]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28(3):113-115.
被引量:4
2
赵亮.
空间隐喻中功能性因素的认知研究——从俄汉语空间形状词汇谈起[J]
.外语学刊,2009(2):40-43.
被引量:1
3
张志军,孙敏庆.
俄汉语“深/浅”空间维度隐喻认知对比分析[J]
.中国俄语教学,2009(3):44-48.
被引量:8
4
王松亭.
浅谈语境因素对隐喻的影响和制约作用[J]
.外语研究,2000,17(4):19-24.
被引量:5
5
彭文钊.
隐喻──认知与阐释[J]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1999,22(1):41-45.
被引量:25
6
王松亭.
俄汉语中隐喻共性现象对比研究[J]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1999,22(5):15-17.
被引量:8
7
赵淑梅.
俄汉词语隐喻性转义的民族文化内涵[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31(S2):105-108.
被引量:2
8
武瑷华.
谈隐喻化[J]
.中国俄语教学,2001,20(1):25-32.
被引量:5
9
周红,文远.
英汉情感隐喻共性分析[J]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1,17(3):90-92.
被引量:44
10
胡世雄.
论隐喻的深层结构——兼论与明喻的区别[J]
.中国俄语教学,2000,19(4):25-31.
被引量:3
引证文献
5
1
牛丽红.
俄语爱情隐喻特征分析[J]
.外语研究,2007,24(5):23-26.
被引量:5
2
范兆霞.
汉语中的情感隐喻表达[J]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2010(6):68-70.
被引量:1
3
张娜娜.
俄语学界隐喻研究简评[J]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4(9):80-82.
被引量:1
4
张红.
试论现代俄语中情感体现形式的隐喻模式问题[J]
.中国俄语教学,2021,40(4):45-52.
5
谢杏珍.
从认知语言学角度看爱情隐喻[J]
.青年文学家,2018,0(10Z):170-171.
二级引证文献
7
1
杨红.
《三十六计》隐喻的认知与功能翻译剖析[J]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28(4):105-110.
被引量:4
2
张娜娜.
俄语学界隐喻研究简评[J]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4(9):80-82.
被引量:1
3
牛丽红.
《红楼梦》及其俄译本中悲哀情绪的通感隐喻对比分析[J]
.中国俄语教学,2012,31(1):50-53.
4
冯萌萌.
英汉诗歌中爱情隐喻特征立体透视[J]
.科教文汇,2014(5):102-103.
5
薛宇.
探讨俄语隐喻研究的应用价值[J]
.大学教育,2016(12):106-107.
被引量:1
6
吴敏.
汉语中的爱情隐喻表达[J]
.校园英语,2017,0(8):239-239.
被引量:1
7
杨佑文,李博,徐美容子.
英汉流行歌曲中颜色词的爱情隐转喻对比研究[J]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20,28(3):5-10.
被引量:2
1
魏梅.
英汉身体部位词的常规隐喻探究——以“脸”、“眼”为例[J]
.伊犁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7(4):83-86.
被引量:5
2
禹丽芳.
认知语言学的隐喻观对介词隐喻义的教学启示[J]
.河北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2(1):159-161.
被引量:3
3
王晶.
英汉身体部位词“foot/脚”的概念隐喻研究[J]
.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4(2):79-81.
被引量:1
4
范洪涛.
关于动物习语的概念隐喻形成机制[J]
.鸡西大学学报(综合版),2011,11(5):122-123.
被引量:1
5
刘娟.
俄罗斯语言学概念理论的研究对象[J]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5,21(4):79-82.
被引量:2
6
师英.
英语习语变体的认知研究[J]
.英语研究,2010,8(3):12-16.
7
曹莉.
初中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J]
.未来英才,2016,0(1):127-127.
8
王岩.
汉语熟语的形成发展及语义动态构建的认知研究[J]
.湖北社会科学,2011(9):148-150.
被引量:2
9
任凤梅.
“头”的隐喻性及其认知解读[J]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0,28(3):147-151.
被引量:3
10
王爽.
基于框架语义学下的英语词汇教学[J]
.青年文学家,2014,0(3X):260-260.
被引量:1
外语研究
2005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